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格发展的动力来自本能(instinct)。各种本能可以归结为两种: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生的本能(life instinct)又称为“爱洛斯”(希腊神话中的爱神),是指一切与保全生命有关的本能,表现为一种生存的、发展的、爱欲的力量,并代表潜伏在生命自身中的一种进取性、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动机性内容,是具有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积极的内在力量。与生的本能有关的心理能量称为力比多(libido)。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人类行为的真正动机,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死的本能(death instinct)又称为“塞纳托斯”(希腊神话中的死神),是指驱使个体回到有生命之前的无机物状态(即走向死亡)的本能,其中包含着由此冲动促发的攻击与破坏的两种能量。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人格结构包括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词源来自于拉丁文id,音译“伊底”,其本义同英语“it”)由先天的原始本能能量和欲念组成,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所在地,处于人格最原始的潜意识结构层次中,并蕴涵着人性中最接近兽性的本能行为,具有强大的非理性的心理能量。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一味追求满足,例如,婴儿每当感到饥饿时就会立即吃奶而不会去考虑母亲此时有无困难。因此,本我是人格结构深层的基础和一切活动的内驱力。
自我(ego)代表理智,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人格结构中的管理和执行部分,也是个体行为的“决定者”,遵循现实原则,但是受到超我的观察、评判和监督,如果违背了超我就会受到惩罚而产生自卑感或罪恶感。因此,自我的主要功能是保持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并协调人格结构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对本我冲动的缓冲与调节作用。
超我(superego)代表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道德部分,从自我中逐渐分化和发展而来。良心规定自己的行为遵循规则进行;自我理想则要求自己的行为符合理想的标准。超我的内容主要来自于父母的管教、代理人传递的文化伦理规范,是个体在幼儿发展期间父母管教和社会化的结果,因此,超我遵循道德原则,其功能是观察、监视自我或奖赏、惩罚自我,其中良心是衡量自我为“恶”的尺度,指出自我不该做什么;自我理想则是衡量自我为“善”的尺度,指引自我应该做什么。弗洛伊德认为,只有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处于动态平衡,整个人格才能健康发展。三者的关系如下图所示。(www.daowen.com)
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冲突
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按力比多能量投注中心的变化,将人格发展分为五个时期: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认为,本我、自我和超我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代表本能,自我代表心理现实,超我代表了个体的道德理想,它们都在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本我在不断地追求快乐,自我在不断地追求现实,超我在不断地追求完美。三个“我”之间既不断地冲突,又不断地协调,见上图。弗洛伊德认为,当三者相互协调时,人格就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并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如果三者之间矛盾冲突尖锐而长期失去平衡,就会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使个体难以适应现实环境,并可能演变导致心理疾病。
弗洛伊德认为,在人格结构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若各自目的不一而产生冲突,就会导致个体的焦虑,并形成一些相应的行为。由于这些行为并不是个体意识所为,而是出自潜意识层面,因此,这类行为被称为潜意识防御机制或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应付各种紧张性刺激信息时,减轻或防止焦虑或愧疚等精神压力,维护自己心理安宁的潜意识心理反应。一个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往往会感到紧张不安、焦急、烦恼、害怕和惊恐,并经常会伴随着出汗、颤抖、心跳加快等心理症状。焦虑是一种相当痛苦的负性情绪,为降低和消除焦虑,个体会潜意识地采取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为了保护自我免受冲突、内疚或焦虑等潜意识反应的自我心理保护。主要的防御机制有:压抑作用、投射作用、转移作用、自居作用(认同)、升华作用、文饰作用、反向作用、固着作用、退化作用、否认。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