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小说研究:成书过程和作者

明清小说研究:成书过程和作者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成书过程和作者西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文本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故事性不强。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出自罗贯中原作的各种古代三国故事的长篇小说,据近年来专家们的研究,其版本约有一百余种,大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三国志传》本,一类是《三国演义》本。也有人认为,两类都非罗贯中的原作,而是分别承蹈于原作。

明清小说研究:成书过程和作者

第一节 成书过程和作者

西晋人陈寿的《三国志》是三国故事的文本源头,但这是纪传体的史书,记事简略,故事性不强。东晋习凿齿作《汉晋春秋》,这是一部编年体的史书,在史实方面,对《三国志》有所补充。南朝宋人裴松之为《三国志》作注,加了很多奇闻轶事,可见当时民间已流传有关三国故事和人物的传说了。隋朝杜宝《大业拾遗记》中记载隋炀帝观水上杂戏,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等故事。公元八世纪初,唐朝释大觉《四分律行事钞批》有死诸葛退生仲达的故事。中唐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中说,诸葛亮未死的故事已“得之于行路,传之于众口”,可见这个时期三国故事已广泛流传于民间。晚唐李商隐的《骄儿诗》中说到,小儿“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三国故事和其中的著名人物已是妇孺尽知了。北宋时,勾栏瓦肆中出现了专说三分的职业艺人霍四究。而苏轼也在《东坡志林》中说到小儿聚坐听说古话三国故事。金元时有许多三国戏演出,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记载的金院本有《襄阳会》《大刘备》《骂吕布》和《赤壁鏖兵》等。三国戏在元明杂剧中达六十种,最著名者为关汉卿的《单刀会》,南戏中也有不少名目。

宋代“说三分”的话本今已不传。近年来在日本发现的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甲午(1294)建安(今福建建瓯)刊本《三分事略》是今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本子。元英宗至治年间(1321—1323)新安虞氏刊印改题为《全相三国志平话》,约八万余字,上栏画,下栏文,有刘关张太行落草等事,以司马仲相断狱为入话,讲因果报应一套。高祖刘邦枉杀功臣,韩信告于阴司,三百五十年以后,仲相判信降生为曹操,彭越降生为刘备,英布降生为孙权,三人共分汉家天下。刘邦降生为汉献帝,为曹氏所杀。

元末明初,罗贯中根据史书和民间长期流传的三国故事,写成了长篇的章回小说,其书原名不详,现在广为人知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之名,是在明代中期才有的。近年来在《三国演义》何时成书的问题上,学术界有许多意见。沈伯俊先生曾概括出五种意见:“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成书于元代中后期”“成书于元末”“成书于明初”和“成书于明中叶”,“除了‘成书于宋代乃至以前’说显然难以成立之外,其余四说,各有所据,各有一批赞同者。”(1)但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为,书成于元末明初,而且更倾向于明初。

出自罗贯中原作的各种古代三国故事的长篇小说,据近年来专家们的研究,其版本约有一百余种,大体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三国志传》本,一类是《三国演义》本。有些人认为,《志传》或即罗贯中的原作,而《演义》类后出。也有人认为,两类都非罗贯中的原作,而是分别承蹈于原作。总的来看,前者民间色彩更重,后者显然出自文人之手。但是,《志传》本现在所存下来的,基本上都是明代后期和清代的版本。一般认为,最早的版本是演义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刊刻于嘉靖元年壬午,而后来成为通行本的《三国演义》,是清人毛纶、毛宗岗在此书基础上加工编改而成。(2)

罗贯中剔除了传说和话本中过分的虚构和想象成分,主要以《三国志》提供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加上一些传说和自己的合理虚构,但其中仍有一些迷信描写。毛氏的加工使全书的情节更紧凑,更符合史实,并强化了其中固有的拥刘反曹色彩,语言也更文言化,回目更整齐化了,因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作品的文学性。《三国演义》在内容上这种重视史实并加以合理虚构的特点被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概括为“七实三虚”。(www.daowen.com)

《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准确地说,他是“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3),将历史上的三国史实和民间传说揉为一体,成为一部伟大的长篇小说的加工者。今存明弘治甲寅(1494)金华庸愚子蒋大器《三国志通俗演义序》,称作者“姓罗名本,字贯中”。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各天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所终。”至正甲辰为公元1364年,贾氏时年二十二岁,按忘年交一般二十年左右的岁差,罗当生于1320年左右。王利器先生据赵偕《宝峰文集》卷首《门人祭宝峰先生文》之齿序名次,罗本在乌斯道(1314年生)之后,王桓(1319年生)之前,故其当生于两人之间,与贾仲明“复会”时约四十七八岁。(4)明代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者”,清代徐渭仁、徐鈵所绘《水浒一百单八将图题跋》说他曾入张士诚幕。他还参与过《水浒传》的编写,另有一些作品如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小说《水浒传》《小秦王词话》《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粉妆楼全传》《北宋三遂平妖传》和《说唐传》等,亦传为他所作或他参与了部分创作,其中有一些与他可能没有什么关系。(5)

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学者认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并非是罗贯中所作。其理由有四条:

一是文学有其自身的演进规律,元末明初是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草创时期,产生《三国志通俗演义》这样成熟的长篇小说的条件尚不具备;二是从元末明初到明代中叶近两百年的时间里,《三国志演义》未见流传,并在文献中失载,因此证明作品是明中叶成、弘年间的出现的;三是明中叶各种《三国志通俗演义》刊本署名罗贯中不过是书商为了抬高身价而假托罗贯中之名;四是贾仲明所记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只是个戏曲家,同明代中叶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并非一人。但是这种观点并未获得学界的普遍认同。(6)

对于罗贯中的籍贯也有争议。明清以来,有五种说法:太原(今山西太原)说,东原(今山东东平及附近)说,钱塘(包括杭人、越人)说,慈溪说,庐陵(今江西吉安)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逐渐集中在太原说和东原说这两种说法,但是迄今仍无法定论。(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