理论教育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揭秘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揭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历史有无选择性,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的关系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我们却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唯物的主体选择论是以历史决定论为基础的,它将社会规律和人的选择统一起来。

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揭秘

决定论”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是“制约、限定、规定”,意指肯定事物之间具有因果制约关系,事物发展受必然性限定,可引申为肯定物质世界存在着客观普遍性、因果性、规律性、必然性的学说。历史决定论是决定论原则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贯彻,指历史进程受历史因果性、历史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决定的理论。

历史决定论有科学的历史决定论与非科学的历史决定论之分。

某些唯心主义(如神学目的论、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等)也主张历史决定论,即承认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但却否认社会历史运动的客观实在性,而把精神作为历史发展的决定因素。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地理解社会领域中的因果联系,主张机械决定论。这些都是非科学的历史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是科学的历史决定论,它不是机械决定论,也不是历史宿命论,而是以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实践决定论,也是以经济决定论为基础的合力,它从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主张社会历史过程具有普遍的因果联系和客观的规律性或必然性,科学地阐明了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决定性的物质因素,从而既同历史非决定论划清了界限,又同非科学的历史决定论划清了界限。

历史决定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当代西方哲学论坛和当今社会实践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样,历史有无选择性,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的关系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一问题与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主体性关系等问题一道,也是哲学和历史学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

1.理解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的关系,必须弄清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关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关系问题。

首先,社会历史规律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一方面它制约着人的选择,另一方面它又指导着人的选择。社会规律尽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规律,而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创造活动,但社会规律这种属人性质并不是对其客观性的否定。实践,特别是物质生产实践的主体、手段、对象和结果,都具有物质性。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受自然条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尤其是受既定的、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以及现实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人的物质生产基础上形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既内在于人的实践活动,又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如果承认了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规律性,也就要承认历史决定论。但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虽然生产力、经济条件在历史发展中是决定性的,但由生产力和经济条件所生成的经济必然性也会在政治文化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形。历史必然性作为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而历史必然性并不能自由地选择这些条件,它将遇到什么样的条件只是一种机遇、条件或偶然性。因此,每一种历史必然性都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必然性、规律性蕴藏于众多的条件、机遇、偶然性和无穷无尽的历史事件之中,我们只有在对偶然性进行大量概括基础上,才能将必然性和规律性揭示出来。

其次,社会历史规律也具有主体选择性,人的选择是社会历史规律起作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历史必然性、社会发展规律本质上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必然性和规律,而人的实践作为有目的、有意识、自觉能动的感性物质活动,其本身就是基于对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之间关系的认识而从事的有选择的活动。选择是人们依据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自觉能动地对由诸种因素、条件、力量交互作用而生成的多种可能性进行认知、判断、取舍和行动、创造的过程。同时,社会历史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在一定的历史限度内为人们敞开一个多维的空间,使历史的发展的具体线路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这就为人们在一定的区间内进行历史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是,究竟是哪一种可能性最终转化为历史的现实,这取决于在历史实践基础上历史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以及其主体和客体的交互作用。因此,人的目的的确立、为实现目的而对手段的选择等等价值因素也构成了社会历史因果链条的必然环节。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虽然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但实践的人类作为价值主体,其价值选择对于历史的发展仍会发挥不可忽略的作用。

所以,社会历史规律既具有客观必然性,又具有主体选择性。

历史本身就是主体性与客观性相统一的实践活动的展开过程,历史的发展既不单纯是由客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的,更不是脱离客观实际的主观意识的纯粹创造。我们应该从历史主体的实践活动出发来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主体选择与客体制约在实践的基础上相统一的过程。

2.理解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的关系,还必须区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和主体选择论。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决定论承认和重视历史主体选择的能动性,它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论的因素,但我们却不能把它归结为主体选择论。主体选择论,即肯定人在历史中具有自觉能动性、选择性的哲学观点,它与否定人的自觉能动性、选择性的宿命论和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相对立。但在主体选择论中,又有唯心与唯物之分。唯心的主体选择论即唯意志论,它否定社会规律,鼓吹任意选择,是唯心史观的一种表现形态。唯物的主体选择论是以历史决定论为基础的,它将社会规律和人的选择统一起来。因此,我们既要反对唯心主义的主体选择论,又要反对机械论的历史决定论和宿命论。在理解主体选择论的科学内涵基础之上,我们还要把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的关系问题与历史决定论和主体选择论的关系问题区分开来。

