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探索社会科学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探索社会科学理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尔伯格关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阶段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伦斯·科尔伯格提出的。科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正是科尔伯格学说的思想来源。科尔伯格在20多年中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进一步阐明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的概念。跟皮亚杰一样,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而进行的。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探索社会科学理论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

科尔伯格关于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阶段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78)提出的。在当代心理学界,对道德发展这个概念各持不同的见解。影响较大的有两个学派,一个是弗洛伊德(1)的精神分析学派,另一个是皮亚杰(2)的认知心理学派。科尔伯格可以称为皮亚杰在道德发展领域的继承人。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正是科尔伯格学说的思想来源。

科尔伯格(1969)在20多年中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进一步阐明了皮亚杰的儿童道德阶段的概念。跟皮亚杰一样,科尔伯格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自我中心和关心直接事物到基于一般原则去关心他人的福利而进行的。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如上图所示)。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

(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倾向。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关心的是置身于苦恼之外和避免痛苦、自由限制和忧虑。这个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客观责任感”。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儿童依然一心想自己的需要,但体会到别人也有正当的需要。从而他有时愿意为满足各个方面的需要以平等的方式去“作出妥协”。

(2)水平B: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认同倾向。儿童在这个阶段已学会欣赏别人的善意并立即企求得到他们的赞同和使他们高兴。他遵守老一套社会准则和如同考虑自己那样去考虑别人的意向并作出判断。皮亚杰的“主观责任感”是在本阶段出现的。(www.daowen.com)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倾向。儿童认识到社会秩序依赖于个人乐于去“尽本分”和尊重适当建立的权威。

(3)水平C:后习俗、自动或原则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合法倾向。所谓正确行动的定义应根据社会公认的标准、要求与权利。这些规则采用正当的手续,是可以改变的,所以在这个阶段所作的判断比第四阶段所作的判断要更加灵活。大多数情绪上成熟的成人都能在这个阶段发挥作用,至少有的时候是如此。

儿童和青年在各阶段按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的模式作出道德判断类型的百分比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在进行选择时,个人不仅考虑社会的规则,而且也考虑到普遍道德原则适用的范围。一个极端的例证是,个人为了坚持这些原则能容许自己公然地受屈辱或甚至为此殉难。相对说来,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个发展阶段。

科尔伯格在若干不同的文化背景中进行着研究,使他确信个人以不变的顺序经历这些阶段,也就是说,一个儿童不能从第二阶段开始而必须首先经历第一阶段。而且,许多个人、成人与儿童全都一样,不论他们处于什么成熟阶段,都是根据一些倾向使其作出决定的。例如,一个八岁儿童能够作出许多好姑娘或好男孩阶段所能作的道德决定,但是在紧张刺激下可以回复到第二阶段甚至是第一阶段。上页图表示童年与青年在各种年龄占优势的道德判断的模式。

┈┈┈┈┈┈┈┈┈┈┈┈┈┈┈┈┈┈┈┈┈┈┈┈┈┈┈┈┈┈┈┈┈┈┈┈┈

(原文出自李小融编著:《教育心理学新编》,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12~11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