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态建筑与风水:保持生态平衡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与风水:保持生态平衡的新趋势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生态建筑工程学与风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越来越贪婪,社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所谓生态建筑学,就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人类探索地球生命活动能保持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

生态建筑与风水:保持生态平衡的新趋势

生态建筑工程学风水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掠夺越来越贪婪,社会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特别是资源枯竭的问题,然后便是环境污染。很多学者都提出说要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呼吁。而中国的风水在几千年前,就强调要天地合一、尊重自然。

什么叫生态建筑?生态就是自然的东西。生态建筑通俗来讲,就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生态学、建筑技术科学的基本原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等,合理地安排并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建筑和环境之间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与较强的生物气候调节能力,满足人们居住环境的舒适,使人、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生态建筑的形成,其花草树木,所有的生存的东西都不会被破坏到。西方国家有过尝试,是在某一社区,用最天然的材料,最简单的方法,让人在社区里面居住又避免不利因素。只要略微翻一下中国的建筑历史,我们就能很明显地发现我们的祖先在建造房屋、宫殿等都是顺应人与自然的关系来建造的,不是想当然或单从美观出发来修建的。

所谓生态建筑学,就是研究人类建筑环境与自然界生物共生关系的生态学,是人类探索地球生命活动能保持均衡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延伸于建筑学领域的一个分支。具体来讲,生态建筑学一方面把人类聚居所视为整个大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共生的规律;另一方面其把自然生态视为一个具体建筑结构并对人类产生影响力的有机系统,所以要求人类在建筑规划选址时,要考虑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结构功能及对人的各种影响,从而合理利用、调整改造、顺应其建筑生态环境。

人类在最初的时候,出于生存的本能,必需寻求一种能遮风避雨、防范天敌和虫害的居所,可是仅依赖自然山洞土穴蔽护,是不能适应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求的。于是人工建造的简陋的居所便慢慢出现了,例如有巢氏在树上搭建的茅棚、人类挖掘的窑洞等,就是早期人类为避免各种天灾和天敌伤害而建造的人工建筑的原始形态。(www.daowen.com)

随着人类文明的提高和发展,人类随之对居住的建筑居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居所建筑的实用性、安全性之外,人类还增加了对其美观性、密闭性、健康性的要求,并希望其居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从而利于居住者身心健康。比如西周初年,周武王想在洛邑建都,就召请周公“相宅”,就是勘察建筑风水,这就是将人对建筑与环境的需求上升到了对风水需求的层次。

人类建筑的多样性发展很快,民房建筑、宫邸建筑、寺庙建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系和要求各有不同。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建筑材料、建造形态、规模、风格、方位与色彩等因素对不同身份职业、不同生命信息的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力和作用力,并产生不同的正负效应。

建筑学发展到今天,各国建筑师都在潜心研究生态建筑的技术和设计方法,目前从建筑设计上看主要有两种发展倾向:一种是将建筑融入自然,简单讲就是把建筑纳入与环境相通的循环体系,更经济有效地使用资源,从而使建筑成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尽可能地减少对自然景观、山石水体的破坏;另外一种是将自然引入建筑,运用高科技,促进生态建筑,人工环境自然化。

早在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就提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这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一切行为的准则。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为游客展示了很多包括“零碳馆”在内的环保案例,环保建筑的推广是一种长远的趋势。但是要将环保建筑的理想变为普遍的事实,任重而道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从短期来看,生态建筑的成本一般都要高于常规建筑,尽管从长期看它的后期效益会很高。

现代风水学的内涵与使命之一,就是要将传统风水学的合理的科学的内涵与当代生态建筑学相融合,研究建筑的方位、形态、材料色彩等对于不同人的身心健康与事业发展的正负效应,同时也研究建筑的种种要素所组合格局面对大自然生态的正反影响,掌握对于建筑要素及其格局的调整、优化,从而使之与人体生命信息和整个自然生态更协调,以更有效利的科学方法,探索人类、建筑物、自然生态三位一体和谐共生的客观规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