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科学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社会科学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因素》一书中提出来的。Ⅰ传统观点与赫兹伯格的观点Ⅱ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关系保健因素。赫兹伯格从1844个案例调查中发现,造成职工不满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的政策、薪水、监督等因素的处理不当。

社会科学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59年在《工作的激励因素》一书中提出来的。其全称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

50年代末期,赫兹伯格曾对匹兹堡地区11家工商企业中的200多名工程师、会计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他设计了各种各样的问答,如“你从工作中想得到什么?”“什么时候你对工作特别满意?”等等。根据调查所得的大量材料,他发现使职工感到不满意的因素和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是不同的。前者往往是由外界工作环境所引起的,成为保健因素;后者往往是由工作本身所引起的,称为激励因素。

Ⅰ传统观点与赫兹伯格的观点

Ⅱ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的关系

(1)保健因素。赫兹伯格从1844个案例调查中发现,造成职工不满的原因,主要是公司的政策、薪水、监督等因素的处理不当。这些因素改善了,只能消除职工的不满,而不能使职工变得非常满意,不能真正激发职工的积极性,赫兹伯格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意思是说,不能医治疾病,只能起防止疾病的作用。

(2)激励因素。赫兹伯格从另外1753个案例调查中又发现,造成职工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及在职业上能得到成长和发展等。这些因素的改善,可以激发职工内在的积极性,具有较持久的激励作用。如果这类因素不完全具备或不具备,虽然也会引起职工的不满,但影响不是很大,不会产生很大的不满意。(www.daowen.com)

赫兹伯格在调查研究中还发现,如果把某些激励因素(即满意的对立面和某些物质激励)变成保健因素,或任意扩大保健因素,都会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当职工受到很大的内在激励时,他们对保健因素引起的不满意具有很大的忍受力。

赫兹伯格还认为,传统的满意—不满意的观点(即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是不正确的,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如图Ⅰ所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一致的,是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深化和发展。需要层次理论研究的是人类的需要及其结构层次;双因素理论则研究在工作环境内满足这些需要手段,认为工作中的成就感、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工作职位上的责任感及个人在职业上得到成长和发展等,可满足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属于激励因素;工资福利、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及管理方式等如果解决好,可以满足自我实现和尊重的需要,属于激励因素;工作福利、工作条件、劳动保护及管理方式等如果解决好,可以满足职工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及部分尊重需要,属于保健因素(如图Ⅱ所示)。

┈┈┈┈┈┈┈┈┈┈┈┈┈┈┈┈┈┈┈┈┈┈┈┈┈┈┈┈┈┈┈┈┈┈┈┈┈

(原文出自彭国甫著:《行政组织学》,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2~20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