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成果

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体化城乡发展大格局,成为南宁市把握现实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研究成果

一、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意义

南宁市辖青秀、兴宁、西乡塘、江南、良庆、邕宁6个区,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马山、隆安6个县。全市总面积22112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479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80平方公里。截至2009年底全市户籍人口达到697.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399万人,占全市户籍总人口的57.72%,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约38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55.2%。

近年来,基于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南宁市进入多种机遇叠加的快速发展时期[1]。南宁市地处中国华南沿海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东南亚经济圈的交汇中心,面向东盟各国,毗邻粤港澳,背靠中西部,具有沿海、沿边、沿江“三位一体”的区位优势。南宁不仅是便捷的出海大通道枢纽,更是中国与东盟各国友好往来的桥梁和窗口,是我国面向东盟的重要门户和“桥头堡”,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与东盟开放合作、维护国家安全和西南边疆稳定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多种客观原因,南宁市的发展层次还较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必须指出的是,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成为南宁市城市发展的“短板”,[2]城乡二元结构成为南宁市将区位优势转化为城市发展优势和经济竞争优势的瓶颈。目前,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一体化城乡发展大格局,成为南宁市把握现实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性选择。

(一)推动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多区域合作蓬勃兴起,特别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调结构上水平促改革,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南宁市不断迈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新步伐。南宁市是后发展、欠发达城市,加快发展的任务很重,科学发展的难度很大,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弱势,走扬长避短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发挥区位优势,走开放发展之路,要科学发展、富民为先,把富民作为最大的任务。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十分清楚,即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南宁市统筹城乡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走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道路,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格局。以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为依托,加大城镇化发展力度,引导产业集聚,发展产业园区,激发广大农村的发展活力,促使农村经济的繁荣。要以农村综合改革,特别是城乡改革联动为动力,创新“三农”发展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产业互促、资源互补、利益共享机制,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扶持农业农村发展,保障农民群众增收,解决“三农”问题。南宁市是农业大市,2008年全市农业人口占到72.68%,第一产业从业人员达53.61%,可以说,没有农村的科学发展就没有南宁市的科学发展,没有农村发展潜力的激发就没有南宁市的跨越发展,农村不发展和谐发展无从谈起,由此,统筹城乡发展对构建南宁市科学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意义重大。

(二)南宁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3]新农村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直面与破解“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两个趋向”的科学论述是对国内外建设经验的精辟总结,在全局的高度上为“三农”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逐步开启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时代。[4]

南宁市是农业大市,农业人口比重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5]但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人口非农化的任务仍然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在科学发展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推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促成农民增收,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值能力,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6]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激发农业和农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下,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三)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基础(www.daowen.com)

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是南宁市着眼于改革开放发展实际,着眼于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历史机遇,着眼于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城市的地位,对南宁市建设与发展的高起点谋划和战略性部署,具有规划科学性、战略长远性和现实指导性。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就是要把南宁建设成为在中国—东盟开放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区域内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就是要使南宁各方面的工作在全区起带头和示范作用,形成首善发展、首善地位、首善产业、首善环境、首善和谐,成为广西推进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快速发展的城市经济、日益扩大的社会活动、民族与西部地区的独特区位以及区域开放的竞争与合作对城市功能提出的新要求,是城市人类活动载体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拓展。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发展定位,特别是“三基地三中心”的功能区划,为南宁市发挥城市集聚效应提供了平台,将有力地促成人才、信息、资本、物质要素、技术等社会资源的高势能吸纳和高效率利用,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促使南宁市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建设各方面成为全区的排头兵,成为对接东盟市场的重要平台,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伴随着城市核心区功能的不断完善,核心区集聚或扩散资源要素效应,将引导或支配边缘区,最终谋求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7]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构建的大都市发展框架,一方面要求现有城市区域的功能提升和职能拓展,另一方面则是对城市边缘、特别是城郊、邻县等农村地域的辐射和带动。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与城市极化发展以及非农化、城镇化目标相契合,[8]其实质就是追求资源边际效益最大化,对城乡资源要素重新进行空间配置。对于这点在《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决定》中已有明确体现:要求提高城镇化水平,建设现代宜居城市,加快发展重点城镇和其他小城镇,推进六县县城建设,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就是要树立“大南宁”的发展意识,发展大城市、统筹大农村,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使农村为城市发展提供腹地、资源和市场,城市为农村发展提供资金、人才和技术,破解城市扩张引起的失业、贫穷等暂时性不稳定因素,有效地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整体发展的良好格局,确保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建设的快速、健康、有序推进。

(四)提升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南宁市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各项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给南宁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南宁市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中国—东盟博览会的长期举办地、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区位优势相当明显,在我国西南沿海对外开放和东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积极培育南宁市实体经济,形成三产互动机制,改善南宁市投资环境,实现南宁市城乡发展一盘棋,有助于其地缘优势的发挥,真正凸显南宁市的大通道价值。[9]

构建区域开放发展格局,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加强与长三角、环渤海、港澳台及国内其他区域的合作;另一方面,要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重点开拓东盟市场,积极拓展欧美、日韩、中东和俄罗斯市场。无论何种合作框架下,都离不开南宁市自身发展环境的优化,包括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合作空间的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有利于形成南宁市“一盘棋”发展格局,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发展新模式,从而壮大南宁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支持,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引擎与载体;有利于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延长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避免与东盟市场的同质竞争,从而有效地融入区域及国际市场;有利于南宁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进而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较快完成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激发人力资本价值优势,提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东盟市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激活广大农村的发展潜力,盘活农村资本市场,开发农村现有资源,使农村成为南宁市融入东盟市场的广阔腹地与战略基地;有利于优化和提升政府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统筹城乡资源、应对区域开放市场、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五)在全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党的十七大赋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内涵,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提出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基础的战略目标。《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充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在西部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南宁市作为广西首府和“首善之区”,理应成为全区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排头兵。

统筹城乡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10]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解决“三农”问题,从根本上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南宁建设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要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力度,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要注重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开发农业新技术、农产品新品种,培养一批科技含量高、环境效益好的农业优势产业。统筹城乡发展,要坚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两条腿走路,逐步形成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构建一体化的城乡社会管理与服务机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让全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实惠。走统筹城乡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遵循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力度,以统筹城乡发展为载体和路径,建成“岸绿、水清、物美、人和”的大南宁,确保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项事业的全面推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率先实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