3.在唯物史观中,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性原则,就必然要承认历史决定论;坚持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就必然要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因此坚持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主体性的统一,坚持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原则与客观性原则的统一,必然要承认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一致性。

一方面,在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产生之前,唯心主义历史决定论在社会历史领域占据着统治地位,因此,马克思在最初的理论创造活动中,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揭示决定上层建筑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上,并视其为支配一切社会关系、意识形态的最根本的关系,进而把一切形态的唯心主义历史决定论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把历史牢固地置于现实的基础上。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就强调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引起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变革的最终原因。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历史规律就是在多要素的冲突和缠绕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他把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看作既受生产力制约,又制约上层建筑各因素的中间环节,使复杂的社会关系找到了最坚实的基础。至此,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的科学内涵才得到了系统阐述。因此在理解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的关系问题上,我们首先要坚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

另一方面,在坚持唯物主义历史决定论的基础之上,我们再来理解历史发展中的主体选择。我们会看到,主体选择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但这种选择不是主观的任意行为,而是要受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的制约的。

首先,主体选择要以一定的客观条件为基础。马克思说:“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的历史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既得力量,是以往活动的产物。可见,生产力是人们应用能力的结果,但是这种能力本身决定于人们所处的条件,决定于先前已经获得的生产力,决定于在他们以前已经存在、不是由他们创立而是由前一代人创立的社会形式。后来每一代人都得到前一代人已经取得的生产力并当做原料来为自己的新生产服务,由于这一简单的事实,就形成了人们历史中的联系,就形成了人类历史,这个历史随着人们生产力以及人们社会关系的越益发展而越益成为人类历史。”恩格斯也曾经指出,人们自己创造着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制约着他们的一定的环境,是在既定现实关系的基础上,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www.daowen.com)

其次,主体选择是在由多种趋势和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中进行的,而可能性空间的形成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一定的可能性空间是主体选择的前提,但这种可能性空间是由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的生产力、经济条件所决定,并由经济必然性与其他诸种因素交互作用而形成。人们不能离开生产力这一社会发展最深刻基础而随意选择某种社会制度、社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模式。

再次,任何特定主体的选择不仅受到其他社会选择主体的制约,也受到他自身状况影响。所以,人的选择既以自身需要和利益为内在的尺度和选择动力,同时又要以必然性、规律性和条件为选择的客观依据。

但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之所以特别强调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

必然性,也正是着眼于主体选择,它揭示和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目的,也正是为历史主体的选择活动开辟广阔的天地,使历史主体的本质力量和能动作用得以更充分、更有效的发挥,更加自由、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在历史决定论看来,历史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历史,人类社会领域中的一切关系、方面都是历史主体在实践活动中的创造物,历史规律就是人们活动的规律,离开了实践活动,历史规律将无从依存,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社会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也正是通过主体的选择活动才能获得表现的。所以,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并没有否认主体的选择作用,恰恰相反,它内在地包含着主体选择的内容。一方面,社会历史规律并不具有直接的现实性,任何现实性都是在必然性即客观规律规定的多种可能性的范围内所实现的一种可能性。社会生活的未来发展存在着多种可能性,包括多种可能的目标、方向和方式,这为历史主体的选择提供了客观前提,主体在多种可能性中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度,可以在认识和遵循必然性的基础上,自觉选择并有意识地创造条件,促成某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主体的人具有特殊的需要和利益,这又是主体选择的内在根据,也是主体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主体的能动性就体现在选择什么和怎样选择之中。

总之,阐明社会历史具有决定性,不是妨碍了主体选择,而是为主体选择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强调主体选择的重要作用,可以增强人们的历史主动性和社会责任感,也会推动人们更加注意研究选择的内在机制和社会规律,自觉地做到主体选择与社会历史决定的统一,以使选择更加科学,从而促进社会历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家祥,历史发展的主体性和客观性———20年来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J],哲学动态,1998年第10

[2]董德刚,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论[J],探索,1996年第1

[3]普列汉诺夫,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65

[4]庞元正,决定论的历史命运———现代科学与辩证决定论的建构[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6

[5]周向军、王立胜、方宏建,历史的选择与选择的历史[M],山东:石油大学出版社,1993

[6]赵光武、芮盛楷,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7]商逾,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及其历史命运[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