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概论》难点浅析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概论》难点浅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异化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日益显示其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生产工具作为主要劳动资料,其先进程度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据测算,美国各行各业采用电子计算机后,每年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美国人口工作量的2000倍。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研究:《马克思主义概论》难点浅析

异化

20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日益显示其对生产力和社会发展巨大推动和变革作用。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等为标志的新的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为此,邓小平:“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表现

1.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

生产力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力也包括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基本要素中,使其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第一,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工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物化出高级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作为主要劳动资料,其先进程度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标志。而高级化、智能化的生产工具无不依赖于科学技术的突破。本世纪出现的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自动控制机就是代表。它的广泛应用,使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美国热轧业为例,20世纪70年代美国一台年产200万吨的带钢热轧机,用人工控制,每周最多轧钢500,80年代改用电子计算机和激光控制,每周可轧5万吨,产量提高100,而且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据测算,美国各行各业采用电子计算机后,每年完成的工作量等于美国人口工作量的2000倍。在发达国家,一些工厂把电子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联结起来,组成柔性生产系统,实现生产自动化。美国一家内燃机制造厂,就采用这种柔性生产系统来制造内燃机,整个工厂只有少数的管理人员,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十几倍。工业机器人也是一种高级智能化的生产工具,在发达国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在汽车工业中,从运送原料到加工、焊接、喷漆、装配、检验等工序都可以由工业机器人来完成。日本一些汽车厂用工业机器人生产小轿车,不仅节省人力和时间1/3,每辆车还可降低生产成本800美元。结果日本汽车一举占领了美国市场,年出口量达250万辆。这些事实说明,凝结着最新科技成果的生产工具,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第二,科学技术的进步能不断创造、发现新的劳动对象,扩展、改造旧的劳动对象,大大提高生产力。其一,通过科技发明,不断创造新的物质材料,成为新的劳动对象。如各种现代复合材料,有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耐热等优点,其产品已达几万种,广泛用于机械化工建筑交通等部门,用它们可以制造高级轿车、飞机和高速列车等。又如芳纶纤维材料,它比重小,但强度高,是一般钢丝的五倍。一根手指粗的芳纶绳,可以吊起两辆卡车。用这种芳纶纤维材料可以制作电缆、绳索、头盔、船体等。如果用它造渔船,可以减重30%,提高速度54%。其二,利用最新技术手段,不断发现和开采新的自然资源。例如,利用地球资源卫星可以勘测地下矿藏、油田。世界一些国家通过资源卫星找到了油田、矿藏资源,澳大利亚发现了铀矿,巴基斯坦发现了铜矿,美国阿拉斯加发现了新油田。通过海洋开发技术,可以开采几千米深的海底油、气资源。美国、日本等国组成跨国公司,已能开采深海的锰结核矿。其三,通过科技进步,可以变废为宝,大大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如采用生物技术,可用甘蔗渣、植物秸秆作为原料提炼出酒精,替代汽油。对城市垃圾综合利用,既可以发电,又可以从垃圾中回收有用的金属,剩下的废渣还可以制作建筑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可进行三次采油,大大提高了地下石油的开采率。石油工业开采地下原油,在原石油气压下,只能采出存油的10%—20%(称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利用注水或蒸汽加压,只采出30%,60%—70%的原油仍沉睡地下。现在发达国家利用生物基因工程组建工程菌,让其在地下繁殖,同化石油,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增加井压,可明显提高石油开采量。1981年美国利用这一技术三次采油,多得2000万桶原油,价值6亿美元。

这一切说明,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使越来越多的潜在劳动对象变为现实的劳动对象,转化为巨大的物质生产力。

第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劳动者素质发生质变,劳动者由体力型转变为智力型,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用科学技术知识武装的劳动者所具有的劳动能力,远远超过了体力型的劳动者。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者科学文化水平普遍比较高,因此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就高。发达国家一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农产品能养活60—70人。在我国,广大农民日益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努力掌握科学知识。不少农民上网,不仅可以找到自己需要的农业技术信息,而且能了解最新市场动态和需求,销售自己的农产品找到一条快速便捷的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突出地显示出科技劳动者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科技专家的一项发明、创造,一旦应用于生产,就能变成巨大的直接生产力,创造出惊人的物质财富。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一优良品种推广11,累计使我国增产稻谷2350亿公斤,农民增收400多亿元。

