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运作方式
2.4.1 政府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宏观政策指导者
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过程中,政府负责行业宏观管理,是指导者。政府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住宅产业的发展水平,制定钢结构住宅产业规划及产业政策。当前的重点工作有:
1.通过标准化机构,组织科研、设计、生产部门推行和完善模数协调体系,按照模数协调法则,完成住宅部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工作,完善有关规范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推出通用建筑体系。
2.编制产品和施工定额。现有钢结构施工定额,是按照传统住宅生产方式,考虑社会平均生产力水平和工料耗费而制定出来的,已不适应按工业化生产方式组织钢结构住宅建设的需要。按现有定额计算的造价、工期,投资额过高,工期过长,因此,需尽快编制符合产业化发展的产品和施工定额。
3.加大住宅科技投入,进行科技攻关。钢结构住宅建设在我国还刚刚起步,有许多技术还未解决。当前钢结构住宅防火、轻体外墙、设计软件,都需要组织力量,尽快拿出可行方案。
4.培养和扶持技术密集型企业。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有一批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
5.积极支持和组织产业基地建设。作为载体,住宅产业基地可以实现应用技术集成、生产制造与协作配套、市场开拓与集约供应、技术扩散与推广的综合功能,就能为市场提供质量更优、价格更低的部品系列产品,从而促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
2.4.2 企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模式、经营理念、发展战略、产品结构和创新机制决定了住宅产业发展的进程和水平。企业集团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实施主体,是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要实施产业化发展,需有一批具有投融资、房地产开发、建筑施工、部品开发生产等综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积极参与。也只有大型企业集团,才能担负起使住宅产业从当前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走向技术密集型,从分布式、外延型发展走向集成式、内涵型发展,从而完成系列化开发、集成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目标。大型企业集团的参与是钢结构住宅产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一、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组成模式
从目前国内技术现状及行业情况看,组成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模式有如下三种:
1.以房地产开发公司为龙头,组织设计、开发、生产、加工、施工为一条龙的产业集团。由于房地产公司是住宅项目开发的主体,所以这种运作模式活源有保证,与市场结合紧密。
2.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龙头,组织设计、研发、生产、加工、施工为一体的产业集团。这种运作模式的优点是目前国内工程总承包企业实力雄厚,易于组织产业集团。如我国第一个国家级住宅产业化基地,就是由天津二建国家一级总包企业在天津开发区建设的。
3.以工业化住宅或部品生产商为龙头的产品生产型产业集团。这种模式是以钢结构构件及部品生产为中心,运作起来比较方便。目前钢结构建筑市场中,有几家大的钢结构公司很有实力,它们对部分钢结构体系已做到产业化运作。其缺点是市场信息反馈慢。如上海宝钢公司、马鞍山钢铁公司、北京赛博思金属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都看好钢结构住宅业的前景,目前都在组织钢结构住宅体系研发和试点工程。
以上三种集团运作模式中,都要求建立以资本运营为核心,以研发中心为龙头,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内部实施网络化管理的现代企业。
资金是产业集团经营、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首要问题。现代企业已从产品运营、资金运营发展到资本运营阶段。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发展也不例外。集团要以资本运营为核心,可由相关企业组成股东,通过发行债券或股票,实现资金社会化供应。
研发中心在产业集团内居于龙头地位。钢结构住宅属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我国才刚刚起步,要使钢结构住宅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集团必须联合科研院校、设计单位,整合分散在各单位的技术资源,建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从事人居行为模式研究、住宅市场调研、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等,为集团领导决策服务,为形成企业核心技术及核心产品服务。研发中心要以产品设计为平台,因为研发的成果最终要表现为产品。研发中心要通过多种形式与外面的科研院校、设计单位合作,最终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系列化产品不同的住宅体系。研发中心可以设在住宅产业示范基地内。
在推进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过程中,产品供应环节的变革也是区别传统住宅生产过程的重要方面。在传统住宅生产过程的材料采购供应中,采购员满天飞,不一定得企业所需产品,或没有达到成本最低化目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在钢结构住宅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应建立部品供应网络平台,并实行集团采购。
集团内部应实施网络化管理。由于钢结构建筑的设计、制造和安装可以借助网络计算机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因此,其内部管理就可以实施网络化管理。
总之,我们要建立能实现产品系列化开发、集约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走内涵发展的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模式。
二、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业务运作流程
依据钢结构住宅生产特点,结合目前钢结构公司的运作实际,钢结构住宅产业化运作的业务流程是:首先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从市场上获知有业主需要建设住宅,研发部门根据业主的使用要求及具体工程实际,作出符合业主要求的方案;接着可以签定合同,签定合同后,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的供应部门,依据产品目录组织采购,加工厂按图加工;最后安装部门到现场组织安装及其他土建工程。
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业务运作流程如图2-1所示。
图2-1 钢结构住宅产业集团业务运作流程
2.4.3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是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载体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是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载体,是推进住宅产业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建立住宅产业基地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转变落后的住宅生产方式,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为市场提供大量低成本、高质量、高性能的住宅产品。产业基地的主要功能有研究与开发、加工与生产、流通与贸易、展示与推广及较强的辐射带动功能。
一、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类型与要求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应符合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的要求,具有导向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分为住宅建筑体系和住宅部品体系两类产业化基地。
