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

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其监控主体并非单一的机构,而必须依赖于一个组织系统。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降低了高等教育信誉。

研究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

一、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系统论诠释

系统论引进高等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科学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如果缺乏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就不可能是科学的方法。本子报告将省级高等教育质量视为一个复杂系统,并在解读系统论原理的基础上,分析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系统论意义,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模型,寻求质量动力系统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策略,使其发挥自身的系统功能,有效地保障和提高省级高等教育质量。

(一)系统论及其对高等教育省级监控的意义

1.复杂系统:系统论的基本观点

“系统”,来自古希腊的“syn-histanai”,意为归拢起来使之站立,已经具有“系统”的含义。系统科学诞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其主要创立者是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他于1947年发表的《一般系统论》标志着系统论的诞生。随后,随着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数学等的发展,系统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简单地说,系统论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1]。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并与其环境发生关系的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来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管理的最优化

复杂系统是系统论的发展与深化,它是随着伊利亚·普里高津(Ilia Prigogine)的“确定性终结”、“混沌定律”,以及保罗·西利亚斯(Paul Cilliers)的“趋近复杂性”、“为复杂性建模”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复杂系统是一个很难定义的系统。根据西利亚斯的理解,“系统组成之间,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则具有这样的属性:作为整体的系统不可只通过分析其组成部分而得到完全的理解。而且这样一些关系并非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化着,流动着,常常是作为自组织的结果”[2]。他进一步这样定义它:(1)复杂系统由大量要素构成;(2)大量要素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3)相互作用是相当丰富的,即系统中的任何要素都在影响若干其他要素,并受到其他要素影响;(4)相互作用自身具有若干重要的特征;(5)相互作用常常是作用于某个相对小的短程范围,即主要是直接相邻因素之间接受信息;(6)相互作用之间形成了回路;(7)复杂系统通常是开放系统;(8)复杂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运行;(9)复杂系统具有历史;(10)每一要素对作为整体系统的行为是无知的,它仅仅对于其可获得的局域信息作出响应。[3]

复杂系统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开放的、非线性的、流动的、相互作用的系统。复杂系统的理论主要包括三个观点:一是坚信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但它们不是一个简单系统,也不是一个随机系统。以前,人们研究和解决问题时,总是把问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事物的性质来说明复杂的事物。这种方法只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而不能应用于复杂问题的研究。但是,系统分析的方法却能别开生面地为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思维方式。[4]二是要素和系统是不可分割的。复杂系统内部有很多子系统,子系统离不开母系统,这些子系统之间又是相互依赖,协同作用,共同进化;在复杂系统中,子系统会分为很多层次,大小各不相同的要素离不开系统,否则,要素本身就会失去功能,甚至不能再单独存在;系统也离不开要素,如果失去了某些要素,整个系统就会丧失功能,或是功能严重下降。三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不同的要素组合或发生作用会产生不同的性质。系统论认为,当组成整体的各部分单独存在时,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功能和性质。而一旦将它们以某种特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整体,其性质和功能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因此,系统论的奠基人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Ludwig Von Bertalanffy)把“整体大于各个孤立部分的总和”作为一个重要的定律提出来。

2. 系统论对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意义

系统论是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内在必然要求。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是政府管理职能的一部分,作为一种公共管理行为,其监控主体并非单一的机构,而必须依赖于一个组织系统。就这个系统而言, 由于系统的要素之间、要素所形成的结构之间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利益冲突或矛盾,所以,为了维护系统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就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把握系统内外因素和变量,协调与控制某些要素,使系统功能最优化。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一直处于经验管理和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的落后状态,从而导致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如重效率轻公平;重数量轻质量;重管理轻教育;科学性降低,随意性增强;缺乏长远规划,出现不少短期行为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降低了高等教育信誉。所以,运用系统论的原理革新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思想、技术和方法,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可使省级高等教育管理者清楚地看到高等教育系统内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和变量,考察高等教育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从而根据实际需求作出正确合理的协调,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定要求,同时又使个体享有充分的学术自由,并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实现。管理者通过对高等教育系统的整体把握,“能居高临下全面完整地考察教育系统,考察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因素、各个方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包括教育政策、教育计划、教育目标、教育评价以及师资、生源、经费、校舍等等,并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中,找到管理的最佳方式,获得管理的最佳效果”[5]

(二)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系统论模型

1.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论模型

本课题认为,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论模型,包括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组织系统、目标系统、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目标明确、层次分明、标准统一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网络。接下来将重点讨论组织系统,如图3所示:

img4

图3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组织系统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模型,首要的问题是回答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由谁来组织,下设哪些机构,各自的职能与任务是什么。

