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难点深度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难点深度研究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是这个《意见》所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新的实践获得预期的成功,所以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学理研究,而应该是面向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探索。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最集中地体现在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难点深度研究

2004年初,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文件引文不另注)。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正是这个《意见》所提出的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工程,大学生中也倍受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继续推进这一项工程,以对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做出新的贡献,这仍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意见》明确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也是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我们特别要注意确立一种“科学的态度”,就是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这是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关键。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指导新的实践获得预期的成功,所以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学理研究,而应该是面向现实并为现实服务的探索。由于新的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也应该是有所前进、有所创新,以真正实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必须做好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的工作:

1.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1)要进一步加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的编译和解说工作。一定要准确反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本意,避免对其作主观随意性的解释。其中最容易出偏差的,就是简单地按照今天的眼光来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理论或观点,而应该将之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联系当时的客观实际和特殊语境来正确理解;而且不能断章取义,要将之置于他们完整的理论体系中予以准确把握。

(2)要立足新的实践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观点或理论。准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本意,并不是说凡事都要“回到马克思(或恩格斯、列宁)”才是对的,而应该作具体分析。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完善的理论演化过程中,明确哪些应该继续坚持,哪些随着实践的变化而需要加以调整或改变。研究历史是为今天的实践服务的,我们既要尊重历史,又要从历史中引出符合今天实践要求的思想、观点或理论。

2.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要科学把握和准确界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当前,不同的学科面临的情况和任务也不一样。哲学作为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个人思想和理论的关系,既要充分反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作的突出贡献,又不能简单把前者等同于后者。除此之外,关键是及时概括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新成果,以不断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内容。现在难度相对比较大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两个学科。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况且,当今的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许多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所未曾预料的新情况,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也给马克思主义提出许多需要加以科学说明的新问题,如果一成不变地看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显然是不行的。

(2)要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由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变化,更由于我们原有的体系受原苏联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特别是在《意见》颁布之前,曾经比较长时间内几乎没有对原有的体系作及时的调整和完善,即使近几年已经作了很大的改进,但各门学科至今尚难以形成能完全令大家满意、尤其是能真正准确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体系,所以这个工作仍须花很大的气力方可达到预期的目的。

3.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虽然因其对象和内容的不同,会有其不同的学科立场、观点和方法,但由于它们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从而有着某种共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包含着对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我们尤其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蕴含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政治意蕴,即要坚持理论立场和政治立场、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理论方法和政治方法的有机统一。

4.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人们已经说得不少,关键是在于如何真正弄懂并切实加以贯彻。一方面,与时俱进的前提是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江泽民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他讲这句话,有一个不容动摇的前提,那就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这往往被人们所疏忽。实际上也正是为了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我们才要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另一方面,与时俱进的关键是在于发展马克思主义。“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这正是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也使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为毫无意义的空谈。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首先要从理论上说清楚这个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最集中地体现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世界观、方法论依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上。因为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决定了它的理论不能停留在某一个时间阶段上,也不能停留在某一具有相对性的知识水平上,从而必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次,要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事实,来证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考察,真正理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发展的轨迹,从中发现某些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一定规模的课题或工程,现在的关键是在于如何准确把握这个发展过程,使之既体现各个阶段的特点和区别,又能使之展示内在的联系和符合逻辑的与时俱进。

当前,特别要注意防止两种倾向:一是用今天的观点简单地套说马克思、恩格斯或列宁的观点,或把它说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特征,结果使“与时俱进”名存实亡。二是把马克思、恩格斯或列宁的观点绝对化,简单主张“回到马克思”,从而使后人要与时俱进都没有机会。

()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正是在这个中国化过程中,已经实现了两次飞跃,并造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所以,当前加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研究,不但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重大,而且对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至关重要。

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主要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特别是经验和规律目前理论界已经对此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今后应该针对以往的不足,着重在如下三个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

一是要在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上,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主要特点。无论是在毛泽东思想阶段,还是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或科学发展观阶段,我们都要把考察重点放在实践的变迁及其所引起的理论发展上,即要弄清推动每一个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实践原因以及理论演进的情况,以利于人们在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认识的基础上,更深刻把握这种中国化依次推进的内在逻辑和合理性。

二是以前者为基础,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败经验,从中发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及这种中国化成果的实践价值和方法论意义。这对我们今后进一步巩固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是研究如何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问题。我们在实践中,不但要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发展,即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且要不断用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指导实践;同时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及时概括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经验。我们要善于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揭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当代化的发展趋势。

2.要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等研究。

对于毛泽东思想研究,现在要把着重点放在三个方面:

一是要从毛泽东著作、各类手稿、阅读笔记或批注及其他文献,进一步挖掘以往人们不够重视或有所忽略的思想、观点和方法,避免搞无新意的重复性研究。

二是要对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加以归纳,切实理清毛泽东思想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方面,我们要把眼光放宽些,不但要总结中国理论界研究的新成果,而且要把国外学者对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进展纳入我们的视野;同时还要注意多学科、多层面研究成果的总体整合,以利于作出更全面、更科学、更准确的估计和评价。

三是要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它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作出的理论贡献和现代意义。对毛泽东思想研究,不能只停留于历史式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应该为造福今天服务;也不能把它看成是进了博物馆供人欣赏的展品,而必须看到它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从总体和共性角度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如该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结构和特点、内涵和意义等问题;而且还要根据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2009年由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所阐述的14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新的实践和形势的特点,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依靠力量,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外交与国际战略以及领导核心等问题。

二是从个性和组成部分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它们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成果,都是以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因而从原则上说应该作为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有机整体来研究。当前要着重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探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即要深入研究前者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尤其要深入研究它们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问题上所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www.daowen.com)

其次要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重点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它们的主题一样,但基本问题又是有区别的;都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但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两大理论成果;都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但又是在某种意义上可构成并列关系的、前行后续的两种理论体系。这需要我们坚持辩证的观点加以理解和把握。

再次要探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特别要研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特殊背景和历史意义,在明确其形成的必要性的必然性的基础上,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地正确把握其理论和实践定位

最后要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问题。对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定要认真把握寓于其中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其现实指导意义,并在实践中更准确地加以贯彻和落实。有的人认为,现在只要有科学发展观就行了,不必再强调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或实践问题。这是忽略了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特别是没有看到实现科学发展同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完善党的领导的有机统一,是片面的。对于科学发展观,除了要继续深化理论研究之外,当前尤其要认真总结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及其规律。

3.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建设

当前,全国各地设有许多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中心或理论研究基地,而且工作开展得也比较生动活泼。目前,关键在于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种建设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必须从如下三方面下功夫:

(1)要适时调整和规范理论研究基地的名称。现在全国的理论基地,都是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基地”或“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中心”命名的。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论,并对其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还明确指出它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的理论基地的名称应该与此对应,改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研究基地”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包含其中,而且能够凸显这一最新成果的重要地位。

(2)要由原来的以研究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转向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基本任务,而且要把着重点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科学发展的研究上。现在有两种倾向要反对:一是还仅仅停留在对邓小平理论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上;二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科学发展观研究,完全取代乃至取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我们一定要坚持辩证的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或科学发展的研究,又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推向新的水平。

(3)要以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理论基地的研究工作不能搞一般性的研究,在理论课题的选择上必须是事关重大的问题;在实践课题的确定上,也必须着重考虑对党和国家或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问题。而且,我们的研究要勇于正视广大群众的思想难点或疑点问题,不能回避矛盾或困难,要发扬锲而不舍的刻苦攻关精神,以利于推动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发展。

()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就必须认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材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并取得许多可喜的阶段性成果。在这里,我就其他方面的工作,谈谈我们应该付出的努力。

1.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理论教学骨干

这是一项事关“百年大计”的工作,但又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针对现实所存在的不足、特别是难点问题,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就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的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困难和问题应予解决: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校中往往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缺乏必要的条件和待遇保障,从而使教师队伍不够稳定或缺少高质量人才的补充,面临着是否后继有人的严峻挑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高校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院系外,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现的;在中小学,是通过开设思想政治课或德育课等实施相应的职能;在各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院系,还经常加开一些同本专业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教育、政治学等理论。就名义上说,这些课都是“很重要”的:但就其实际待遇来说,学科建设到各种条件保障(除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院系外),都是被“边缘化”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种倾向一定要彻底改变。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最少应该同其他专业课一视同仁;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和功能,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为其提供更优越的条件和保障,以利于稳定和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当前,特别要着力培养一批中青年理论教学骨干,这是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千秋大业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构成趋于复杂化和多元化,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中所暴露出的日趋突出的问题。随着解放前或解放初出生的老教师逐步退休或即将退休,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大,那种基于对共产党或社会主义的朴素感情而激发出来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已经日益淡化。有的青年教师,当初选择这个专业学习只是为了能够上大学,毕业后走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岗位也只是因谋职而使然,当然谈不上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可想而知,让不信马克思主义的人讲授马克思主义,不可能理直气壮,更不可能生动透彻,从而又何来吸引力和感染力呢?为此,我们要把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作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认真抓紧、抓好。当前,特别要注意引导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对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要从职业选择走向事业目标定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和教育,要从履职而为走向乐为其事并引以自豪;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要从批判现实走向现身说法、率先垂范。