以上所述,有力地表明了当代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一点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结合、渗透。离开了科学技术,它们就无法发挥现代生产力的功能。科学技术成了当代生产力中发展最快、最能带动生产力物质三要素变化的因素。所以,科学技术是当代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决定因素。

2.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

综观世界,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最主要的因素。哪个国家应用科学技术最多、最成功,其经济发展也就最快。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由于长期奉行“技术立国”的方针,1952—1972,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9%。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52年为352美元,1965年超过1000美元,1987年达到19600美元,居世界第二位。现在世界南北国家差距在扩大。据统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1968年为14,1977年为115.5,1987年则为120.2。造成经济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原因之一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科学技术水平和实力在拉大。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科学技术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源泉。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增长,还表现在科技进步是提高商品价值的主要手段。一个商品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商品中科学技术含量的多少。科学技术含量高的商品,其售价就高;反之,售价就低。以同样1公斤产品价格来比较,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30,电子计算机为1000,集成电路2000。这说明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商品价值的主要手段。

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兴起的高技术产业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微电子和计算机产业发展最快。据统计,集成电路销售额,年增长率最高达68%,计算机销售额年增长率最高达52%,微电子产业的年均增长率超过20%。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58%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关,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高达40%—60%1999年因特网为美国经济增加了5070亿美元的产值。这有力地表明了高技术及其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源泉。

3.科学技术是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主要的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其推广应用,可以大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耗、能耗,从而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但它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使其能源、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单位产值的能耗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2,中国的1/12。又如美国,1960年用钢量为1.2亿吨,1989年经济增长了2.5,用钢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到0.85亿吨。美国实际一年要消耗3亿吨钢铁,而其中2亿吨钢是用复合材料代替。仅石油管道每年就用500万吨钢,现全部用复合材料代替。由于发达国家采用高新技术,使得原材料消耗逐渐减少。因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世界初级产品(主要是原材料)价格实际下降了35%。这说明了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在减弱,而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据统计,1951—1975,日本工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8.8%,联邦德国为4.4%,法国为4.3%美国为3.2%。日本由于大规模引进并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的技术,其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1950—1981年提高了近20倍。日本山崎制作所的一个自动化工厂原有职工100余人,使用机器人后,现在全厂只有15名工人,劳动效益却相当于没有使用机器人时的20倍。

4.科学技术是解决社会发展各种难题的根本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人类社会出现了严重危机,环境污染、粮食短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等。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危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解决人类社会面临难题的希望所在。如治理环境污染问题,就要依靠科学技术。环境污染主要是工业发展所带来的污染,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工业污染。例如,生产1吨优质钢要耗电4000,3—5铁矿,产生废料25,严重污染环境。若用复合材料代替钢铁,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因为生产1吨复合材料耗电1,不需要开采铁矿,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极少。应用生物技术也是解决环境污染的好办法。目前,人类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废物已取得了可喜成果。微生物具有生物催化特性,利用它的代谢能力可将污染物分解。人们借助基因工程,培育出一些专吃DDF666等有毒物质的超级菌,把它们放到土壤中,残留在土壤里的农药就会被它们分解。美国有三家公司还专门销售有特殊性能的微生物菌种,用于清除食品加工厂、化工厂、煤油厂、造纸厂、城市下水道的污染以及外溢的甲醛等有毒物质。用农药、杀虫剂化学手段防治病虫害,污染后果严重,科学家们提出用生物防治手段来代替化学手段,如用昆虫病毒来防治害虫。此外,还可以改革新工艺,来减少化学“三废”,如以生物酶制剂代替化学药品用于皮革工业脱毛,既无污染,又可以为农业提供肥源。

