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同却相似,虽然相似却不同。观察动物的人们会在某处意识到这一点,与此同时不断进行着“通过动物来思考人类——这一思想上的积累”(矢野智司)。这就是人类不断地积累起来的与动物有关的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和故事的起源。这也是人类与自然的交感的历史。对于人类来说,这是多么重要啊!这一点除了矢野的作品,还有例如宗教学家中泽新一的作品《熊王》等也巧妙地进行了说明。
若说到与动物的关系,2002年夏天在东京的多摩川发现了一只迷了路的海豹。人们聚集而来,很多媒体也相继赶来。人们还给小海豹起了个爱称叫“小球”,一时间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像这样,野生动物的出现也会引起社会的轰动,这样的事情很少出现。但是为什么会聚集这么多人呢?人们蜂拥而至多摩川到底在想什么呢?好奇心?
如此说来虽然简单易懂,但是为什么人们对海豹怀有那么大的好奇心呢?有一部自然写作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解开这一问题的线索。那就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芬奇(Robert Finch,1943—)的作品《如鲸鱼一般》。罗伯特·奇芬是美国现代自然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尤其是以东部的科德角为舞台的很多作品,广为人知。一天傍晚,罗伯特·奇芬伫立于科德角海岸上,回想起几周前在海岸上发生的事情。那天,海岸边有一只被海浪冲上岸的巨型长须鲸,因为想要一睹其风采,所以一时间几千人蜂拥而至,聚到海岸上。但是,鲸鱼却从这么热闹的海边上消失了,所以黑压压的人群以及开到现场的车都一哄而散。之后的某一天,连漂浮在这一带的鲸鱼尸体的臭味也完全消失了。
但是,作者的内心仍然还存有疑虑。该疑问就是“这是什么?我们看见了什么?”作者如此写道:
尸肉上如同聚满了成群的苍蝇一般,人们不断地聚集到鲸鱼尸体周围的时候,并不是研究鲸鱼的死因,而是想要知道我们聚集到一起的理由。现在还是有此疑问,为什么这个黑乎乎的巨型尸体会吸引人们的视线呢?这就如同在别人家的院子里聚满人议论纷纷,之后一哄而散一般。
被海浪打到岸上的鲸鱼,即使在四周被海环绕的日本列岛上,也成为人们广泛谈论的话题。如果这是近邻之间的家常话,人们会聚在一起高谈阔论。但有时,电视台也会以新闻的方式进行取材。为什么人类会为此而聚在一起呢?芬奇也提出同样的问题,而且他还认为:“虽然很容易回答这是因为好奇心,但这却并不是真正的答案。”
好奇心是很方便的语言,确实我们对于不常见、少见的东西会产生一种想要去看的心情。毫无疑问这种心情就叫作好奇心。但是芬奇却认为这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答案。那么,真正的答案是什么呢?作者从各个角度思考认为:人们有一种想要了解鲸鱼本身的欲望。但是,在现场不论人们怎么触碰鲸鱼的尸体,进行什么样的科学检查,了解到的只是鲸鱼的一部分。
大概因为鲸鱼是与人类相近的高等动物吧。如果是这样的话,作者认为是极具人类中心主义的想法。他认为:“由于与人类相似所以才要保护它”的这种想法强烈地体现出只保护“和人类审美意识和价值观一致”的动物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色彩,在这一点上,与乍一看好像是反对捕鲸者的实利主义相比,其实只是五十步笑百步。鲸鱼的价值并不是与人相似、对人有用,而是真实存在着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海边呢?芬奇进行了如下的思考:
答案过于明晰,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认为是答案了。我认为我们人类渴望与这个宇宙的他者相遇。不论这叫做自然也好,还是叫做荒野、明朗的户外也好,总之,不论什么样的叫法,都让我们既感到兴奋得心脏扑通扑通直跳,又感到焦躁不安。同时,人类一直在探寻着是否有和人类不同的生物在凝视着我们。
与他者的偶遇(www.daowen.com)
罗伯特·芬奇找到的答案就是“人类渴望在这个地球上与他者相遇”。他说人类渴望“被其他生物凝视”。
所以我们人类才去看鲸鱼。那个不会说话、不会动的大块头象征着我们不敢探求的、终究不可知的他者。而且,用比警察的扩音器声音还大的声音向我们喊着:世界充满着应答和不关心、甚至是作为肉体的主张。
在这里,芬奇将鲸鱼看作“终究不可知的他者”。绝对不会清楚地知道其全貌及本质的他者,他认为这指的就是鲸鱼。人们想要遇见这种“他者”,所以那天才会在海边聚集那么多人。
“为什么观看动物?”这个答案在这里已经揭晓。为什么必须为是野生动物呢?这个答案也已经说明。在这里也解释了为什么会有化身为狐狸的幻想,以及为什么与黄鼬相遇之后吓得浑身哆嗦的理由。就是因为“人们渴望在这个宇宙中与他者相遇”。
他者这个词在语感上可能会给人一种疏远的感觉。但是对于罗伯特·芬奇来说这种疏远感,也就是说距离,是很重要的。因为是不容易知道的存在、有可能永远都不能理解的存在,所以是隐藏着巨大魅力的存在。同时,又因为这是一种不能单单通过人的思考能力和想象力就能捕捉到的、需要通过惊异的原理才能建立的存在,这便是野生动物。的确,看似相似却又不同、看似不同却又存在着相似。
对于人类来讲,和被自己视为他者的动物相遇是十分必要的,人类也渴望如此。这是罗伯特·芬奇所提出的,对此你同意吗?
受《如鲸鱼一般》这部作品启发而改编的电影——《偶遇未知》于1977年由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1946—)导演完成。这部电影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不明飞行物(UFO)秘密地频繁来访地球,美国政府为此在西部一个不起眼的处所里设置了巨大的设施,尝试与其日常通信。这个电影有趣之处就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和UFO建立联系,不,也可以说是与UFO相遇的场面,和普通的科幻电影里的那些杀机重重的战斗故事情节不一样,这部电影是通过简单的音乐与UFO建立起联系的。梦想着实现那种联系的人们,露出了就像祈求上帝一样的、热切的、带有宗教感情色彩的表情,热切企盼着与地球以外的生命相遇。
如此一来,这部电影中对UFO抱有的感情,是基于像是在呼唤着人类的他者这种地球以外的生命那样的,不着边际的愿望和幻想。这部电影以不同的形式表现了和原著《如鲸鱼一般》这部作品中所明确讲述的“对于我们来讲他者是不可缺少的”这一信息。鲸鱼和野生动物对于人类来讲都是他者,也是不可缺少的他者。为什么人类不能缺少那样的他者呢?这是反复讨论过的问题了。下面举一个例子,矢野智司对此是如下解释的:
与其说动物是人类思考的众多的话题之一,不如说就是思考的中心题目。为什么世界会存在?这一谜团,或者为什么我们会生在这个世界?为什么又会死亡?这些秘密,正是因为动物的存在,让我们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了。(《围绕动物画册的冒险》)
也就是说,动物这种他者的存在,作为看似相同实为不同,看似不同实为相同的思考对象,诱发了二者的比较对照。从结果来看,让我们确认了两个事实。其一,人类是纯种动物的一种。在生物学上,我们和他们是毫无分别的生物。其二,人类似乎就是不同于其他动物的独一无二的存在。也就是说,对于人类来讲,所谓动物,借用文化人类学者今福龙太(Imafuku Ryuta,1955—)的话来说就是人类对于自己的根、自己的起源所产生的思维的媒介。(多木浩二、今福龙太《认知的事例研究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