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体育发展策略研究:适应人口结构转变

中国体育发展策略研究:适应人口结构转变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另一个表现是家庭暴力的增加。此外,家庭体育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子女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地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免费的公共场地,并鼓励社区居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体育活动。学校、社区是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场所,尤其是对于子女正在上学的家庭而言,学校和社区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为深刻。

中国体育发展策略研究:适应人口结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家庭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社会包容度的提升以及欧美文化的冲击,婚前同居或婚前性行为逐渐被社会所默许,使得青年一代在婚姻上的态度较为轻率,其对婚姻的责任感也逐渐减弱;另一方面,随着社交方式的便捷化与多元化,人们接触异性的机会大大增多,婚外性行为也逐渐增加,致使家庭稳定性逐渐减弱。受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图4-2所示,在我国结婚率逐渐增加的同时,离婚率也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家庭稳定性下降的另一个表现是家庭暴力的增加。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夫妻间的情感交流相对减少,而社会的高速发展和变迁又使得人们的工作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当这种压力无法排解时,就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甚至是家庭暴力的发生。据统计,全国妇联系统在2003年共受理婚姻家庭类案件194476例,其中家庭暴力事件46114例,占23.7%,比2000年的数量翻了近一番,其中由于家庭暴力致死的案件为263例,比2002年上升了50.3%[1]

图4-2 2005—2012年中国居民结婚率与离婚率的变化(%)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2013-06-19.

家庭稳定性的下降还表现为亲子关系[2]的紧张。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人本主义理念对我国居民思想的影响逐步加深,子女的自我意识也逐步觉醒,其对文化风尚的追求更趋独立,也更加强调成长的独立性,渴望与父母的平等对话。然而,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文化则强调子女要无条件地服从父母的管教,遵从父母的权威。这种带有封建色彩的家庭教育文化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有着较大影响力,这种理念上的偏差使得父母与子女在价值观上的冲突日益激烈。再加上,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生活压力的日益加大,使得父母与子女间交流的机会与时间也相对减少,这就更加剧了亲子关系的紧张。

所谓的家庭体育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体,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家庭成员为单位,根据成员的需要与爱好进行的体育活动[3]。2005年的中国城市家庭调查结果显示:“缺乏沟通和理解”是夫妻发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尤其是在人们婚姻选择范围扩大以及婚姻自主意识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夫妻间的交流就显得更为重要了[4]。然而,随着电视电脑家用电器的普及,夫妻间的闲暇时间很大一部分被电视剧电影、电子游戏等娱乐方式占据,使夫妻间用于情感交流的时间被大大压缩。尤其是在互联网交友平台逐渐增多的今天,夫妻接触异性的机会大大增加,致使其出轨的可能性也在逐步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就需要夫妻共同营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寻找可以加深彼此感情的渠道来维持婚姻的稳定性。在这些渠道中,夫妻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是较为积极与健康的一种。因为,夫妻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体味体育锻炼带来的愉悦感,还可以使彼此从电视剧或电子游戏的狭小空间中走出来,减少在互联网上接触异性的机会。最关键的是,夫妻共同参与体育活动还可以增进彼此的身体健康,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家庭的稳定打下健康基础。而且,参与体育锻炼还能够有效地释放人的攻击性欲望,减缓人的精神压力,增进夫妻间的信任感,进而减少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另外,家庭体育也有利于改善亲子关系。父母经常与子女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他们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亲子之间的信任感,还有助于可以培养子女良好的意志品质。据郑祥荣(2010)[5]对福建省七城市的家庭体育开展现状调查显示:家庭体育的开展对子女“团结合作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自信的提高”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外,家庭体育的开展也有利于提升子女的体质健康水平,促进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姜晓玲(2008)[6]的研究表明:家庭体育的开展对于独生子女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显著的影响,经常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的独生子女在“抗疾病能力”、“学业成绩”、“社会适应能力”和“亲和力”等四项指标上均高于不经常参加家庭体育活动的独生子女。

首先是政府要站在维护家庭稳定、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国民体质健康的角度将家庭体育列为全民健身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政府可以借助报纸、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宣传家庭体育在增进夫妻情感、改善亲子关系上的价值,进而提升我国居民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的意识。与此同时,政府也应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地为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免费的公共场地,并鼓励社区居委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体育活动。政府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通过在全国范围内设立“家庭体育日”或“亲子体育日”等形式调动居民开展家庭体育的积极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的经济功能逐步恢复与加强,而家庭规模的小型化趋势与这种社会要求明显存在不适应。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婚姻、血缘关系的家庭之间的人际关系网络则满足了这种需求,因而形成了家庭外部关系的网络化,也即由几个有亲属关系的家庭之间组成的网络[7]。但与中国传统的大家庭不同的是,这几个家庭之间的联系仅以网络化的关系存在,并不同居共财,也不受制于一个家长之下,而是保持着相互间的独立与平等,其关系的紧密程度以日常交往及相互援助的方式体现[8]。据1991年天津社科院和《家庭》杂志联合对全国27个省(市)家庭的抽样调查得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家庭网中,经济交流和生活交流已降为次要地位,取而代之的是情感交流,而情感交流又往往是在休闲生活中进行的[9]。这就给作为休闲方式的家庭体育的开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利用家庭网来促进家庭体育的发展,如可以通过举办以“家庭网”为参赛单位的比赛活动,来带动单个家庭的体育参与热情。

学校、社区是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两个场所,尤其是对于子女正在上学的家庭而言,学校和社区对于其日常生活的影响更为深刻。对于家庭体育的开展也是如此,如学生可以把在学校体育课中学到的运动技能与知识教给自己的父母,可以把在学校里养成的体育锻炼习惯带回家中影响父母,从而促使父母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社区里面举办的体育活动既有利于激发子女的体育参与热情,也有利于培养父母的体育参与兴趣。因此,建议建立由家庭、学校、社区三者共同参加的学区体育俱乐部,由学校定期组织活动,邀请家长、社区居民和学生参加,从学校“走出去”——把教育的对象扩大到家庭和社区的成员,再“请进来”——把他们吸引到学校并参与体育活动,通过这种互动来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10]

总之,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西方婚姻理念对我国居民的影响,我国家庭的稳定性逐步下降,具体表现为离婚率的不断攀升、家庭暴力事件的层出不穷和亲子关系的紧张。而实践方面的研究证明,积极地开展丰富多样的家庭体育活动有利于增进夫妻间的感情与亲子间的沟通,进而维持家庭的稳定。在这种背景下,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策略,具体就是要加强政府在促进家庭体育开展上的责任意识,将家庭体育列为全民健身计划一项重要内容。另外,还要利用家庭网的联动效应以及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的辐射作用促进家庭体育的开展。

注释(www.daowen.com)

[1] 陈丽平.立法对家庭暴力说不[N].法制日报,2005-08-15.

[2] 所谓的亲子关系是指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3] 郭戈,刘静霞,王耀文.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J].体育学刊,2005,12(5):139-141.

[4] 于联志.休闲体育对促进城市家庭和谐稳定的作用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6(10):20-23.

[5] 郑祥荣.城市家庭体育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福建省七城市为例[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38.

[6] 姜晓玲.家庭体育对独生子女成才的调查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8:31.

[7]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4.

[8]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结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5.

[9] 车建平.中国城市家庭网与家庭体育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0):19-21.

[10] 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6-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