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揭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揭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革命的,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观点学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

揭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科学性和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它是由一系列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组成的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它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人类全部优秀文化成果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同时,它始终坚持从实践出发,与时俱进。它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使其理论永葆青春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又是革命的,它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体系,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观点学说,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根本利益的理论体现。同时,它的革命性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把变革旧世界和改变现存的事物作为自己的任务和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实存在的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和改变事物的现状。”为此,他们深刻地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指明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有机统一。就如列宁所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世界各国社会主义所具有的不可遏止的吸引力,就在于它把严格和高度的科学性(它是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同革命性结合起来,并且不仅仅是因为学说的创造人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而偶然地结合起来,而是把两者内在地和不可分割地结合在这个理论本身中。”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通过其理论特征、理论品质、政治立场、社会理想四个方面表现出来。200371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对这四个方面的特征作了科学的阐述。这是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的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时代的智慧结晶,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看待世界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它第一次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物质世界的存在为依据,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从根本上揭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与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划清了界限,明确规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之前的旧哲学,把哲学世界观与具体科学知识混同起来,试图把哲学构建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并成为凌驾于具体科学上的“科学之科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第一次宣告了作为“科学之科学”的旧哲学的终结,把揭示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任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也表现在它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生活置于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实现了唯物自然观和唯物历史观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在社会历史领域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唯心史观。马克思从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全部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出发,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唯心主义从社会历史领域驱逐出去,实现了哲学史的伟大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是科学世界观,也是科学方法论。恩格斯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科学方法论,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例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世界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发展的物质世界。从这样的世界观出发,我们做工作,解决问题,就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就是方法论。矛盾在客观世界是普遍存在的。事物的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地位、性质不同。从这个世界观出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运用矛盾分析法,坚持重点论和两点论的相统一,既要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这就是方法论。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体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还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践性。以往的哲学理论不懂得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贬低或否认实践对理论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十分强调哲学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实践是哲学理论产生的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同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部理论是以“改变世界”的实践为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以往的“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决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就要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指导实践,为无产阶级的实践服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为主要内容,但不局限于这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还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在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观点学说,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尤其是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便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原理,从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为出发点,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本质,提出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出发,论证了生产社会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由于这一基本矛盾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就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要取代资本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为社会主义取代的客观规律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指明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创造者;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在其他科学的应用也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因此,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

以上所述,清楚地说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基础,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始终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坚持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本质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它的创立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它批判地继承了人类全部的优秀文化遗产,概括了各门科学最新成果建立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它如实地按照世界的本质面目去认识世界,正确地揭示客观世界的发展的规律,并根据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它不带有任何阶级的偏见和主观的臆断,第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还表现在始终以实践为基础,并经受了实践检验,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www.daowen.com)

第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性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就是时代的产物。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时代的高度,把握时代的脉搏,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及其矛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明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即人类未来是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马克思主义要有生命力,就必须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来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学说,也就是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告诫人们,不要把他们的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着眼于实际,着眼于时代的变化。要求人们实事求是地对待他们创立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共产党宣言》德文版序言中明确地说:“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换言之,马克思主义要有时代的特点,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时代进步的要求。而要做到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必须与时俱进。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与过去相比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崭新课题,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挑战。为此,我们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要根据时代的变化,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概而言之,在今天,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代同步伐,就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因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要牢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第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创新性的内在要求。实践没有止境,认识和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不承认有“永恒的真理”,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要随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创新。创新就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就要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不断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历史。列宁、毛泽东邓小平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依据自由资本主义阶段的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曾得出过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结论。到了20世纪初,列宁根据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新的变化。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他立足于这一新的变化,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论断,并将这一理论付诸实践,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列宁“一国胜利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同时发生论”的理论创新。又如,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在中国应如何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到国民革命,按照十月革命的道路模式,主要以城市为中心进行武装斗争,结果屡屡失败。毛泽东认为俄国的“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他经过艰苦探索,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理论。在这一理论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这是马克思主义首次在中国理论创新的胜利。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探讨“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重大问题上,作出又一理论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为前提,认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实行计划经济。邓小平根据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大胆突破了这一认识。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又一个光辉典范。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是由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实践性决定的。马克思主义有鲜明的阶级性,它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指出,以往的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惟独共产主义运动是最大多数人的、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换言之,马克思主义是为包括无产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的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表现。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为无产阶级服务,而不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主义又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中产生、发展起来的理论,是适应无产阶级运动的需要而建立的理论。它使无产阶级自觉地组织起来为本阶级利益和人类的解放而奋斗。因此,马克思主义的本性即阶级性、实践性决定了它的鲜明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治立场也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的伟大的历史使命。这一使命决定了无产阶级没有任何私利可图。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工人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和压迫,解放全人类,就不能最终解放自己。这表明无产阶级的利益和人类的解放的历史趋势是完全一致的。人类解放的重要标志是彻底消灭剥削和压迫,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理解,马克思主义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是由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决定的。

第三,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前进方向的是“行动着的群众”。马克思主义第一次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否认了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利益、意志、愿望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因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因此,从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出发,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政治立场上。而资产阶级政党是代表资产阶级和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他们奉行的世界观是少数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这决定了资产阶级政党不可能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所以,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成为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如何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呢?那就是看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否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中国共产党为例,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明确把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压迫,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起来斗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早日把我国建设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我们党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力,尤其是1978年后我们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指出发展是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始终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始终是为实现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社会生活等的向往和追求。追求美好的社会理想是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思想家、政治家奋斗的目标。中国古代儒家追求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大同社会。这种大同社会是天下为公”的社会。在《礼记运》一书中阐述的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国近代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其社会理想也是大同社会。在这个大同社会里,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社会理想就是要消灭剥削,实现人人平等,做到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西方空想社会主义也对美好的社会理想做出设计和构想。如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托马斯莫尔在1516年发表了《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书》(简称乌托邦)。在该书中莫尔在揭露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带来的罪恶、黑暗基础上,对未来的理想社会作了描述。在这个乌托邦的社会里,废除了私有制,财产归全民所有,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行义务劳动制度,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消费品按需分配。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思想家们提出社会理想虽然表达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憧憬,但他们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切实途径。马克思、恩格斯在正确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基础上,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指明了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是因为共产主义是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共产主义社会“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社会。具体表现在:第一,在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就如列宁所说:“那时,社会就不必在分配产品的时候规定每个人应当领取的产品数量,每人将‘按需’自由地取用”。人们在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现象彻底消除了,最终实现了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第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彻底废除私有制,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现象。阶级和国家不存在了,还消除了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人和自然关系也实现了和谐。同时,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全体社会成员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劳动不再成为谋生的手段,而成了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每个人都能自觉为他人、为社会做奉献。第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人的发展还是全面的发展,不仅包括人的能力发展和素质的发展,而且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超过以往任何其他的社会理想。因此,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尽管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决不是渺茫的。实现共产主义要经历不同的阶段。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社会。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的最低纲领。我们必须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实现共产主义,一方面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而奋斗。另一方面,由于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基础上才能实现。因此,在现阶段,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理想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在现阶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也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而奋斗。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共产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