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伟大实践、辉煌成就-改革开放30年研究文集

伟大实践、辉煌成就-改革开放30年研究文集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解放思想的路径与创新西北大学赵喜军宋美媛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的关键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伟大实践、辉煌成就-改革开放30年研究文集

新时期解放思想的路径与创新

西北大学 赵喜军 宋美媛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攻坚的关键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现期。把握发展机遇和应对挑战、解决当前存在问题的唯一途径都在于坚持解放思想,这是因为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1]综观我国改革开放历程,不难发现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法宝之一就在于一直坚持解放思想。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引发建国后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突破了“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中国从此离开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走上改革开放的征途,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1992年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则制止了“左”的思想的回潮,更重要的是,确定了改革开放的一个主要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伊始提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新一轮解放思想由此发端,日益成为当今社会思潮重要组成部分,但新时期解放思想的奋斗目标、解决内容、服务对象、运动方式、实现途径及判断标准都不同以往,特别是它的出路与突破更是为学人所关注。

一、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的行动指南

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导,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启迪作用,是推进改革开放的根本手段和有效方式之一,但解放思想并非终极目标,运用思想解放来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是最终目的。结合我国现阶段具体国情,坚定不移地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最重要的就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既是解放思想的成果与体现,也是统一思想的核心和灵魂。这是因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着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3]

因此,在解放思想运动中,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其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把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解放思想的根本着眼点。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尚不完全到位的问题,一定要用科学发展观全面审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政策制度,一切与科学发展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更新,一切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陈规陋习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制约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要克服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单一解决经济发展问题的肤浅认识,帮助大家从政治高度看待科学发展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帮助大家站在全局的立场上看待科学发展观,以大局为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克服那种认为科学发展观只是解决眼前发展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权宜之计的片面认识,帮助大家从战略高度看待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当做长远性、根本性举措来深入贯彻落实。

总之,要通过解放思想,科学理解和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工作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是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务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和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一切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他们的思想、观念注定要受一定的社会环境制约。这里所说的社会环境,是指构成人们生活和活动的社会条件的总和。包括一定的社会形态、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关系的状况、宗教道德艺术观念等各种社会因素。当然,人又和动物不同。作为社会主体,人不仅可以适应环境,而且还可以按照以人的需求为取向去创造环境和改造环境,当然这种创造和改造只是相对的,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而是在既定的、前人创造下来的以及自己创造的环境中进行,只能在现有的社会环境下,在现有的条件的基础上去进行创造活动,因而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解放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今,我们要解放思想就不能够脱离目前所处的社会环境,只能是在现有社会环境基础上不断利用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为解放思想注入新的活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则从实践方面证明了社会环境对解放思想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改革开放前,特别是“文革”十年,人们的思想基本上处于僵化的状态。这种僵化状态,绝不仅仅是个人素质不高造成的,而主要的、根本的是由社会环境造成的。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起来,也可以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这并不是因为他们不是好同志。这种状态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4]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是法制不健全,缺乏民主,党决定一切,领袖崇拜和个人迷信盛行,经济上片面追求又纯又公的高度计划经济体制,思想文化上则背离“双百”方针,压制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自由创造。正是这种大环境直接导致了思想僵化、缺乏活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方针的指导下,纠正了“文革”中“左”的错误,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思维模式,突破了许多人为设置的理论禁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改革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保证人民民主权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里,人们的思想得到了不断地解放,脑筋不断地开动起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不断得到发扬。但是,由于我们国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政治制度和各种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人民民主权利还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这些因素制约着部分人的思想还不能得到彻底解放。由此可见,社会氛围对人们的思想解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营造“宽厚、宽容、宽松、和谐”社会氛围,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务。在这种良好的环境下,人们可以畅所欲言,身心可以得到舒展,解放思想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得到发挥,可以有效地加快新时期解放思想的进程。

三、干部带头是解放思想的关键

领导干部之所以要带头解放思想,主要是由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职责决定的。正如:“面貌变不变,领导是关键”、“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事实也确实如此,一般群众思想不解放,只能影响他自己;领导干部思想解放不解放,绝不只是个人的问题,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改革发展。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开拓创新的氛围浓不浓,工作活力足不足,关键就在于所在地区、部门的领导干部有没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自己的理念跟上形势的发展变化,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步子顺应时代的潮流和节奏。可以说,领导干部能不能真正解放思想,事关大局、事关长远、事关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

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坚决听从党的指示、号令,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研究革命的战略、策略,在严峻的形势下和艰苦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推动党的事业向前发展。每当党中央根据形势的发展需要作出调整战略、改变策略的决定后,各级领导干部总是带头学习领会,积极贯彻执行,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上来。这其中无疑包含了大量的解放思想的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后,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走在解放思想的前列,打破“两个凡是”、“姓资姓社”、“市场与计划”的束缚,突破“左”的条条框框,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事实证明,哪里的领导干部思想解放得好、解放得快,哪里的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就好就快。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目标指向非常明确:主题是科学发展,重点是领导干部。也就是说,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的关键在于领导干部。

