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宁市产业支撑城乡发展,实现集中集约集聚

南宁市产业支撑城乡发展,实现集中集约集聚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要把工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建设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协调起来,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培育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

南宁市产业支撑城乡发展,实现集中集约集聚

三、以产业支撑、集中集约集聚发展为根本路径

城乡统筹的核心是对产业和分配进行统筹,进而最终完成产业的集中、集约、集聚发展,分配也更加公平。城乡产业既有差别,又有广泛而复杂的内在联系,所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在深刻认识城乡产业之间的差别和联系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从而促进城乡产业的互动和融合,最终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就此而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并非要消灭城乡产业差别,而是要使城乡产业的效率差距尽可能缩小。要实现城市产业和乡村产业的统筹,构建统筹城乡产业支撑体系是非常重要的,其基本途径包括:提升城乡产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协调城乡产业分工并优化产业布局,强化城乡产业的关联性及以城乡市场为依托促进城乡产业发展。

(一)统筹提升城乡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城乡协调发展的产业支撑

城市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其对乡村产业的影响和带动能力。只有城市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才能吸引更多的乡村剩余劳动力,才能以强大的工业加工能力和市场扩张能力推动乡村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才能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装备农业、加快其现代化进程,才能为乡村农业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城乡产业要充分利用其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聚规模、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提升产业竞争力,培育、延长和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的集聚和集群。同时,要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积极发展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而乡村产业的高水平发展是城乡产业互动融合的条件和基础。乡村农业发展水平的提升,需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化水平,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手段机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生产管理企业化、生产组织集团化,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率。与传统农业多表现为简单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不同,现代农业还包含一系列的生产性服务,所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生产性服务不断注入,农业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过程。

(二)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

城乡产业统筹的最终目标是城乡产业的一体化,而非城乡产业的一样化,需要对城乡产业做出一定的分工和布局。农业、工业与服务业有其不同的产业特性,其产业布局也有特定的空间指向性,农业以乡村地域作为空间载体,其产业布局具有强烈的乡村指向性,而城市是以工业为代表的现代产业的集中地,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强烈的城市指向性。基于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城乡条件的差别,合理引导工业向城市集中布局,大规模发展现代工业,形成工业的集聚效应和集群效应,促进城市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加快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做好乡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乡村地域,主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以城市为消费市场调整农业的空间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根据各县(区)的产业基础及资源分布等情况,南宁市的产业布局如下表3-1、表3-2、表3-3。

表3-1 南宁市各县(区)工业发展布局调整表

img21

表3-2 南宁市各县(区)特色农业发展布局

img22

表3-3 南宁市各县(区)服务业发展布局(www.daowen.com)

img23

(三)强化城乡产业的关联性

要实现统筹城乡中“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工农互促、城乡共荣”的目标,需要做好城乡产业之间的关联。从城乡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城乡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以产品、劳务为纽带所形成的直接的技术经济联系,促进和强化城乡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可以逐步形成城乡产业的互动和融合。就城市工业与乡村农业之间的产品关联而言,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工业的市场和信息优势,鼓励和支持发展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强化城乡产业的关联性,以城市工业的规模化、市场化促进和带动乡村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另一方面需要根据城市工业的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种类,提升农产品的生产水平、技术标准和质量,以适应城市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就城市服务业与乡村农业之间的劳务关联而言,现代服务业由于具有强烈的城市指向性,其主体分布在城市地域,但乡村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转变需要注入生产性服务,而这要求城市服务业的服务设施、网络和节点向乡村地域的扩展和延伸。[12]

(四)以城乡市场为依托,促进城乡产业发展

城市产业发展依赖于乡村市场,乡村产业的发展也依赖于城市市场,实现城乡产业的互动和融合,需要积极开拓和发展城乡两个市场。一方面要积极巩固和开拓农村生活消费市场,调整工业和服务业产品的结构和档次,为乡村提供更多的适应乡村居民购买能力和消费习惯的产品和服务,从而使城市产业的市场空间得以稳定和扩展。另一方面要强化以市场消费为导向的产业发展理念,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开发农业新产品,提高农产品品质,扩大农产品市场需求,切实以城市消费市场带动和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乡村农业的发展要综合考虑城市消费特性、空间距离、交通运输条件等因素,调整和优化现代都市农业、传统城郊农业和大宗农产品的空间布局。

(五)推进“三个集中”,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产业布局与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工业布局,将全市各种开发区整合为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布局一些工业基础和资源要素较好的重点镇工业点,明确集中发展区和重点镇工业点的空间规模和产业定位,要求新上项目和技改扩建项目原则上必须进入工业集中发展区。同时要把工业发展与城镇体系建设和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协调起来,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要载体,培育企业集团,延长产业链,促进工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二是积极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努力实现农业现代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以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大户集中。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协调推进农民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围绕优势农产品,加快推进农用地规模流转,建设跨区域、集中连片的农产品产业化基地。三是鼓励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努力实现新型城镇化。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民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居住。中心城区实行农村与城市社区完全接轨,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新型社区,推动农民向市民转变;县城和中心镇按照城市社区标准建设城镇新型社区,解决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居住问题,推动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农村地区按照“因地制宜、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建设农民新居。

(六)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激励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

城乡二元结构使得城市与农村在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形成了资源配置上的“马太效应”,致使城市与农村的资源无法通过互补而促进双赢。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当前城乡投资环境、投资收益明显不对等的情况下,需要给予农村地区政策上的支持。一是要通过政策导向、组织保障、跟踪服务措施,促使农村有限的资金、人才、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和资源有效组合、合理配置,促进农户、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充分融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要鼓励和引导城市金融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和中介服务组织向农村拓展业务,为其发展提供各种贷款融资、信息咨询、科技指导、市场预测法律维权等方面的配套服务。三是要积极开拓农业农村发展资金的筹集渠道,引导社会资源投向农业农村。加快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四是规范土地税费管理,统筹土地税费收取和使用,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