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研究结果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研究结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建构原则就是指在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时所应遵循的标准或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是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高等教育尽管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方面有别于基础教育,但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些基本原则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和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研究结果

第二节 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建构原则

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13]。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的建构原则就是指在建构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时所应遵循的标准或要求。“原则是原理指导下的产物,原理在具体情景下得以贯彻时便产生原则。”[14]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必须建立在教育科学管理科学系统科学等理论原理基础上,遵循坚持以人为本、追求系统协调、保持动态平衡和注重效率效益等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

现代管理的对象和内容很多,包括人、物、事、时间、空间、信息等的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关键,任何管理都要求具体的人来执行和实施,也主要落实在人的身上,对人的管理是管理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它主要体现在主体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等方面。

(一)主体性原则

现代管理中的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既是由人进行的,同时又是对人的管理。因此,只有充分肯定人在管理中的作用,确定人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全体“管理人”当家作主,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管理活动。在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管理中,这种主体地位的确立具有较之企业管理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高等教育的最终产品是人才,而不是一般的物质产品,这种人才的社会性、能动性、 自主性、创造性构成了人的主体性不可或缺的特性,它既是高等教育应当努力追求的目标,更是教育质量管理的目标。因此,它要求我们在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时,在政府方面,应强调省级政府以指导服务为主,监督管理为辅,使学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在学校方面,应把严格管理与宽松和谐的气氛结合起来,使管理者与施教者有更宽松的管理施教空间,学生有更多发挥个人兴趣特长和个性的机会,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者和施教者的创造性、主动性,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和自觉性,提高管理的绩效。

(二)激励性原则

所谓“激励”,通俗地说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它是针对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需要,以奖赏的方式来刺激,使人为完成某个目标的行为总是处于高度激活状态,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潜力,包含刺激需要、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等要素。通过激励,以维持和提高有机体在追求某个既定目标过程中心理的兴奋程度和行为的积极程度。

人行为的动因是人的需要,因此,对人的激励主要是从人的需要出发,通过创造条件来满足这一需要的过程。激励的方式手段(诱因)是多种多样的,有目标激励、奖励激励、关怀激励、榜样激励等。

(三)教育性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一章总则明确规定:我国教育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既是我国的教育目的,也是教育管理的最终出发点和归宿处;既是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也是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当前,党和国家提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其根本目的也在于此。高等教育尽管在人才培养的具体质量规格方面有别于基础教育,但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省级层面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和保障,都必须围绕这一根本目的展开,使培养的人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有用人才,而不能有任何偏离。

二、追求系统协调

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为主要内容的系统科学有三条基本原则,即反馈原则、有序原则和整体原则。这些基本原则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和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和管理的基础。

(一)反馈的原则

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没有反馈信息的系统,要实现控制是不可能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要实现有效的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前提是必须随时准确了解教育质量现状,获取教育质量信息,找出实际教育质量与设定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为保证和改善质量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原理。如果不能经常得到反馈信息,要实现对高等教育的质量监控是不可能的。

(二)有序的原则

任何系统只有开放,并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可能有序。与外界没信息交换的封闭系统,要使之有序是不可能的。要使系统由较低级的结构转变为较高级的结构,实现系统的进化、发展、进步,就必须使系统开放,必须有信息交流。相反,自我封闭、互不交往就只能落后、退化、无序。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它本身既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又是整个高等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必须与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社会系统,与其他子系统实行全面开放,并不断交换信息,才能不断发展、完善,走向有序。

(三)整体的原则

处在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具有多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即系统;组成系统的单元、因子、部分即要素;系统内部多个要素的组织形式即结构;系统在一定环境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即功能。整体原则告诉我们,任何系统都是由一定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之和。没有结构、没有整体功能的系统是不存在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具有各部分的功能,而且具有各部分相互联系后形成新的结构而产生的新功能。高等教育质量的省级监控和保障体系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不仅要注意发挥各部分的功能,而且必须注意该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协调省级政府、社会和高校三方的力量,形成合力,发挥出系统所应具有的强大整体功能,共同保障高等教育质量。

三、保持动态平衡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和变化过程之中,质量监控和保障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任何管理监控对象都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系统,各因素内部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可以说,变化乃是质量监控和保障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质量监控和保障过程中,注意把握监控对象的运动、变化,并能够根据具体的情境不断调节各个环节、各个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提高质量监控管理的绩效,实现质量监控和保障的目标,这就是动态过程的原理。它主要体现在动静结合和有序运转两方面。

(一)动静结合的原则

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一对矛盾,是对立统一的,运用到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管理中,就是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的对立统一。所谓动态管理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常规管理,它是人们根据教育规律、办学规律确定的在一定条件下保持不变的工作程序,包括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等环节。而高等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等都属于静态管理的范畴。具体就动态管理与静态管理之间的关系而言,动态管理要求革新、创造和变动,而静态管理则要求稳定、确定和保持,两者对立统一,不可偏废。但动态管理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静态管理为次要方面,静态管理应服从于动态管理。高等教育质量的监控应注意在静态管理基础上实行动态管理,在动态管理的指导下进行静态管理,抓动态管理求提高,抓静态管理求普及;抓动态管理求创新,抓静态管理求推广;抓动态管理求改革,抓静态管理求巩固。

(二)有序运转的原则(www.daowen.com)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涉及多因素、多方面和多层次,需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使之成为一个有序的系统。因此,在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中,管理者需要对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形成质量监控系统,加强质量监控管理的计划性、程序性和灵活性,有效协调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各方面力量,使之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实行计划控制、阶段把关、全过程的质量监控管理,以此去组织、协调、控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全部活动,不断提高质量监控管理的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

四、注重效率效益

效率效益原则是指在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过程中,必须讲求实效,从社会的和经济的效益出发,注意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效益和效率是有区别的,效率是用适当的方法做事,即较多较快地做事;效益则是和目标相联系,要求用适当的方法做适当的事,即达到正确的目标所要求的效率。其关系可用以下的公式表示:效益=正确的目标×效率,即衡量效益的标准不单只是效率的高低,还有实现正确目标的程度。因此,正确的目标在这里意义重大。

(一)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

高等教育质量监控必须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效,争取管理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不能只顾动机方向而不讲求实际效果。因此,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根据管理目标,合理地确立工作系统、职能机构及其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权力与分工,合理地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安排人事,做到各个工作系统、职能机构人员搭配合理,形成最优的组织系统结构,做到人尽其才,使每个人的能力都能与其所承担的职务、级别相适应。

(二)注重社会效益的原则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活动,为社会培养大量的优秀人才,是教育社会效益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以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为自己的任务和使命,因此,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首先取决于是否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教育的社会效益是多方面的,如社会风气、社会道德水平等。通过高等教育不断提高受教育者及社会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宣扬良好的社会风尚,使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更加坚定可靠的人才基础和思想基础,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这既是教育社会效益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体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注释】

[1]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编.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38.

[2]余小波.“三位一体”: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4-7.

[3]左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的组织构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40-44.

[4]左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的组织构架[J].高等教育研究,2005(12):40-44.

[5]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09.

[6]胡建华.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析[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5-80.

[7]李广海.冯景波.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两级政府权力配置重构——基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角[J].辽宁教育研究.2008(8):5-7.

[8]刘尧.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的问题、对策与发展趋势[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6):1-11.

[9]《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编.教育规划纲要辅导读本[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164.

[10]左清.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1.

[11]参见本课题的子课题研究报告“高等教育质量省级监控的历史回顾”.

[12]左清.加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省级监控[J].中国高等教育,2004(7):21-22.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549.

[14]薛天祥.高等教育管理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