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目的及核心模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目的及核心模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住宅产业化的实施还有利于解决我国住宅建设发展中其他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住宅发展模式,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长远目标。

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目的及核心模式-钢结构住宅设计研究

2.2 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目的及核心模式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指出,节约型住宅成为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模式。由此可见,我国住宅产业化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改变我国住宅建设及使用中能源极度浪费的现象,使我国住宅建设及使用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住宅产业化的实施还有利于解决我国住宅建设发展中其他一系列问题。

2.2.1 改变我国住宅发展模式,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我国住宅技术水平落后,目前我国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年,远低于设计寿命50年的标准,而发达国家的住宅寿命一般高达80多年。我国目前的住宅建设,耗能超过全国总能耗的20%多,耗水占城市用水的32%,住宅占城市用地的30%,耗用的钢材占全国用钢量的20%。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住宅建设钢材消耗高出10%~25%,每搅拌1m3混凝土要多消耗水泥80kg。同时,由于住宅围护体系等性能较差导致住宅能耗巨大,仅采暖一项在同样条件下能耗即为发达国家的4~5倍。这种状况显然与我国自然资源匮乏的国情不相符。因此,我国住宅产业化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改变我国住宅发展模式,走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5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童悦仲指出,节约型住宅成为中国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模式,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即将出台,作为中国推行节能省地型住宅的技术依据。

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期间,中央领导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省地型住宅是指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到首位。在规划、设计、建造、使用、维护全寿命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并尽可能对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住宅。我国的节能省地型住宅应该定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能

一是通过科学的规划布局、合理的功能分区以及住区布置;二是通过建筑朝向、体形系数等规划设计手段;三是通过提高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设备和管线的节能,来减少能源消耗。

二、节地

一是合理规划住宅建设用地,少占耕地,尽可能利用荒地、劣地、坡地等;二是合理规划居住区,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条件下,确定居住区的人口规模和住宅层数,提高单位住宅用地的住宅面积密度;三是通过优化设计,改进建筑结构形式,增加可使用空间,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延长住宅寿命,减少重复建设合理控制住宅体形,实现土地资源的集约有效利用;四是合理配置居住区的环境绿化用地,增加单位绿地量,减少停车占地,并向立体空间发展,以留出更多居住空间。

三、节水

一是在城乡规划、居住区选址中,充分考虑水资源开采利用与补给的平衡关系,以及城市供水与排水系统对节水的有效性;二是在住宅小区中,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生活废水收集与处理回用等住宅节水措施和设备,解决非优质用水的来源;三是在住宅小区中,通过分质供水、推广应用节水器具等住宅节水措施与设备,节约用水。(www.daowen.com)

四、节材

一是推广可循环利用的新型建筑体系如钢结构、木结构;二是推广应用高性能、低材耗的建筑材料如高强混凝土、高强钢筋等;三是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的、可再生的材料及产品;四是推行一次装修到位,减少耗材、耗能和环境污染;五是鼓励废弃的建筑垃圾回收与再利用。

2.2.2 提高居民人均居住面积

联合国在1996年伊斯坦布尔《人居宣言》中提出了全球住区目标,“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目前的住房水平、城市化的水平还比较低,与达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和城市化进程中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存在着差距,而与发达国家的住房水平差距更大。住房的差距,既反映了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同时也反映出我国住房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还需要通过加快住宅产业建设,实现人类住区发展目标,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据建设部统计,2003年和2004年底,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分别达到23.7m2和24.97m2,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人均45m2的水平,同时也低于我国小康社会住宅目标人均居住面积35m2。此外,其他一些资料表明,中国城镇住房成套率还不到60%,有40%多的城镇家庭住房没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还有300多万户人均居住面积在4m2以下的住房困难户需要解决基本居住问题。

2.2.3 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住宅的生产成本

长期以来我国的住宅建设生产率很低,人均竣工面积一直徘徊在20m2,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1/6,还不及20世纪50年代的世界人均竣工37m2的水平。建筑业人均产值低于全社会平均水平,产值利税率就更低了。劳动生产率低是造成我国住宅建设相关领域效益低下的重要内在原因。与此同时,住宅建造的大量投入又使成本居高不下,价格也相应过高。住宅成为消费热点,意味着社会对住宅有大量的需求。住宅产业化以工业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大规模地生产住宅,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住宅建设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将整个行业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建立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基础之上。这是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长远目标。

2.2.4 减少对熟练技术工人的依赖

我国素以劳动力丰富而著称,然而这种“丰富”仅仅是指数量上的优势,我国一直存在劳动力素质低下的不足。用传统的方式生产优质住宅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而我国熟练技术工人的数量明显不足,取而代之的只有大量未经正规培训的农民工,这也是造成我国住宅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农民工的供给量也会逐年减少,据新闻报道,近几年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民工总是供不应求。住宅产业化以工厂化、装配化的方式进行生产,简化了生产过程,对原有的操作技术要求降低,对原有熟练建造技术工人的依赖也会大大减少。从长远看,这也是发展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外发达国家都经历了这一过程,因为在国外现场施工人员的薪金要比在工厂的工人高很多,因此有理论认为“发达国家的住宅产业化是被逼出来的”。而我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面临同样的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