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哈耶克制度演进理论小解析

哈耶克制度演进理论小解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哈耶克在运用这一假设时,主要针对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观念,一为进化论理性主义,一为建构论唯理主义。全权社会中的制度系统及其形成机制哈耶克认为,在决定制度演进方向有两种基本力量在发挥作用,第一种力量是观念对人类行为的引导;第二种力量是群体竞争对规则的选择与淘汰。现以哈耶克论述人类由部落社会向开放社会的演进为例,说明价值观和群体竞争这两个因素在哈耶克演进理论中的作用。

哈耶克制度演进理论小解析

哈耶克的制度演进理论】

哈耶克论自由社会的制度系统及其形成机制

哈耶克(Friedrich A. Hayek)的制度演进理论是建立在两个基本假设之上的。第一个基本假设是他认为每个人都存在某种理性不及的无知状态。第二个基本假设是他认为人的行为既具有遵循某种行为规则的特征,又受着他自己所持有观念的引导,而且观念对行为的引导居于优先地位。

“观念引导人的行为”是一个很强的行为假设,观念的含义可以是很广泛的。但哈耶克在运用这一假设时,主要针对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观念,一为进化论理性主义,一为建构论唯理主义。他认为,这两种思想观念分别决定了两种不同的制度系统形成机制。

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思想观念决定了自由社会中制度系统的形成机制。进化论理性主义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性不及的无知状态,人的理性不足以理解人类社会的一切细节,更不可能细致入微地安排这种社会秩序。哈耶克认为,如果社会成员普遍接受了这种思想观念,人们对理性的运用将坚持以遵循一般行为规则的指导为条件,对整个社会秩序的有意识安排也严格限定在实施一般行为规则这一方面。在此基础上,自由社会的制度系统和社会秩序得以自发建构(见上图)。

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相对立的观念是建构论唯理主义。

建构论唯理主义推崇人的理性演绎能力,认为人类正是依凭逻辑演绎的能力,而成功主宰了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的命运。将这一观念应用于社会,则认为那些有益于文明社会成长的各项制度也是人们出于自身的目的有意设计出来的;因而,人类为了实现更伟大的目标,应该重新设计更加理想的社会制度。人们在接受了建构论唯理主义的观念之后,将试图以理性设计的共同的社会目标取代每个人具体的生活目标,以理性设计的行为规则取代由文化进化与竞争选择所形成的一般行为规则,由此形成全权社会的制度系统与组织秩序(见下图)。

全权社会中的制度系统及其形成机制(www.daowen.com)

哈耶克认为,在决定制度演进方向有两种基本力量在发挥作用,第一种力量是观念对人类行为的引导;第二种力量是群体竞争对规则的选择与淘汰。不过观念的变化居于优先地位,一个社会因接受某种观念而相应形成某种制度系统;群体竞争对规则的选择与淘汰是在事后进行的,任何社会已经形成的思想观念和制度系统都必须接受来自其他社会的竞争考验。

现以哈耶克论述人类由部落社会向开放社会(自由社会)的演进为例,说明价值观和群体竞争这两个因素在哈耶克演进理论中的作用。

人类完成从部落社会向开放社会的转变乃是人类社会经历的一次大变革。这一转变的难度在于人们必须在观念上放弃追求共同且具体的目标,抑制人类按天性本能行事的冲动,在行为上接受一套共同的抽象行为规则的指导。哈耶克认为,在这种转变过程中有一个关键阶段,那就是在一些部落社会逐渐产生了原始宗教,宗教教义和戒律抑制了人类按本能的规则采取行动。因此,在一些部落社会,由宗教教义逐渐衍生出人们共同接受的道德伦理与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引导着人们打破旧的体现先天本能的行为规则,建立起符合人们的宗教信仰之行为规则。从西方社会的历史来看,这种行为规则上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放宽禁令的方式发生的。如容忍与外人进行贸易、承认私人财产权、履行承诺的义务、允许同行竞争、允许货币借贷等。当新的行为规则在事后被证明有益于遵循这些规则的群体繁衍时,这些新的行为规则就逐渐扩散开来。在从部落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过程中,群体竞争所引起的作用是对行为规则进行事后的优胜劣汰。那些能够支持分工与交易不断扩展的行为规则最终胜出,成为西方社会普遍遵循的一般行为规则。在这套一般行为规则之上,自由社会的制度系统和自生自发秩序最终得以形成。

按照同样的逻辑,哈耶克认为,虽然自由社会在长期内具有竞争优势,但在短期内仍然存在着向全权社会转变的危险。这一危险的根源就在于人们正在逐渐放弃自由主义的价值观,转向接受建构争论唯理主义的思想。导致价值观变化的原因是人们依旧保有着本能的情感,而这种满足本能直接诉求的情感却与维持自由社会的抽象规则存在着冲突。这是哈耶克所谓的“自由的脆弱性”。当然,从长期来看,全权社会中的组织化行为规则与组织化社会秩序也要接受群体竞争的选择,因而是不可能长期保持下去的。

┈┈┈┈┈┈┈┈┈┈┈┈┈┈┈┈┈┈┈┈┈┈┈┈┈┈┈┈┈┈┈┈┈┈┈┈┈

(原文出自罗必良主编:《新制度经济学》,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84~18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