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环保齐步走:中国青年引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环保齐步走:中国青年引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当代青年应当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把生活行为置于科学的范畴,讲究科学性,摒弃一切愚昧、落后的非科学的生活行为,这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首要之点。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求人们的生活行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环保齐步走:中国青年引领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7.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

当代青年应当形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呢?“现代生活方式”,这是近年来青年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语。青年人在努力实现祖国的现代化的同时,都向往和追求现代的生活方式。

什么是现代生活方式?有的青年认为,身着牛仔服,脚踏奈克鞋,腰挂BP机,嘴叼555烟,出门坐“的士”,这就是现代的生活方式。如此的理解,显然只注重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却忽略了精神生活的内容。我国经济学家于光远认为,从根本上说,生活包括两个方面: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这两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物质生活中有精神的内容,精神生活也需要有物质的条件。讲生活方式的现代化,当然不能离开这两个方面。另外还要看到,“现代化”是个中性概念,它既可以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也可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如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一样,我们的现代生活方式也应当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是建立在不断提高的物质生产水平基础上,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特征,既适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又适应世界进步潮流的生活方式。这就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的:“在创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同时,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落后的、愚昧的、腐朽的东西。”

当今时代,在我国为什么要倡导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有阶级性吗?有人认为,生活方式只有传统与现代之分,它并不含有阶级的属性,因此只须倡导新的生活方式即可,不必为生活方式冠上社会主义的属性。有人则认为,在阶级没有消灭以前,生活方式不可避免地带有阶级的烙印,其阶级性是毋庸置疑的,现代生活方式也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生活方式的内容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人类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另一个层次,是不同阶级或阶层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也就是列宁说的“每一个阶层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习惯、自己的爱好。”[10]如果说前一层次不含有阶级属性的话,后一层次的阶级属性即是不可否认的。

我国是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既有人类共同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又有劳动人民不同于剥削阶级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当然就有必要同封建的生活方式以及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相区别,就不能不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然而,我们在倡导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同时,又十分注意同以往“左”的思潮划清界限,不能不加分析地在所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上乱贴阶级标签。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在如何看待生活方式的阶级性问题上,有必要明确以下几条原则:

(1)区分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同封建的或资本主义的生活方式的界限,不在于吃穿什么,也不在于享用的消费资料的数量和质量,主要看经济来源是否正当,消费方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2)生活方式的内容包含向量和标量两个部分。向量,指人们物质资料的来源和消费目的,这是有阶级性的。标量,指人们衣食住行玩等的生活水平,其中绝大部分却没有阶级属性。因此,不能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加分析地乱贴阶级标签。

(3)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的生活方式有相异的一面,但由于民族的、历史的共同生活背景,不同阶级的生活方式中又包含有共同的因素。因此,对西方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方式也要作具体分析,既应摒弃其中的腐朽没落的东西,又应借鉴吸收那些人类文明的沉淀物。

(4)善于区分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同资本主义国家里整个社会流行的生活方式,扬弃不能无度,拒纳更须有方。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生活方式的现代性和阶级性是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就是这二者的包容。任何人为的分割或对立都是不现实的,也是非历史的。那么应当如何具体理解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呢?概括起来,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有三个要点,五个基本特征。三个要点是:(www.daowen.com)

第一,科学。把生活行为置于科学的范畴,讲究科学性,摒弃一切愚昧、落后的非科学的生活行为,这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首要之点。生活行为的科学化,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充分吸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反对各种形式的迷信,摆脱愚昧无知,告别粗俗和庸俗,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性。

第二,健康。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要求人们的生活行为有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从个人的成长来讲,消极颓废,自我封闭,压抑个性,私欲膨胀,都不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从社会发展来讲,生产停滞,法制不全,民主生活不健全,社会运行无序,民风不正,官风腐败,都会危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第三,文明。文明相对于野蛮而言,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要从独断专横、践踏人权、不讲人道的社会生活中解放出来,反对生活行为中的语言粗野、行为不轨、放荡不羁、缺乏人性等种种不文明行为,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

社会主义生活方式的基本特征,有以下五个:

(1)以劳动为基础的生活内容。劳动神圣,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区别于剥削阶级生活方式的一个基本点。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每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尽的义务,同时劳动也使人们获得相应的物质和精神的报酬。热爱劳动,诚实而富有创造性地劳动,是社会的良好风尚。劳动态度的好坏,劳动效率的高低,成为社会衡量人的价值的一个重要尺度,成为人们审美观道德观的一个重要内容。社会推崇的,是以劳动为前提的劳动与享受的统一,鼓励人们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上的享受,鄙视那些好逸恶、偷奸耍滑、只图享受而不愿付出辛勤劳动的思想和行为,反对一切侵吞他人劳动成果的挥霍浪费、索贿受贿、权钱交易、横征暴敛和贪污盗窃。

(2)怀有社会责任感的生活目的。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设具有高度民主、高度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今时代我国人民和青年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要从培养社会责任感着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其思想基础也是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反映着人们的生活目的和理想信念。一个社会责任感强的人,即使身处陋室,也会心怀天下,关心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兴衰,把个人的发展和前途同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努力为社会多作奉献。没有明确的生活目的,只知道要求社会给予,来吃社会,而不想为社会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人,同社会主义社会是格格不入的。社会主义社会赞扬那种“是一颗流星,也要把光留在人间”的奉献精神,鄙视一切只顾个人利益而不顾社会利益、只求索取而不思奉献的思想和行为。

(3)高尚的生活情趣。人类生活不同于一般动物,一般动物无非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人类生活却要丰富得多。黑格尔有句名言:“人类要按照美学规律来组织自己的生活。”因此,人类的生活情趣总是在追求真、善、美,厌恶假、恶、丑。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由于确立了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精神文明,人们的生活追求,不但要有丰富的物质,而且要有高尚的精神,推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希望从文学艺术、电影电视中获得美的享受,陶冶道德情操。人们思想和行为中的浑浑噩噩、语言粗俗、行为粗野,还有文学艺术作品和影视节目中庸俗、调侃的低级趣味以及对色情、暴力的渲染,都为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所不容。

(4)平等互助的人际交往。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在根本利益一致前提下的平等交往。人们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友爱,以诚相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既有优胜劣汰的一面,又有互助合作的一面,是竞争中有合作的和平竞争,是通过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良性竞争。资本主义竞争中的那些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互相拆台、落井下石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生活方式所要坚决摒弃的。

(5)讲求效率的生活节奏。中国传统社会中的慢节奏,低效率,说长话,开长会,走路慢悠悠,办事慢慢来,同社会主义社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的要求很不协调。市场经济引入的竞争机制,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已经渗入人们的生活领域。当今时代优胜劣汰的竞争,集中体现在时间和效率上。惜时守时,务实求实,讲究实效,反对空谈,是改革开放中人们的共识,也是人们所赞赏的新的生活方式。

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需要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逐步形成。这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青年人勇于开风气之先,是推进新生活方式形成的积极力量,而新生活方式的形成,又是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重要因素。新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神州大地必将塑造出一代又一代具有现代素质的社会主义新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