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田研一
日本的生态批评大致始于1990年。当时还没有出现Ecocriticism这个英文单词,大家一般称之为“自然写作(nature writing)研究”,这种“关于自然的非虚构随笔”的研究也只是刚刚起步。在当时的日本,nature writing本身也是一个鲜为人知的词汇,我还记得,当初接到名为『フォリオa』(文仓书房)的杂志要刊登相关特辑的消息的时候,我们还首先就特辑的标题应该如何命名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负责了此次编辑工作的我当时想将其命名为“特辑:美国的自然写作(特集:アメリカン·ネイチャー·ライティング)”,不过出版方认为“自然写作(ネイチャー·ライティング)”这个英文外来语对于读者可能过于陌生,他们提议是否可以换成“自然文学”这样的日语词汇。对于这一点我提出了反对意见。如果换成“自然文学”这样的日语词汇的话,读者会感觉似懂非懂反而不容易引起关注。英文外来语的优势在于其给人带来的不协调感,这种不协调感能够给人留下焕然一新的印象。
最终,特辑的标题定案为“美国的自然写作(アメリカン·ネイチャー·ライティング)”,并于1993年1月正式刊载发行。三年之后的1996年,文艺杂志『ユリイカ』(3月号)又刊登了名为“自然写作”的特辑,自此对自然写作的认知度也逐渐提高。即便如此,积极响应自然写作这一体裁的依然多是美国文学研究者。而在这两本杂志特辑先后刊载的三年之间,ASLE-Japan/文学·环境学会成立,由此,来自报刊的稿约也日益增加。
关于日本的生态批评,结城正美(Yuki Masami)教授在题为“Ecocriticism in Japan”(Greg Garrard,ed.The Oxford Handbook of Ecocritic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4)的英语论文中进行了完善的总结。根据这篇论文,第一个时期(大约在1990年到2000年之间)是将美国的自然写作以翻译的形式大量介绍到日本的时期。其次第二个时期(大约2000年到2010年之间)是将美国的自然写作和(被认为)与之对应的日本作品进行比较研究的时期。而第三个时期(大约2010年至今)则是生态批评正式进入日本文学研究领域的时期。(www.daowen.com)
我从投身于所谓的第一个时期前线开始,至今从事这项工作已经超过20年了。而我如今深刻感受到,正如结城正美教授所言,当前恰逢日本文学研究和生态批评进行深入交汇的时期。当然,这正是我当初开始着手进行这项研究的期许,也是我即便作为日本文学研究的门外汉,也仍然断断续续地尝试去挑战的原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收到了来自大连工业大学杨晓辉教授的电子邮件,了解到她在博士论文中开拓了日本文学的生态批评视角,由此受到了莫大的启发。
由于存在着诸如日本文学中的自然写作这一体裁的定义问题,以及基于这一体裁的文学史的构建、日本文学中这一体裁的特征等问题,这一领域目前仍然有待开发,同时在日本的日本文学研究者也迟迟未能着手的情况下,听说以精力充沛的中国的日本文学研究者杨晓辉教授为首的各位同仁开始对这一课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这对我而言是莫大的喜讯。这对于在日本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我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也让我激起了今后进行共同研究的热情。
从本年度开始,受到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费资助的为期三年的“日本自然写作中的交感与表象的历史形态”(项目负责人:野田研一)共同研究项目正式启动。正如这一项目的标题所展示的,这是一项关于日本自然写作的历史的、文学史的研究。当然,这项工作才刚刚开始着手,而且这三年之间想必也会有许许多多无法尽善尽美的地方,然而这一项目的最初契机得益于与杨晓辉教授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多友教授的知遇,这一点我将一直铭记于心。
或许这篇序言稍显繁冗,但无论如何,我坚信由杨晓辉教授推动的本书的出版,必将成为在日本从事同一领域研究的我们的巨大鼓舞和动力,也必将成为今后迈向共同研究的重要一步。在此,我谨向杨晓辉教授以及各位译者们的辛勤付出致敬,同时也以原作者的身份向他们表示感谢。另外,也感谢为本书出版不惜劳力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及各位工作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