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水学发展至明朝时分为形法(峦头)、向法(理气)与日法(择时)。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时,对风水极为重视,金陵城外大部分的山都是面向城内,有朝拱之势,寓意非常好,但是唯有牛首山和花山背对城垣,其令朱元璋大为不悦,于是朱元璋就派人将牛首山痛打了一百棍,又在其牛鼻处凿洞用铁索穿过,从而使牛首山势转向城内,同时朱元璋又派人在花山上大肆伐木使花山秃黄。至明成祖朱棣时,将明朝都城迁往北京,新都北京即是完全按照风水观念来建造的。
明成祖朱棣是一位笃信风水的皇帝,这也是导致明朝民间全都讲究风水,使得风水成为明朝人一生中很重要的行为准则。现如今北京名胜“十三陵”地区就是被风水大师廖均卿相中,后而推荐给明成祖的,并且成为明朝皇帝的陵地地区。
明成祖朱棣偏好风水术,他曾经多次召见风水师。有一次,风水师渠仲当着他的面使用量天度地之器物,断言说某地下“有石如虎”,明成祖朱棣竟信以为真。明成祖还派许多风水师为自己卜陵,风水师廖均卿、游朝宗等到昌平县后,相得那里的黄土山吉,引得成祖亲自视察,于是便改山名为天寿山。明朝还有个传奇人物刘伯温,传说他精于风水,定都金陵就是他相的地,有一本《堪舆漫兴》的风水书就是托名于他。(www.daowen.com)
明代时民间老百姓普遍讲究风水,以士人为重。《儒林外史》中记载:范进的母亲死去后,范进请来阴阳先生写七单。当时的阴阳先生是专门替丧家来推算殄葬日辰,并看风水、相地脉,替人家选择吉日的职业术士。所谓七单就是记载死者入殄的时辰、触犯例及七七日期的单子。为了“谢风水”,范进可花了不少银子,不过阴阳先生说当年山向不利,于是范进只好把棺材搁在家里不下葬,只是终日打听风水宝地,以图得到一个吉祥的结果。
凡是风水宝地,人都想抢占为己有。如湖北省武昌县内有座龙泉山,此山自西向东绵亘约九公里,直抵梁子湖畔。此山多佳峰,有天马行空的天马峰,有横空出世的玉屏峰,有群山排比的笔架峰,有幢幢如盖的宝盖峰,有高耸入云的龙帐峰,一直被视为风水宝地。当时明代的达官贵人都想占据这块宝地。其中势力最大的要数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他被封为楚藩武昌达五十四年之久。朱桢常到龙泉山避暑,不由每每感叹:“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便派风水师为自己勘定仙壤,终于在龙泉山找到了一块“五龙捧圣”之地。但是这块地早在汉代时,就已被高祖刘邦赐给舞阳侯樊哙,樊哙死后就葬在天马峰下。并且,唐代时的江夏王李道宗、宰相李溪,元代时的宰相沈如筠等人都挤在这块宝地“长眠”。奈何?当时有个叫王化龙的风水先生为讨好朱桢,就私下在樊哙墓前的土中埋了一块石碑,在上面刻到:“此处本是昭王地,暂借樊哙千余年。今日时至期已满,樊哙迁移到东边。”安排妥当后,王化龙又装神弄鬼,当着众人的面推算说某地下有块石碑,众人半信半疑,不料竟挖出了王化龙早已埋好的石碑,人们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樊哙后人亦无话可说,只好把樊哙的棺椁向东移离了数百步,腾出了一块地方,朱桢死后就葬在樊哙曾“睡”过的地方,并修建了坐北朝南的陵园。这还没完,此后这块风水宝地又有九座王寝和二十五座王妃陵寝拥挤进来。
明代时金奚县人刘用寅看中了本县的晁氏经堂遗址,于是临终前令其子买下,遗言说自己死后让家人把自己葬在其旁边,据说刘用寅的后人因地荫而登进士。此事后来经过民间的过分渲染,将此事传得神乎其神。
自明朝后,风水之学从朝廷到民间都变了味道,被人为加进去了不少迷信的东西,比如什么“灰白九星”、“玄空大卦”等,其实这些成分完全是主观意志的东西,带有很浓重的迷信色彩,把风水这门建筑范畴的科学变成了用来骗人赚钱的迷信学问,因此我们说“风水”的内核被人为地有意识地引入了迷信活动中。这也是为何说风水学在明朝已成为滥觞的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