省设立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各高校设质量监控中心。这两个机构是上下级行政与业务关系。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具有对全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活动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四项职能。这种质量监控中心的性质可以是国有民办,运行经费由政府按照其运行成本拨款,中心与政府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其成员可由大学的各学科专业研究会、学会的专家等组成,实际上是高等教育体系内部的学术共同体。中心一般可设在研究基础比较好、力量比较强的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这样能使中心在质量监控思想、策略与手段方面与国际接轨。中心设主任一名,中心成员若干名、全权负责所在省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所有问题,具体包括全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目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质量信息的搜集、评估、诊断、发布、反馈等工作。中心实际上是学术界内部一种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组织,是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信息加工与处理系统、质量上诉系统和信用数据库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可以做出相对中立的决定,既不受高等教育外部行政管理系统的影响,也不受来自高等教育系统内部价值取向先入为主的束缚。内部先入为主的价值取向,会强有力地制约质量监控机构做出正确的决定与独立思考,从而影响质量监控的效果。所以,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如果置于行政体系之下,在许多时候,中心都会置于教育行政的压力之下,从而丧失自己的判断与决策力,成为一个缺乏独立思考与挑战性的组织。建立独立的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立足于基层的教学与课程的确认系统,可以对内部教学过程起到制裁与强化的作用。二是可以查明系统内部问题,提出改革建议,以贯彻落实情况和建议的监测,由内部系统解决,这是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最有力支持;这是一种特别富有建设性的做法,因为它加强了内部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内部制度本身是在追求质量的过程中积极改进。三是在目前的形式上,建立独立的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可以做到更专业化,专业小组比内部学科专业小组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他们更容易发现问题,提出补救方法。也就是说,独立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往往是从学术、学科的规律方面探讨问题而不是从行政规则与意识形态习惯方面思考问题,使监控更符合大学本身的特点与规律。

各大学成立内部质量监控中心,中心由校长任主任,中心设成员若干人。学校的教务处、学术委员会以及学校发展规划等部门主要领导是该中心成员。中心全权负责本校质量监控的所有问题,其主要任务是在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学校质量监控目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的标准化;质量信息的搜集、评估、诊断、发布、反馈等工作。大学内部各院系也要建立相应的下设机构,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和师生教学评估制度,以行政管理机制为基础,以现代信息系统为平台依托,建立开放式的质量监控平台,形成立体、高效、公正与多元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运行体系。(www.daowen.com)

2.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的特征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它应该体现一般系统所具有的全局性、开放性、层次性、导向性、动态性与最优化等特征。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要立足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外部的环境来进行,将其看成一个综合的整体,涉及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国际环境等各个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的建构,应该具有开放的观念,考虑其整体功能,大胆借鉴国外先进的理念、方法与技术。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要充分考虑全省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与层次,为各种类型与层次的高等教育质量改进提供指导;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必须围绕高等教育系统的目的展开,否则,质量监控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甚至给社会和师生带来损害;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必须根据系统内外的各种对象、内容、资源、关系和利益的变化,协调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支持改革与创新,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成功地迎接新世界技术革命的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三)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系统分析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系统主要解决三个问题:系统活动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系统信息如何采集、分析和反馈;系统运行如何控制。为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下面对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系统中的目标系统、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进行分析。

1.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目标系统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目标系统,主要回答高等教育质量监控有哪些目标,如何把这些目标化为可测量的尺度,以便及时地对高等教育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测量分析,确保高等教育发展运行的质量。根据我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国际社会公认的质量目标内涵与我国高校的实际,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目标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如下九个方面的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目标系统及指标体系[6]

img5

续表

img6

续表

img7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主要目标及相应指标体系,是目标的具体化,是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制定或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据,也是高校建立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保证。它使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信息系统与控制系统的建立与运行具有了基础和可操作性。当前,高等教育在投资主体和办学模式愈来愈走向多元化的背景下,按学校类型和学科评定教学质量是有必要的,这就要求不能用同一指标体系测评所有的高校,而应建立多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质量标准,按学校类型和学科评定教学质量。具体来讲,质量评定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不同办学主体总体质量的综合评估,大体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研究型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二类是以地方高校为主的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一般普通高校;三类是一大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二是各校新专业申请和原有专业质量状况的评估。

另外对不同学科专业应有相应的主要目标与指标体系。关于这一指标体系,可以由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中心组织各学科专业的专家与教育学者进行设计。

2.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信息系统,主要回答在全省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如何以质量监控的目标与指标体系,进行相关质量信息的收集、整理、统计、检测、分析、评价和反馈。具体地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如何搜集信息,管理监控信息网即把质量活动及内容落实到各有关单位,使信息搜集与反馈及时迅速;二是如何处理信息;三是信息处理结果如何反馈。为此,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必须建立相应的信息搜集系统、信息评估诊断系统和信息发布与反馈系统,本书将在“省级高等教育质量监控的信息论诠释”中做专门探讨。

3.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控制系统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控制系统,主要回答高等教育质量监控过程中,如何保证监控活动有效运行,从而实现质量目标与达到相应的标准。控制系统以目标系统和信息系统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控制内容:一是在控制行动之前如何行动;二是在控制过程中如何行动;三是如何处理控制的结果。为此,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控制系统必须建立相应的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反馈控制。关于这一问题,本书将在接下来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控制论诠释”中专门探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