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日本生态文学:爱德华·艾比与异界自然

日本生态文学:爱德华·艾比与异界自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他者的自然是必要的,由此观点展开独自的思考的人便是自然写作作家爱德华·艾比。爱德华·艾比感受到了存在于人类的求知欲望和想将未知变为已知的欲望之中的危险的东西。爱德华·艾比重视自然保护是因为他认为自然是与人类不同的存在形式,应该作为始终与人类相对立的他者存在。将作为他者的自然作为媒介的人类这一条件的相对化——这就是艾比所说的“自由”。

日本生态文学:爱德华·艾比与异界自然

作为他者的自然是必要的,由此观点展开独自的思考的人便是自然写作作家爱德华·艾比(Edward Abbey,1927—1989)。艾比在19世纪60年代因《沙子的乐园》(1968年)这一作品一举奠定了作为自然写作作家的地位,和我们刚刚读过的安妮·迪勒德一起,被称为20世纪美国的自然写作双璧。事实上,《沙子的乐园》是经历几十年,一点一点地吸引读者粉丝的一部长期畅销书。

爱德华·艾比要是被问到自然为什么是必要的?他会回答那是因为文明。他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要是认为保护自然是因为珍惜自然的话,艾比这个作家的说法则让人感到强烈的人类中心主义。在某部作品中,他写过这样的话:

是谁将荒野看作不可缺少的部分?是文明将荒野看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保全荒野的这种想法无非是文明的成果之一。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的音乐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的小说、化学药品、新可卡因、宇宙旅行、自由恋爱、两杯马丁尼酒、不记名投票、个人住宅和私有财产、大众公园和公共财产、旅行的自由、权利典章、薄荷牙膏……除上述之外,文明所产生的东西还有无数。在这些当中,无趣的事物也有,不可或缺的事物也有。无论是什么都保证了充满活泼、无秩序、混乱甚至无法管理的多样性的思想、表达、生存方式。(《荒野,我的故乡》)

艾比说:守护荒野,保护环境,这样的思想是人类文明的又一成果。从巴赫的音乐到薄荷牙膏,乍一看是作为人类的成果,这些奇妙的事例被列举出来,其实这些东西的共通之处就是“自由”这一观念。这段引用文的主旨实际上就是文明作为“自由”的体现孕育出这样的事物和思想。

那么,自然保护为什么和自由的问题重合了呢?姑且我们先试着假设一下,人类将整个地球完全地置于一个人类自己可能控制的状态,这应该是人类的胜利吧?人类也终将不知不觉地将地球占为己有吧?那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到了那时候,要是会失去一些东西的话,那该会失去什么呢?

是未知的世界。人类花费了人类史上漫长的岁月将未知的世界转为了已知的世界。从自然科学学者、数学学者到哲学学者、脑科学者,学者们每天都在开启智慧的最前沿,这无外乎就是在努力将未知世界转化为已知世界。当然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好多未解之谜、好多未知的事物,但是至少,涵括近代科学的成果,未知的领域确实减少了。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环境问题的明晰,人类知识上的欲望深处却潜藏着某种傲慢和任性。人类的态度就好像能够支配和控制地球上的全部一样。与其说这单单是伦理的缺失,不如说可能是由于人类根深的、知性本身内在的、最大可能的“想知道”这一简单的欲望所带来的结果。爱德华·艾比感受到了存在于人类的求知欲望和想将未知变为已知的欲望之中的危险的东西。

未知的世界

可能是空想,但是假设人类用知性称霸地球并了解和控制了一切,那样的话,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呢?实际上艾比感受到了那种可能性之中的危机感。最近,生命伦理逐步成了问题,人类从原本生物的应有状态之中脱离出来,去操控生命本身,这也在不断地变成可能。要说这为什么是危险的呢?因为如果人为地操控自然本身,那么就很有可能会发展为在某种情况下,甚至会孕育出生命。(www.daowen.com)

但是那时候,作为曾经广大而未知的世界、一直挡在人类面前的自然可能会消失。失去了自然这个未知世界就是失去了自然这个他者。失去了自然这个他者,就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剩下的将会只有人类。爱德华·艾比重视自然保护是因为他认为自然是与人类不同的存在形式,应该作为始终与人类相对立的他者存在。对于人类来说以不同于人类自己的原理的形式而存在的“他者”是必要的。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人类将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之中重复恶性循环,由此可能会陷入自闭。

将作为他者的自然作为媒介的人类这一条件的相对化——这就是艾比所说的“自由”。因为有了和我们不同原理的他者的存在,我们才能了解我们自身。我们是通过他者来认识自己的。正因为如此,对于人类来讲,异质的存在(自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人类能控制自然这种思考和态度愈演愈烈的现代社会里,作为他者的自然变得越来越重要。爱德华·艾比阐述的因为文明而产生的保护自然的思想,不仅仅是因为自然资源枯竭而导致人类自身文明变得危险的这种危机感所产生的,反而,是因为人类失去了他者而产生的危机感。

爱德华·艾比的短篇文章里有一篇叫《沙尘——某种印象》的作品,如散文诗一样美。这部作品是将他深爱过的美国西南部沙漠地区的风景电视相机的视角,不夹杂感情地描绘出来的一部作品。最后的部分在描写了捕获猎物的猫头鹰、沙漠上耀眼的雪原、小小的泥川、聚集在水边的鹿群等景象之后,又描绘出了如下的场景:

眼前、从照相机的镜头中看到了正前方有一头山狮,从岩棚中探出身来观察着鹿群的动态。上面传来微弱的声音。狮子慢慢地环顾着,用它那炯炯有神的黄色眼睛直直地盯住了相机。相机调焦推近了狮子,狮子的眼睛占满了整个画面。于是便看到了在狮子金黄色的眼眸中倒映出来的日出、空中盘旋的鸟、断崖、云、天空、大地、人心,还有与这个世界相对存在的世界。我们深爱的世界,但却是我们几乎未知的世界。……(场景转化)影像没有结束,没有结束。……(场景转化)……(场景转化)……(场景转化)(同前)。

引用的后半部分记述了艾比通过相机特写出了山狮瞳孔中映出来的景象。如此说来,也是山狮的眼睛捕捉到的世界的景象。它眼中所映现出来的并不是人类视野里捕捉到的世界景象,而是狮子的视野中捕捉到的世界景象。对此艾比是这样说的:“我们深爱的世界,但却是我们几乎未知的世界。”所谓的狮子眼中映现出来的世界,可能在某一方面与艾比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狮子看到的是否和那景象完全一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那是自然角度的视线,也就是他者的视线。所以艾比说道:“我们深爱的世界,但却是我们几乎未知的世界。”

作者发出了如下的疑问:我们是否看到过狮子眼中映现出的世界?我们真的知道那和我们看到的世界不一样吗?他将他者的世界称为“异界”(other world)。和人类视线不同来自“异界”的视线——事实上这部作品将其巧妙地描绘出来,自然这个领域便是“异界”,这种“异界”的存在或者说对这种“异界”的存在而产生的畏惧心情,使人类成为真正的人类。作者这样描述道:

“山狮眼中映现出的世界”这个故事,可以说是自然写作的代表作,它表现了现代环保思想的中心主题:“批判人类中心主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