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想举现代日本小说家加藤幸子(Kato Yukiko,1936—)的一部作品《池边的住所》(2003年)为例。这是一部小说,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能被称作自然写作,但是这是一部证明自然有着巨大作用的作品。我认为,就算将这部作品看作是代表现代日本的自然写作的作品也并不过分。
加藤幸子这位作家,原本是专攻生物学的,因为常年从事日本野生鸟类会议的工作,对鸟的生态十分熟悉。在保护野生鸟的实践活动方面也是小有名气的。就算是在日本的现代作家当中,她也是在自然问题上有很深的造诣和关注的作家。虽说是小说家,也写过很多传记文章,作为以自然科学知识为基础的自然写作作家,也是应该受到关注的。
实际上,在《池边的住所》这部作品之中,出现了很多鸟类的名字。下面就试着举一些例子吧。
尾长鸭、凫、小鸭、斑嘴鸭、绯鸟鸭、阔嘴鸭、星羽白鸭、铃鸭、金黑羽白、丘苇鸭、大鹭、小鹭、苍鹭、五位鹭、、百合欧、海猫、鷭、大鸭、绿鸬鹚、斑鸠、椋鸟、鹎、蓝鹊、秀眼鸟、黄鹂、白腹鸫、大嘴乌鸦、麻雀、鸽、斑头秋沙鸭。
此处列举的31种鸟,严格来说并不是正式登场的人物。是主人公居住的城市中央的一个池子中,飞来的鸟的名字,是作为登场人物的观鸟人嘴里说出的鸟的名字。但是,不是长篇的这部小说中能提到这么多鸟的名字,绝对是少有的。不但如此,在这部作品中,乌鸦、跳蛛、蜗牛等还作为与登场人物有关的动物登场。为什么提到了这么多的生物呢?让我们试着探究一下作品的内容吧。
《池边的住所》讲的是以一个临近晚年的女性作为主人公的故事:从事翻译工作的女人和退休的丈夫一起在东京市中心的一个小池子边盖了一栋房子。但是丈夫为了照顾刚刚患有认知障碍症的老母亲,临时回了北陆的老家。主人公虽然患有心脏病,但不顾病情一边进行新的翻译工作一边过着自己一个人的安静生活。小说这种文学种类,不管提起哪一部,都是一种这样的文学:都会以故事里的各种各样的关系为焦点。这部作品也并不例外。女主人公千亚子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独自过上了新生活,以此为重大的契机,过上了与女儿女婿和外孙、住在附近的朋友、从大学时代就开始交往的友人这些人有关的生活。和其他小说一样,也不例外,故事的展开是以千亚子围绕这样的人际关系(社会)所产生的反应为中心的。
但是另一方面,这位主人公与另一个世界有着深深的关系。那是一个以鸟为中心的生物的世界,那便是自然。这一点被清晰地展现出来。各章的开头部分和结束部分(除了最后一章)都一定会设置和乌鸦的一段简短对话。主人公家的窗边不定期地会飞来一只乌鸦,得到了10粒粮食之后就会飞到别处去。乌鸦有的时候会讲一些消息,有时候会讲一些自己的近况。但是,这只乌鸦是绝对没有被驯服的可能的。主人公和乌鸦之间除了此类交流之外,也没有增进感情的打算,二者之间便是这样的关系,小说讲述的就是这种关系持续了3年的故事。
除了乌鸦,起到更重要作用的就是主人公住了30年的房子边的那个池子。(作品名为《池边的住所》便是这个原因。)丈夫多年来一直观察、记录飞来这个池子的以鸭子为主的鸟类。主人公千亚子也是一个常常注视着水池的人物形象,例如和乌鸦之间的对话也是围绕有关池子的内容来进行的。池子大概就成为千亚子的世界的中心,就像在池子里栖息的鸟类和植物之类的生物那样,千亚子也栖息在那里。似乎她就是靠这种感觉生存着的。
我会变成什么样?
对这部作品印象最深刻的地方,还是作品中描绘出来的和自然有互相感应的场面。在一个盛夏的黄昏,千亚子在池边等待着对乘船出游感兴趣的丈夫、还有小孙女的时候,发现了一只灰色鹭的死骨,为了将其埋葬,来到了以前秘密埋葬死去的鸭子的地方,还没过一年,但完全没有了死去的鸭子的骸骨的痕迹,只剩下有着“湿漉漉的手感和好闻的味道”的土壤。她将色鹭的死骨也埋在了那里。从那时开始她想进行某种科学实验。那是一个由以下理由引发的想法。
为什么鸭子会消失呢?