科学技术也是解决资源匮乏问题的根本途径。自然资源主要指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等。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而它在地球上的数量又是有限的,它正面临着严重短缺的危机。以淡水资源为例,20世纪以来,人类用水量急剧增加。与1900年相比,现在全世界用水量增加了近10倍。专家们普遍认为:未来的一段时期,淡水不足将成为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许多城市、地方将出现无水可喝、无水可用的困境。解决淡水资源不足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科学技术。以色列就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功地解决了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以色列是个人口仅有560万的小国,自然条件恶劣,淡水十分紧缺。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色列政府就把研究节水灌溉方法作为国家科研的重点攻关项目,组织科技人员攻关,研究出了能及时把握农田所需水量、湿度、温度、蒸发量、施肥量等信息的程控灌溉技术。在此基础上,农业科学家广泛推广了滴灌技术。这种方法可以使水直接流人植物根部,避免了水在空气和土壤表面的蒸发,可节水50%,同时也节约了化肥农药。采用这一技术后,以色列以仅占全国人口3%的农民,不仅养活了全国居民,而且还有大量农产品出口,农业产量增长了12倍。同时,以色列政府还大量回收城市废水,再经过科学处理用来灌溉。这样,既可节约淡水,又能解决污水造成的污染问题。目前,以色列的废水回收率30%,是世界公认的废水再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解决能源危机也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目前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煤,但是这些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依靠科学技术寻找新的能源,如开发利用太阳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科学家们正在攻关的核聚变,是一种理想的新能源。核聚变能比核裂变能威力更大,1克氢聚变放出的能量大约是1克铀裂变能量的15倍。核聚变的燃料,可以从海水中提取。每公升的海水中含有0.03克的氘,它所产生的能量相当于300公升汽油。地球上海水中的氘约有45万亿吨,用它作能源,可供人类使用几千万年。因此,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一旦成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能源危机。

5.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经济管理,能显著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首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管理科学化奠定物质条件。如企业采用计算机进行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能最合理、最科学地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实现管理科学化。计算机不仅广泛用于工业企业管理,而且也用于农业生产管理。例如,美国许多奶牛场普遍采用电子计算机对奶牛进行饲养管理。每头奶牛的脖子上套着一个电子磁卡。每天每头奶牛吃什么样的饲料?吃多少饲料?产奶量多少?都会在电子计算的屏幕上清楚地显示出来。计算机还会根据每头奶牛产奶的情况给出经济合理的饲料配方,避免让高产奶牛饿肚子。管理人员坐在计算机面前就一目了然。管理一个有几百头牛的奶牛场,只要一个人就行了。其次,现代科学理论应用管理,也大大提高管理决策的水平,20世纪中叶诞生的系统论控制论等科学理论已应用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实现了管理决策的科学化。由于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实现了管理的科学化,从而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以上所述,充分表明科学技术已成为决定当代生产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www.daowen.com)

()科学技术的异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然而科学技术又是一把双刃剑,科学技术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福祉,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或者说产生负面效应)。例如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网络成瘾)。科学技术发展产生了负面效应,科学技术发生了异化。

关于异化概念,学术界一般的理解,是指人(主体)的创造物,同创造者相脱离,不仅摆脱了人的控制而且反过来违背人的意愿变成支配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马克思在19世纪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劳动异化。这种劳动异化主要表现为劳动产品异化和劳动本身的异化。劳动产品的异化,是指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所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并不属于劳动者自己。劳动者所创造的产品越多他所受的剥削越重,他也越加贪穷。劳动本身的异化是指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给资本家后,他的劳动活动便不再属于他自己,而成为属于别人的异己过程。劳动产品的异化和劳动本身异化是紧密相联的。马克思也探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科技异化问题。他指出,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和统治的权力”。马克思肯定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科技异化,而造成科技异化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

从今天来看,科技异化的基本含义是:其一,科学技术本来是人对自然界事物及规律的探索、认识及应用。但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却往往反过来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自然。造成了科技与自然的对立。其二,科学技术本来是人的创造、发明及应用,但科技发展的后果往往反过来危害了人和社会本身,从而造成科技与人类社会的对立。

科技异化主要表现在全球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它威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罗马俱乐部创始人、意大利学者佩西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人类取得了技术上的辉煌成绩,但未能控制科技,结果给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这是一种“压倒一切的、划时代的危机”。这种危机已经越过了国家边界,具有全球的普遍意义。这说明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界,人类对它的消极后果又失去控制,从而产生全球问题。全球生态环境的危机主要有环境日益污染、资源日趋短缺。由于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化学工业发展使大气污染严重。

据估计全球每年排放二氧化碳达200多亿吨。随着释放到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总量逐年增加,地球表面出现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全球温室气体的年增长量在1957年到1987年的30年内大约增加了2倍。其后果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气候异常,自然灾害加剧。酸雨、酸雾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所造成,它会危害森林、农作物和建筑物。臭氧层日益损耗,主要是由于氯氟烃类物质的长期排放和积累所引起的。臭氧层的消失将增加地表紫外线照射量,有可能导致许多浮游生物死亡。最令人忧虑的是,臭氧层的破坏会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危害,增加皮肤癌、黑色素瘤和白内障患者。