总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能不能解放思想,解放到什么程度,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关键是看领导干部。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以思想的解放带来干部群众创造力的释放,以观念的更新带来各项工作的创新,我们才能够以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的大发展,闯出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来。但领导干部带头解放思想并不只是说给群众听,而是做给群众看。解放思想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口头上的解放,而是要把解放思想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这主要体现在工作思路、决策工作作风的新变化、新气象中,用切实的行动带动群众参与。

四、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公平正义是解放思想的难点(www.daowen.com)

由于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阶段性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造成诸多有碍公平正义的突出社会问题:诸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等等。这些因素导致部分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到失望迷茫与无所依靠,错误地认为是改革开放导致他们利益受损,从而对改革产生无奈、恐惧和抗拒心理,甚至是敌视改革开放,许多人怀念改革开放前的各种制度,正是这一心态的反映。由于他们自认为没有享受到改革的成果,甚至错误地认为被改革边缘化了,因此认为解放思想与自己无关,解放思想只是官员、专家学者、既得利益者进行利益再分配的“托词”。这种错误想法在当今社会并非个案,有着一定的市场,特别是在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它直接制约着解放思想的进一步深入。

消除弱势群体对改革开放的观望和疑虑以及对解放思想的麻木与冷漠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一项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它不仅牵涉到利益再分配问题,也可能触及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的痛处,还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阶层间的摩擦,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处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公平正义具体体现在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起点、机会、过程和结果之中[5],切实保障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益,使全体人民在共建中共同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共同感受和谐社会建设带给广大群众的各方面利益。

五、克服思想障碍是解放思想的重点

解放思想是新时代的进军号,是冲破旧的思想牢笼的锐利思想武器,是新生事物和新观念的助产器。中国的发展证明,思想的解放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先导,经济与社会的大发展、大转型,离不开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上存在着种种顾虑和制约。因此,解放思想需要克服以下几种思想障碍。

第一,要克服“唯GDP”的思想障碍。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既要重视量的增长,又要注重提高质的效益。量的增长并非唯一,它只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参照指标。质的提高优化才是最重要的,不能为了经济的一时发展,以破坏生态环境,损害人民健康为代价,这样是得不偿失的,最终还是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在过去干部考核体系中,GDP是衡量官员政绩最重要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大小官员的工作心态,这种“唯GDP”、片面追求政绩的思想障碍急需改变。

第二,要克服“过度求稳怕乱”的思想,树立敢为人先的理念。求稳怕乱本无错,稳定压倒一切无可厚非,但是一味追求四平八稳,生怕出半点乱子,这样只会禁锢我们的思想,束缚我们的作为。正如任仲夷所言:稳定压倒一切,但不去解决矛盾,矛盾最后就会压倒稳定。[6]思想解放从来不可能一帆风顺,因为它涉及利益格局再调整、再分配,肯定存在着许多阻力与困难。有的人总是“怕”字当头,不敢正视改革开放以来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不敢向上级讲真话反映实情,不敢及时纠正工作不足和前任领导遗留的问题。怕犯错误,怕出毛病。解放思想就是需要“勇敢”、“胆大”,要有“不怕”的思想。因此,我们应该不惧风险,以天下为己任,克服“怕”的思想障碍。

第三,要克服“私想”的思想障碍。解放思想的最大特征是要有一颗公心,只有大公,才能无私,只有无私,才会无畏。有了这颗公心,才能催生出思想的光芒。然而,有人把解放思想变成了解放“私想”。有的挟一己之私欲,谋个人之小利。有的今天一个“战略”,明天一个“思路”,朝令夕改,有的把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当做解放思想。有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二位,认为解放思想就是巩固自身利益,革除别人的利益。“私想”的主要特征是把个人利益作为衡量是否进行解放思想的唯一标准,只要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思想要多“解放”就多“解放”,甚至不惜挑战党纪国法;只要不利于自己利益的,思想要多保守就多保守。解放思想应当克服这些“私想”,从个人主义的名利枷锁中解放出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深度、开放的力度、崛起的速度。而改革开放需要思想上的洗礼、观念上的重塑和思维方式上的再造,解放思想作为改革开放的一大“法宝”在新时期必须继承和发扬。新时期的解放思想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发展观念和全能主义的政治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标准,把“以人为本”作为判断是非的主要标准,以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解放作为解放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解放思想要以建设“和谐人”为奋斗目标,所谓和谐人就是指精神和物质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我的和谐。以人为本就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条件,也就是马克思所说的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这就是我们真正应当追求的和谐。最后,解放思想要紧紧抓住当前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利时机,以狠抓领导干部带头作用为重点,以消除弱势群体、追求公平正义为突破,以正确的舆论为导向,把解放思想体现在日常工作生活当中。同时高度重视民间智慧,特别是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草根力量,形成人人关注解放思想、人人支持解放思想、人人参与解放思想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才能健康、快速向前发展。

【注释】

[1]胡锦涛:《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载于《人民日报》2008年1月1日。

[2]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载于《人民日报》2007年6月26日。

[3]洪伟:《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创新》,载于《探索》2007年第6期。

[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1页。

[5]李叶叶:《全面关注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四大公平》,载于《湘潮》(下半月)2007年第7期。

[6]王廉:《任仲夷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