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宁市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和未来取向

南宁市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和未来取向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南宁市现代农业现状及问题1.农业在南宁市的地位长期以来农业是南宁国民经济的基础。综上可见,南宁仍是农业大市,农业虽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但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令人担忧。

南宁市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和未来取向

一、南宁现代农业现状、问题和未来取向

(一)现代农业基本内涵和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1.基本内涵

从农业的发展历史上看,农业生产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3个阶段,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一个崭新的阶段。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提供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装备、现代管理手段、现代经营理念为支撑,以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支持保护为保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集产供销、贸工农于一体的多部门协调、各环节相衔接,由现代知识型农民和现代企业家共同经营,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一体化、多功能的农业产业体系。[18]

2.特征

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促进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可以说,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宽和延伸,农业的链条通过延伸更加完整,农业的领域通过拓宽,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1]

3.发展趋势

(1)生产的高科技化趋势

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是当前现代农业中最重要的技术。农业生产的高科技化,不仅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而且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遗传育种技术的革命,精准农业、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使得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产生极大变化,推动农业逐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方向转化。

(2)结构的高级化趋势

所谓农业结构的高级化,是指品质高、附加值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农产品在农业总体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农业结构的高级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产业层次上的结构高级化;二是部门内部的结构高级化;三是产品的品质不断提高;四是产品的上市时间均衡;五是充分利用国际市场转换资源。

(3)产品的高加工化率趋势

目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已不再是以初始产品的形式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而是经过了加工和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大大超过农业,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已远远超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农产品的加工率已超过90%,加工食品占食物消费总量的比重已达到80%。

(4)经营的一体化趋势

在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农业经营企业通过合同或协议的形式,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经营的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已经成为农业企业、农场、农业专业户等农业从业主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议价能力、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5)发展的可持续化趋势

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理解和支持,成为全世界共识和为之奋斗的共同纲领。可持续发展在农业上的反映就是“持续农业”的提出和发展。

(二)南宁市现代农业现状及问题

1.农业在南宁市的地位

长期以来农业是南宁国民经济的基础。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1316.12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203.19亿元,增长5.3%,占全市GDP的15.4%,农业增加值的增长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为5.7%。同年,广州农业增加值仅为GDP的2.04%、长沙为GDP的6.3%、成都为GDP的6.9%、昆明为GDP的6.5%,不论是与东部发达城市还是西部城市相比,南宁农业比重仍然较大,仍处于基础地位。2006~2008年,全市GDP年均增长率为16.03%,其中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7%,工业年均增长23.46%,服务业年均增长16.13%,显然,农业增长率低于工业、服务业,且增长缓慢(见表7-1)。

另外从南宁市农业增加值看,2006年南宁市农业增加值为134.38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于10位,2008年农业增加值为203.19亿元,位列第6,排名上升了4个名次,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在24位(见表7-2、7-3)。表明南宁市的农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虽然占有较重要地位,但农民人均纯收入偏低,农业的经济效益、发展质量均不理想,特别是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

综上可见,南宁仍是农业大市,农业虽在国民经济中占基础地位,但其发展速度、发展质量令人担忧。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必须加大现代农业的发展力度。

2.南宁市现代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表7-1 2006~2008年南宁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img31

资料来源:《南宁统计年鉴(2009)》

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委、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方针政策,农业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增强,农村各项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为南宁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按照中央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大了引导和扶持的力度,使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表7-3 2006~2008年部分省会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比较

img32(www.daowen.com)

资料来源:《南宁统计年鉴(2009)》

表7-3 2006~2008年全国部分省会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img33

资料来源:《南宁统计年鉴(2009)》

(1)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业装备条件显著增强

在自治区和南宁市财政的支持下,南宁市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近年来,南宁对“三农”投入大幅增加,南宁市财政投入逐年递增,从2004年起每年从市财政中安排2000万~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6~2009年,南宁市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5.7亿元支持新农村建设。各种财政支农资金的投入,重点支持了粮食生产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有力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生产性基础设施看,2008年南宁市有效灌溉面积为233.24千公顷,比2007年增加30.48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为169.7千公顷,比2007年增加了15.23千公顷。据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已经达到30%,高于广西11个百分点。从生活性基础设施看,截至2007年底,南宁通车行政村1383个,行政村通车率达99.21%;自来水受益村1193个,受益率85.58%;电话入村率也大幅提高,2007年末南宁市通电话的行政村达1367个,行政村通话率接近100%。