鹭今后会飞去哪里呢?(www.daowen.com)
这两个问题实则是一个。第三个问题也是向同一个答案靠近的。
我将会变成什么样呢?
这三个问题如实地反映出了这样一种思维过程,那就是人类通过和动物的比较来了解自己。然后,千亚子像野兽那样静静地将身体伏在了地面上,我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是一个假设自己已经死去的实验。引用的稍微多了一些,文章如下写道:
啧啧嚓嚓、叽叽咕咕、咯吱咯吱,能够听到无数的声音。耳蜗里就像有落叶在吱吱作响一般。这些声音是用指尖去听的。因为不是靠听觉是靠触觉,蚯蚓愉悦地从千亚子的脖子上爬了过去。有几只还弄痒了她的脚掌。蚯蚓成了巨大的生物。它们住在一个落叶腐烂的土地世界里。和其他的司空见惯的大型动物相比,可以这样说,它们就像满天星星那样多的存在着,以惊人的速度啃食着千亚子。啧啧嚓嚓、叽叽咕咕、咯吱咯吱,咀嚼的快乐和被咀嚼的快乐产生了共鸣。千亚子感觉对数米之外的那只渐渐变成和自己一样的灰鹭变得温柔和亲切。蚯蚓吞咽着千亚子这个物体的细屑,排泄出黑色的圆圆的颗粒。千亚子这堆“土”和腐烂的落叶混在一起,增添了一丝微弱的酸甜的香气。意识从地表开始扩散,扩散到了好像连宇宙飞船也找不回来的地方。但是意识之外的千亚子和其他事物一样,平等地被咀嚼、被吸收、被挤压着。结果均变成了落叶土、鸭土、鹭土、猫土、蝙蝠土、油蝉土、千亚子土、丈夫土……在池边住着,为什么自己越来越变得拘泥?那印象就像是在傍晚的森林中星星点点的煤油灯。
像摞在那里一样躺在埋着鸭子、鹭的土地上,千亚子通过“死的体验”来理解万物都会回归大地这一事实。那是领悟的喜悦与被领悟的喜悦产生共鸣的世界,是人类在自然中作为自然中的一部分活着,并可能被夺去生命的世界。这难道不是躺在大地上“体味平等”,与各种各样的自然互相接触而形成的关系吗?
特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无数的声音是通过指尖的触觉、身体的感觉来倾听的。这些啧啧嚓嚓、叽叽咕咕、咯吱咯吱的声音,一般说来绝对不是令人舒服的感觉,而是令人感到害怕的。但是,对于千亚子来说,那一定是说明自己作为自然世界的一分子的整体感的声音。这个时候,她明白了“为什么自己一直追求住在河畔”。
说到自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个充满生命的丰富的世界,但是生命包含着死亡,是以死亡为前提的。没有不包含死亡的生命。我们往往单从生命的观点来理解自然。那时往往认为死亡是否定的、破坏生命的、与生命对立的存在。但是,说真的,所谓生命即使定义为其内部包含着死亡,应该也是无妨的。因此,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千亚子毫无疑问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身体,来了解与内部包含死亡的生命(自然)的关系。
这篇小说的舞台是东京。通常会认为是不被自然眷顾的城市,但不能不说这位作家故意以此为舞台创作出自然的故事。不是北边尽头的原始森林,不是南边太古时期的森林,而是描绘城市的自然。作者想要描绘那些在城市中栖息的鸟类,另一方面,人类也是其中一部分。在城市中居住的人类毫无疑问都活在人际关系的世界里,即社会。同时社会也是另一个与自然有关的世界,作家想用文章描写出这种内心不安稳的感觉。
原本加藤幸子就是一位在文学作品方面以批判的姿态捕捉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文学家,日本极为少见的作家。明确表达该思想的作品就是《与基因共生》(1999年)这部以鸟为主人公的作品。加藤的作品不是拟人化,而是被称为拟鸟化的小说。如果拟人化是以人的视角来看待自然的话,那么拟鸟化就是以鸟的视角来描写的。
正如爱德华·艾比所说的从狮子的眼睛里映出的世界是“我们深爱的世界,但却是我们几乎未知的世界”那样,加藤幸子通过描写鸟的视角来相对化人类中心主义的自然观。从由鸟的独白构成的极其具有实验性的不同寻常的作品《与基因共生》到四年后的《池边的住所》。作者都不惧辛劳,生活在社会中的同时,也出色的写出了生活在自然世界的人类的姿态。
那么,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必要的他者吗?还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