废物、废水的排放也大大增加。由于人口增长和工业的发展,垃圾排放越来越多,全球垃圾年均增长速度高达8.42%。照此速度推算,2010年垃圾密度将达到每平方公里812,人均拥有垃圾16.92吨。如果情况不改善,不用一个世纪陆地将充斥垃圾。垃圾泛滥占据大量土地,而且污染空气土壤和地下水。全球每年受化肥和有毒化学制品污染的水大约有1200—1600立方千米。12亿人缺乏安全饮用水。全球水体污染物最终接纳处是海洋,从而造成海洋严重污染、海洋赤潮频频发生。

资源短缺。随着人口增多和现代工业的发展,地球资源储量锐减,许多资源面临枯竭。500年前,地球三分之二的陆地面积被森林覆盖,到了20世纪70年代减少了一半,当前,世界森林面积正以每年2000亿平方米的速度锐减。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20世纪90年代估计其耗尽的时间,煤为232,石油为60,天然气为60年。在全世界近200种矿产中,铅、汞、银、锡、硫、铜、金刚石、石墨等16种矿物,其开采利用年限已不足50年。淡水资源匮乏,尽管地球表面水域占70%,但淡水只占2.59%,并且直接利用的淡水湖泊和江河更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世界用水量猛增,全球大约60%的大中城市缺水,世界有60%的地区面临淡水不足,全球每天缺水有2万儿童死亡。

此外,科技的发展使人类面临战争的威胁。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世纪,却也同时是人类史上战争次数最多,战争规模最大,死伤人数最多的一个世纪。单是两次世界大战就伤亡8500万人。现代战争是高科技战争,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等被研制出来,一旦投入战场,其后果难以预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器就造成一百多万人的伤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造成几十万人丧生。美国在1945年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威力相当于12万吨TNT,而现在最大的一枚核弹头,其威力则达2500万吨TNT,它可以毁灭地球数十次.二战以来,虽然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但局部战争此伏彼起,核武器在不断扩散,核战争的阴云依然笼罩着地球。

以上所述,清楚地说明一点,科学技术发展并不都是造福人类,它也会给人类带来某些祸害。这就是科学技术的异化。

为什么科技的发展会出现异化?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主要有三点:第一,受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人们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足,从而造成了科技异化。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是科学技术的使命,科学技术愈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人类利用自然规律的规模和范围就愈大。但是,在任何时代,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总带有局限性。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由于人类认识上的局限性,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时常常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消极结果。比如,氟利昂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被广泛地应用到冰箱、空调的制冷剂、除臭和杀虫的喷雾剂、干燥剂以及空气清新剂等,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氟利昂能够消耗空气中的臭氧层。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就与氟利昂有着直接的联系。至此,人类不得不宣布对它的禁用。但由于过去人们对氟利昂的危害认识不够全面,导致了南极上空臭氧层的空洞面积达一千多平方公里,对地球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DDT的发明和应用也可以说明这一点。DDT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20世纪上半叶曾被作为一种高效而廉价的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其发明人穆勒还因此获得1948年度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DDT问世之初,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种对人体无害的杀虫药物。但后来科学家们发现它对整个生物链等地球生态系统有着致命的破坏作用,因此从20世纪70年代后DDT逐渐被世界各国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DDT由功臣变为罪魁祸首的过程,正是人们对DDT的认识逐步深化逐步全面的过程。

第二,人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造成了科学技术的异化。具体一点说,人们出于各种目的,滥用或误用科学技术导致不良后果,危害了人类自身。马克思早就指出:“火药无论是用来伤害一个人,或是用来给这个人医治创伤,它终究还是火药。”这说明科学技术作为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一种手段,可以为不同人的目的服务的。科学技术可以为发展生产、提高生产力水平、创造财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服务,也可以为制造杀伤性武器、毁灭人类、破坏自然环境服务。例如,核技术,人们可以利用它建造核电站,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电力。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大力发展核电。截至1993,法国的核电占全国发电量比重为72.9%,日本为27.7%,美国为22.3%。但同样是核技术,人们也可用它来制造杀伤力巨大的核武器如原子弹、氢弹,它使人类自相残杀的效率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微生物技术,人们可以利用它制造各种抗菌素,为人类医疗提供良好药物,也可以用于食品生产,如生产菌体蛋白、氨基酸、食品添加剂、饮料等。还可用于开发新的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将秸杆、木屑、甘蔗渣等废物转变为酒精、沼气。但同样是微生物技术也可用于传播疾病、污染环境、制造细菌武器。上述事实说明,由于科学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决定其社会后果的不确定性。而科技的异化是人们滥用科学技术导致不良社会后果的表现。