1.住宅建筑体系产业化基地
住宅建筑体系既是技术支撑体系,从主体结构到内外装修、建筑设备形成完整的体系技术,又是生产组织体系,从规划设计、生产施工、材料供配、经济核算、性能评价等方面,通过整合,形成完整的生产发展过程。
住宅建筑体系产业化基地以主体结构生产企业为主,积极开展新型结构技术,通过本身力量和外联协作,进行相关的主要住宅部品配套,在保证住宅的功能和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的生产基地。(www.daowen.com)
2.住宅部品体系产业化基地
住宅部品是住宅某部位具有规定功能的独立单元,是住宅的构成部分。其主要特征是:
(1)标准化、系列化、规模化生产,并向通用化发展。
(2)材料制品配套,施工机具配套,技术文件配套,形成成套技术,做到部品先进有标准,设计方便有依据,施工快捷易于保证质量。
住宅部品体系产业化基地以住宅的围护、内装、厨卫、设备、智能化等部品的生产企业为重点,改善部品的性能和质量,为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建立较好的物质基础。
二、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组织形式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组织管理要在国家宏观指导和宏观调控下,按照科技部门制定的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实施细则,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协调指导作用、科研机构的研究咨询作用和生产企业的实践反馈作用,形成三方紧密配合,协同工作,“官、产、学、研”一体化的生产管理体制。
政府领导和协调机构主要负责与住宅科技产业基地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基地创新机制的建立和总体协调、宏观管理,保证基地建设规划的实施。
技术展示与交流机构主要用于各种先进的住宅产业化技术的集中展示,包括国外先进技术或国内其他地区的先进技术、示范工程的展示推广和相关技术交流。技术研究服务机构主要负责引进技术的本地化研究、技术改进、技术创新、对生产企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以及生产企业的需求研究,对自身无法满足的技术需求进行需求传递和技术选择工作。
生产机构包括住宅产品总体装配企业和住宅部品生产企业。总体装配企业通过向住宅部品生产企业订货来完成最终的住宅产品,两者紧密配合,形成一条龙生产模式。
宣传机构主要负责反馈外界需求和评价信息,对外界优秀实践经验和对外成果宣传。
流通贸易机构负责完成基地产品和外界产品的流通贸易,实现基地系统的物资流动,实现基地与外界的优势互补。
上述部门发挥各自的作用,协同工作,相互合作,紧密结合,为业主企业、顾客等服务,共同实现住宅科技产业基地的基本功能。
组织形式如图2-2所示。
三、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
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运行机制与其组织模式相适应,通过发挥各组织机构的功能来实现基地的正常运行。基地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建立住宅科技产业园区
由于住宅科技产业基地的功能是建立在整个城市或地区基础上的,因此基地的运行必定需要利用城市原有的资源,如生产企业、技术资源等等。城市原有资源分散在整个城市范围内,因此,住宅科技产业基地必须解决分散的资源与大规模的产业化生产之间的问题。在产业基地的运行机制上,可以采用分散生产、集中展示、适当集中生产的运行模式。即在保留原有分散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划拨若干平方公里土地,建立住宅产业化科技园区,在科技园区里面集中设置产业基地的功能机构,如政府协调指导机构、技术展示交流机构、技术研究报务机构、流通贸易机构、宣传机构以及新兴生产企业和原有企业办公机构,形成相对集中的产业园区,来保证政府的集中统一管理和产业间大规模的信息物资交流。
图2-2 组织形式图
2.建立住宅产业示范基地的技术创新机制
在住宅产业示范基地中,大部分的生产企业是建立在城市原有工业基础上的,现存的技术和设备条件大多不能满足产业化的要求。因此,如何运用产业化的新技术和新设备对原有过时的技术设备进行改造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而且,技术改造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到整个科技产业基地的建设效果。另一方面,住宅产业化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在发展过程中只有不断地追踪最新科技发展动向,不断地推出新技术和新产品,才能保证整个产业基地的持续发展。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在产业基地的运行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必须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该技术创新机制,完成引进技术的本地化研究、传统技术设备改造、企业核心技术开发和基地技术服务的工作,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地改造、利用原有资源,使之适应产业化的要求,节约基地建设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为整个基地提供技术支撑和保证,确保产业基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建立技术创新机制,首先是政府的鼓励扶持,包括制订政策法规导向,运用税收优惠、资金补贴、奖励等方式的鼓励以及提供启动资金的投入。其次,需要刺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要有效建立起市场的供需关系,让企业明确感受到市场需求的驱动作用,激发推动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然后需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等科研机构的技术资源,提供科研单位的参与提供市场的服务的机制,并研究技术创新的收益分配机制,保证参加创新活动的各主体保持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同进,需要研究创新主体间的组织结构关系,保证和提高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的效率。
3.建立产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
住宅科技产业基地的目的就是要提供大量低成本、高质量、高性能的住宅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实行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统一的标准管理和资源的充分共享和利用。因此,基地内部必须建立具有上述三大标志的产业化生产组织方式。
实现产业化的大规模生产,需要实现生产高度分工和高度专业化。因此,需要研究在产业基地内如何规范和建立各个部品生产企业,以及建立专门的总体装配企业,在统一分工的基础上实现部品的专业化生产。
要保证住宅部品的高质量和高性能,必须保证每个部品的质量,在众多的部品生产企业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必须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和产品规格和有效的管理及核查机制。
要实现住宅产品的低成本,必须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实现各种资源,包括资金、信息、材料、技术等的高度共享和充分利用。
2.4.4 市场化运作是实现钢结构住宅产业化的机制
住宅是商品,而且是特殊的商品,特殊在它的价格很昂贵,一次性购买,终身消费,世代相传。既要求住宅质量高,耐久性好,维修少,还要求建造成本必须随行就市,不能与其他体系的住宅有过高的差价。要做到物美价廉,确有一定的难度。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现成的国外经验可直接引用,因为国外钢结构住宅一般为低层,而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少,宜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或小高层的钢结构住宅。目前,开发钢结构住宅,其价格要与市场“接轨”,必须走循序渐进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现有的成熟的和具有产业化趋势的体系,逐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坐等观望。通过少量的示范工程,一次解决一个子系统问题,总结经验,逐步发展为成套技术的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