(2)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增强,农业科技水平稳步提升

农业生产的科技化是现代农业的鲜明特征。近几年,南宁市不断加快科技兴农步伐,农业科技支撑力进一步增强。全市每年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100多个,2008年全市围绕水稻玉米水果马铃薯桑蚕蔬菜等共引进、试种新品种55个,推广新技术20多项,其中,水稻、玉米、马铃薯实施“三免”技术面积205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工作取得突破,2008年完成推广10多个优良品种的示范推广,最高每亩单产达到840公斤,平均增产95公斤。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农业科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2008年,南宁市农机总动力达345.21万千瓦,各类拖拉机为84188台,各类拖拉机配套农具数量107982套,联合收割机1019台,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2008年全面推进“三避”技术应用,建立蔬菜“三避”技术推广示范720亩,辐射推广2500亩,初步形成了试验、示范、推广为一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加快了南宁蔬菜产业化进程。全市共推广“三避”技术140万亩。此外,还实施了“沃土工程”,共推广秸秆还田面积8万亩,实施配方施肥技术面积256.8万亩。农业的现代化的加快,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发展质量。

(3)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近年南宁市紧紧围绕做优做强优势产业,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带建设,特别是2005年,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决定》,使南宁农业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形成了优质粮、甘蔗、桑蚕、木薯、香蕉花茶、甜玉米、林木畜牧、水产等优势产业基地。2008年,南宁优质稻谷生产基地县(区)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广西的六分之一左右,成为广西重要的粮源基地;糖料蔗优势基地县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广西的四分之一;桑蚕产量占广西产量的三分之一多;木薯、食用菌成为广西第一生产基地;优质果蔬、茶叶中药材等产品也逐渐趋向规模化和区域化。同时,南宁市“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也不断发展。到2009年底,全市“一乡一业”发展比较明显的乡(镇)有3个,“一村一品”发展比较明显的村25个。横县横州镇获得广西“一乡一业”发展示范乡(镇),涌现了横县石井村(茉莉花)、横县云表社区(食用菌)、横县旺庄村(种桑养蚕)、宾阳县大罗村(小五金)、西乡金陵村(香蕉)等一大批闻名区内外的专业村。

(4)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

2008年,南宁市以“十百千万”行动计划载体,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增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后劲。经过近年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扶持,南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得到全面推进,截至2008年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达到100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自治区级20家。南宁市重点龙头企业数量和实力均位居广西第一,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实力雄踞榜首。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动下,优质粮、甘蔗、桑蚕、木薯、香蕉、花茶、甜玉米、林木、畜牧、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聚集,形成了南糖集团蔗糖产业龙头企业群、南宁市储备粮优质粮产业龙头企业群、明阳生化木薯产业龙头企业群、桂华茧丝绸桑蚕龙头企业群、广西金花茶业花茶产业龙头企业群、广西集盛食品甜玉米和食用菌产业龙头企业群、华劲林纸和丰林木业为主的林纸产业龙头企业群、皇氏乳业乳业龙头企业群,2009年以来涌现了广西万利来食品、广西金穗农业和振企农业等水果产业龙头企业群。南宁市农业龙头企业集群特色明显,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5)新的经营形式不断涌现,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

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有力地提升了农业的组织化程度,架起了农户通向市场的桥梁。各类合作组织(农协)的发展,使农民组织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为农户提供了一系列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改变了单家农户闯市场的弱势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难、卖难”问题,保护了农民的利益。近年,南宁市农村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预计到2009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共480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80家。主要有价格联动、“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会员约7万户、辐射带动263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涵盖种、养、加、销等领域,涉及水果、蔬菜、桑蚕、食用菌、畜牧、水产、林产等20多个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实现规模经营。通过统一服务,开拓市场,降低生产交易成本,扩大产品销路。通过建立利益联系机制,实现利润返还,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

3.南宁市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装备条件仍显落后

近年来,南宁农业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面大、资金量少,单靠财政投入无异于杯水车薪,农田、林网、路、渠、塘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仍显薄弱,农业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步伐较慢,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靠天吃饭的格局仍未根本改变。南宁大部分的农田实力工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标准低、配套差、后续投入不足,工程老化,年久失修,服务农业和抗灾的能力都不强。全市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虽然已经达到30%,高于广西11个百分点,但仍低于全国42.47%平均水平。由于农业科技经费投入不足,许多村级防疫员的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农产品加工升级率比较低,农业生产成本比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