第三,科技的自然属性具有利弊两重性,也促使科技异化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科技的自然属性也是一分为二的。任何一项科技成果对于人类而言总是既有利,也有弊。即使人类按照良好的愿望做出科技发明、创造也会出现“弊”的属性。例如化肥和农药的作用,一方面防治了农作物的病虫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但同时也导致了食物天然质量的下降,造成了土壤板结或贫瘠化和环境的污染。现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在极大方便人们出行的同时,也带来了噪声污染、空气污染、交通事故等。电池作为一个重要发明,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动力。然而废电池却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地失去使用价值,能让600吨水受到污染而不能饮用,600吨水是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科技的自然属性之所以具有利弊两重性,这是因为任何科技发明、创造都是有缺陷的,没有十全十美的。这与科技由谁来应用,如何应用毫无关系。这说明科技本身具有利弊两重性,它也是导致科技异化的重要原因。

以上所述,清楚表明了造成科技异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为原因,如人对自然规律认识不足,人对科技的滥用,也有科技本身缺陷的原因。弄清科技异化的原因,人们就能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防止科技异化,让科技造福于人类。

需要说明,马克思在19世纪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是科技异化的根源。因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科学是被用来为资本服务的”。资产阶级为了自身利益滥用科学技术,导致了科技异化。要解决科技异化问题,主要是解决社会制度问题。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科技异化。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我们认识科技异化的产生及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科技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科学技术又有严重的负面效应,它不当的应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生存构成威助,这就是科技的异化。如何看待科技这一十分矛盾的观象?如何评价科技的历史功过?在对这一问题认识上,西方学者往往带有片面性,科技悲观主义论和科技乐观主义论就是典型的代表。罗马俱乐部持科技悲观主义论调。1972年以米都斯教授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成员公开发表了科技悲观主义的代表作:《增长的极限———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这一报告指出:人类困境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人创造和发展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的控制能力,科学技术于是成为一种破坏力量。正是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滥用,打破了人与自然界的动态平衡,给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报告还给人们描绘了一幅“世界末日”的可怕图景。为了防止这种可怕后果的发生,米都斯等人开出了“零增长”处方,即停止人口增长,停止经济和科技的增长,唯如此,才可避免世界末日的来临。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法兰克福学派某些学者也是科技悲观主义者。如海德格尔、弗洛姆,马尔库塞等。他们认为,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工业社会,人的本性受到极大摧残、压制,人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机器。人成了只有物欲没有精神追求的单向度的人。

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观点完全相反。科技乐观主义推崇科学技术,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类征服、控制自然和获得自由,并使人类朝看更好的方向发展的强有力的手段。无论问题的性质是政治的、经济的、还是生态的,几乎都最终靠应用或发展某种新技术来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不是由科技所致,而是由于科技还不够发达造成的。科技乐观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卡恩、贝尔、奈斯比特、托夫勒等。

对待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我们不能简单地肯定或简单的否定。因为它们既有某些合理成分,又有很大片面性。科技悲观主义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的负作用导致生态环境的危机,导致人的个性丧失和精神的空虚,看到人和技术之间的冲突,向人们敲响警钟,这是可取的。但科技悲观主义过分夸大的科学技术负面作用,由此否定科学技术,甚至打出反科技的旗号是完全不可取的。科技悲观主义视科技为社会之恶,把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一切的问题归咎于科技,这也是没有道理的,它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是由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而不是科学技术的罪过。科技技术乐观主义看到科技进步的威力,看到科技能造福于人类,认为诸如环境资源问题要靠科学技术来解决的,这是合理的、可取的。然而,科技乐观主义过分夸大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认为科学技术不仅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而且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矛盾,尤其是现代科技革命可以拯救资本主义,使其青春再发,这显然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科技问题,而且更是社会问题,须要从社会制度上找原因。科技悲观主义和科技乐观主义是科技决定论的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了西方学者对科技价值的不同看法。

马克思主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科学

技术。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我们应当充分肯定的。但是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有双重作用,它在造福于人类的同时,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的后果。我们应当合理地发展和应用科学技术,最大限度降低科技异化带来的不良后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