与此同时,要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业务素质和能力。(1)教师要进一步调适自身的知识结构。要认真看书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不但要看经典著作,而且要阅读新的文献资料;不但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要掌握相关知识。(2)教师要善于使自己的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即形成相互补充又相互确证的知识体系。(3)教师要学会运用乃至提高驾驭自己知识的能力,即能自如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4)教师要努力学习和掌握课堂教学的运作技巧,不但能够熟练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而且能够控制和调节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气氛,懂得在不同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相脱节的现象仍严重存在,如何把知识传授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职能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效果的当务之急。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首先要有自觉的“育人”意识,树立强烈的“育人”责任感。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往往承担着很重的教学任务,客观上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同学生相接触,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特别是针对性地开展难点和热点思想问题的攻关,如果没有很强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育人”就难免要落空。其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应该“身教”重于“言教”,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为学生提供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影响力,以利于引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鸣和认同感。

2.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魅力和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不但要在内容上及时更新,而且要在方式方法上不断有所改进或创新。我们要通过实践或改革探索,创造出一些既不影响理论教学严谨性、又对学生具有很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方法或形式,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效果。

目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比较成功的方法方式有不少,其中有如下几种尤值一说:

主客体互动教学法。这是指在师生互动中实施教学,不是单向的理论灌输,而是动态的、发展的、教与学相互作用过程。其主要形式有:一是师生互相提问和答问,如开展师生直接对话教学,在教学全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安排,主要起释疑解惑作用。二是布置学生完成作业或写作论文,然后由教师结合学生作业、论文实际进行讲评的方法。三是组织学生课堂讨论,教师从中适时引导,最后再行评点的方法。其关键在于:讨论题的设计要合理,既能促进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收到释疑解惑的效果。四是组织学生开展辩论,教师最后作讲评总结的方法。其中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辩题设计要抓住实质性、关键性或全局性的问题,要抓住学生中有模糊认识的问题,要抓住具有可辩性的问题;教师要适时引导,避免偏离主题;最后的教师评点要到位,应体现深刻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案例教学法。其优点在于:有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现实事例中引出理论或观点,又可用理论或观点来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案例教学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法,教师一定要抓好案例的收集、整理与编写这几个环节,以使案例教学法更富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研究式教学法。它是指引导学生在听课和学习的同时,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主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开展积极的探索和思考,以不断提高自己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施研究式教学法,首先要确立合适的研究课题。这可以由教师布置或设计统一的课题;也可以由教师规定一个或若干个选题范围,让学生自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或者分组确定不同的课题。其次,教师应该根据选题及其范围,指定学生阅读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或文章。再次,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开展研究成果的交流。最后,教师要根据学生开展研究的情况进行讲评和总结。其中,要以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和运用理论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的,不要简单提倡唯一的评价标准或模式,而应注重引导学生作创新性的思考或研究。

实践教学法。这是指组织学生带着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到社会上开展调查研究和参观访问,或者到城乡社区挂职学习锻炼,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的理论解把握;同时在运用理论、知识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法目前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最主要的是实践经费和实践基地或实践对象的选择;必要时,应该分批、分期进行,或者选择部分特殊的群体开展试点性的探索。

比较教学法。这主要有两种形式:(1)横向比较。它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实践与同一时期的学说、思潮、理论及其实践进行比较,从中揭示前者的科学性和意义。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与同时代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古典哲学的观点进行横向比较,从其联系和区别中,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立场及其本质特征,特别是它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克服后者的局限性和错误,进而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结论。(2)纵向比较。它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对不同阶段的理论、观点进行比较,以利于弄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来龙去脉,特别是有助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实现中国化、当代化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且有利于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此外,有的教师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一个或一组富有意义的具体情景,把抽象的理论或观点生动形象地渗入其中,再借助对具体情景的讲解或剖析,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观点的教育;也有的教师推崇“自主学习教学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自定学习目标和练习方法,并通过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学习状况来实现教学目的。等等,在此不一一细述。

3.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质量。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质量,就要不断及时地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加强教学研究就显得格外重要。当前,特别要注意从如下三个方面付出努力:

教师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自觉性。目前还有许多人没有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特别是担任公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相对更为薄弱,因为客观上他们承担着相对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而主观上则主要是由于他们对教学研究不够重视。这是应该引以为戒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要注重探讨“教书育人”的经验和规

律。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任务不仅要“教书”,即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而且要“育人”,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更为重要的职能,即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我们要认真探讨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把“教书”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真正实现该学科理论教育的特殊功能。

要进一步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或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鞭策和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现在,开展教学改革或研究往往被排除在“学术研究”之外,不但成果不容易发表,而且给人们的感觉是“没有学术水平”的东西,所以大家都不愿意多作。这种状况一定要改变,因为这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的成败,绝不可等闲视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