(2)现代农业的产业化水平还不高

目前,南宁市部分地区仍存在主导产业地位不够突出,甚至缺少产业支撑,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缺少规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具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业综合开发和循环利用不足。目前,南宁特色优势农业产业还不够强,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还不够高,农产品多数还属于初加工,深加工、细加工比较少,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产品附加值低,链条短,经济效益不高。由于国家政策还未放开甘蔗等直接生产酒精,产业链条循环利用不足,企业自我平抑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还偏少,带动能力有限。目前,全市农副产品加工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足10%,而农业产业化发达地区一般要达到2∶1或更高。三是经营方式落后。南宁农业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市场化程度不高,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抗击自然和市场风险能力有限。品牌化经营滞后,特色农业优势还不十分明显。总体上,现代特色农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还较为滞后。

(3)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仍较低

南宁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几年的推进与发展,但效果还不好。总体来看,南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社会化服务程度仍不高,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经常跟不上,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企业间的利益连接关系不够紧密,大多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松散型组织,具有经济实体的合作社组织不多,难以有效组织农民从事生产、连接龙头企业和开拓市场。许多组织虽然得以成立,但由于经费、人员等多种原因,多数生产、经营户仍是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未能形成合力,甚至相互压价、拆台。由于宣传和示范力度也不够强以及农民的产业化意识淡薄,使目前加入会(社)员农户数总体偏少,还不到全市总农户数的10%,如西乡塘区虽然成立了11个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但加入协会的农民还不多。

(4)农业科技推广和创新能力不强

南宁总体农业技术服务意识不高,加上近年来农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功能削弱,导致农民技术培训难以组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目前,南宁基层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其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还比较弱,一些先进实用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很难得到普及应有。特别是甘蔗方面,由于研发能力薄弱,新品种自主研发选育严重滞后,传统品种新台糖系列虽已经种植多年,但已经出现品种退化现象,但种植面积已经占全市糖料蔗总面积的90%以上,前景堪忧。木薯方面,作为全广西第一生产大区,尚无专业科学研究机构与品种资源保护、选育、鉴定、繁育机构,木薯品种繁育与木薯产业的技术研发、推广明显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南宁木薯产业的发展壮大。

(5)农民素质较低,与发展现代农业差距较大

全市农民有中专高中学历的较少,初中以下的占据多数。种田劳动力中老龄化和少儿化现象日趋严重,文盲和半文盲仍占有一定比例。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这些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因品质不高而效益低下。政府尤其在如何提高广大农民崇尚科学、反对愚昧、移风易俗、文明生活的能力,提高农民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发展循环农业、建设生态家园的能力,提高农民掌握运用现代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生产管理和农产品经营、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农民向工业、服务业转产转岗和进城务工能力等方面都要做出更大更艰苦的努力。

(三)南宁市现代农业发展未来取向

由于地区之间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等存在差异,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和特点各不相同,不能照搬套用。针对南宁市农户经营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科技和劳动力素质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依靠农民自身积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特别是大规模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能力还十分有限、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任务十分繁重和农业投入不足等客观现实,南宁现代农业的发展未来取向应当是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商品化的现代农业。

——规模化种植。要根据各县(区)的实际情况,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通过特色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带头,使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带集聚。通过增加能源与资本投入、应用现代科技和工业装备、适度集中土地和强化组织管理,达到大幅度提高农业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集约化的投入生产要素,改变农业粗放经营的状况,使农业由粗放到集约,由劳动集约到能量、资金、技术、经营和管理的集约,有效提高资源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集约化经营。要通过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组织+农户”、“合作社+农户”、“专业市场+农户”等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一体化,农业与工业、商业、金融、科技等不同领域相互融合,城乡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大延伸,农产品市场半径大为拓展,逐步形成了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标准化上市的崭新格局。

——专业化生产。要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制造技术、工程技术、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讯技术、3S技术、航天技术等工业技术与装备的发展和工厂化管理理念的应用,提高专业化生产的装备水平;通过农业细胞工程、胚胎工程、基因工程、蛋白质(酶)工程及分子育种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从而使农业生产、保鲜、加工、物流、销售、消费的各个环节和过程,实现了机械化、工程化、设施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和工业化管理、企业化经营,极大地改善劳动工具、劳动条件与环境、延伸劳动空间、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农业向着精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商品化。市场经济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制度基础和前提。南宁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要走商品化的道路,即通过支持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培育现代物流新业态,广泛运用现代配送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农产品拍卖等方式,加快发展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使农业从生产成果到手段普遍商品化,各种中间产品、劳务和消费品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要素,包括各种农业机械、肥料、农药、兽药、良种等,农民的生活消费也普遍成为商品性消费,都进入大市场的交换领域,农产品商品率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农业打破内部物质循环的局限性进而实现物质的开放循环,从传统的自给性质农业转变为市场交换性质的现代农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