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absolute thresholds)是指觉察某一种特定刺激所需要的最小刺激量(光、声音、压力、味道、气味)。心理学家通常使用50%次数感觉到刺激出现时需要的刺激强度来测量绝对阈限。绝对阈限是我们有一半次数觉察到某个刺激所在的那个点(如下页图所示)。比如,为了测量声音的绝对阈限,听觉专家分别给你的两只耳朵呈现不同声级的声音。对于每种声音,听觉测验都会确定一个点,此时你有一半的次数能准确地察觉到声音,而另外一半次数却没有察觉到。对于每种感觉,这个50-50的点就是你的绝对阈限。
绝对阈限是可以变化的。因为,检测一个微弱的刺激,或者信号,不仅依赖于信号的强度,也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我们的经验、期望、动机和警觉水平。疲惫的父母会注意到摇篮中婴儿发出的最微弱的呜咽声,可是却不去理会更响亮的但对他们并不重要的声音。在充满恐怖的战争环境下个体的反应性也会增强。一个在夜里独自执勤的岗哨可能因此注意到一个几乎觉察不到的噪声信息,并对其开火。伴随这种反应性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虚报的增加。在和平时期,当生存不再受到威胁时,同样的岗哨需要一个更强的信号才能发现潜在的危险。
我们能感觉得到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吗?在某种程度上,答案无疑是肯定的。我们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感觉阈限下刺激。与某一阈限相等的刺激或者稍微低于这个阈限的刺激有时我们依然可以察觉到。声称自己完全不知情的人在被要求做一些知觉判断时——例如,当判断两个重量非常相似的物体哪个更重时——其成绩通常好于机遇水平。所以,有时我们知道的比我们认为自己知道得更多。
我们会受微弱得几乎觉察不到的刺激的影响吗?在某种条件下,答案也是肯定的。在一个经典的实验中,图像和词语快速闪现,之后呈现“隐蔽”刺激,在意识知觉前干扰大脑对目标的加工。当实验呈现一张简单图片(如锤子),而且呈现时间为47毫秒,被识别出图片的概率小于1/7。但是当先呈现另外20张图片,即15分钟后,相同的位置再呈现这张图片的情况又会怎样呢?这次识别出锤子的概率大于1/3。好像第二次呈现与第一次呈现的结合,充分地唤起了大脑的某些意识。同样,如果觉察不到的单词“面包”快速闪现,并被掩蔽的话,那么个体对与面包相关的词语例如黄油的觉察可能比对无关词语例如泡沫的觉察更快。这种作用很有趣:有时候我们能感觉到自己所不知道也不能描述的东西。
所以,我们能够加工自己意识不到的信息。当快速地呈现一个个体所察觉不到的刺激时,它能够引发个体做出微弱的情绪反应,尽管个体没有意识到该刺激的存在。大脑在意识状态下所不能认出的东西,内心可能会知道。这种阈限下启动现象以及大量的证据表明了直觉所具有的力量和危险性。(www.daowen.com)
差别阈限,也称为最小可觉差,是人体有50%的次数可以觉察到的两个刺激间的最小差别。比如音乐家在给乐器调音时需要觉察到音调的微小差异。品酒师一定能品尝出两种佳酿间轻微不同的味觉差异。差别阈限会随着刺激的增加而增加。如果在100克重量上加上10克就可以感觉到差异的话,那么在1千克重量上加10克,可能感觉不到差异,因此差别阈限增大了。韦伯(Ernst Weber)注意到不管物体的重量有多大,两个刺激的差别必须按照恒定比例变化才能被察觉到。这个原则我们称为韦伯定律。这个精准的比例是依照刺激的种类而变化的。要使一般人察觉到差别,两束光的强度差要达到8%,两个物体的重量差要达到2%,而两个音调的频率只需要0.3%的差异。韦伯定律是一个大致的近似值,它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而我们生活中的刺激大多属于此范围。如果50美分的巧克力棒涨价5分钱,购物者就能注意到这个变化。
┈┈┈┈┈┈┈┈┈┈┈┈┈┈┈┈┈┈┈┈┈┈┈┈┈┈┈┈┈┈┈┈┈┈┈┈┈
(原文出自[美]戴维·迈尔斯著:《心理学》(第七版)(原书版),黄希庭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162页。)
【注释】
(1)Elite theory is explained at length in Thomas T.Dye and Harmon Zeigler.The Irony of Democracy,millennial ed.(Ft. worth,TX:Harcourt Brace,200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