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上科圣张衡的伟大贡献

中国历史上科圣张衡的伟大贡献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8“科圣”张衡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灾害群发期之一,东汉科学家张衡就生活在这个天灾频繁的不幸年代,在水、旱、蝗、冰、震等多种灾害中,他经历过多次地震。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1990年5月,严济慈先生也曾为张衡墓敬献题词:“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中国历史上科圣张衡的伟大贡献

58 “科圣”张衡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灾害群发期之一,东汉科学家张衡就生活在这个天灾频繁的不幸年代,在水、旱、蝗、冰、震等多种灾害中,他经历过多次地震。在他27岁以后的20年中,地震几乎每年都要发生一次。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江河泛滥、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根据史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形似酒樽(zūn)”,上有隆起的圆盖,仪器的外表刻有篆文以及山、龟、鸟、兽等图形。仪器的内部中央有一根铜质“都柱”,柱旁有八条通道,称为“八道”,还有巧妙的机关。仪体外部周围有八个龙,按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布列。龙头和内部通道中的发动机关相连,每个龙头嘴里都衔有一个铜球。对着龙头,八个蟾蜍蹲在地上,个个昂头张嘴,准备承接铜球。当某个地方发生地震时,樽体随之运动,触动机关,使发生地震方向的龙头张开嘴,吐出铜球,落到铜蟾蜍的嘴里,发生很大的声响。于是人们就可以知道地震发生的方向。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134年12月13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当时在京城(洛阳)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责怪地动仪不灵验。没过几天,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地区)有人飞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www.daowen.com)

据学者们考证,张衡在当时已经利用了力学上的惯性原理,“都柱”实际上起到的正是惯性摆的作用。同时张衡对地震波的传播和方向性也一定有所了解,这些成就在当时来说是十分了不起的,而欧洲直到1880年,才制成与此类似的仪器,比起张衡的发明足足晚了一千七百多年。

天文学方面,他发明创造了“浑天仪”,是世界上第一台用水力推动的大型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上面刻着日月星辰等天文的现象。据说什么星从东方升起来,什么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浑天仪上看得清清楚楚。他还著有《浑天仪图注》和《灵宪》等书,画出了完备的星象图,提出了“月光生于日之所照”的科学论断。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完备的地形图,并研制出了“记里鼓车”、“掼车”等。在数学方面,他著有《算罔论》,并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66和3.1622之间。在1800多年前就能有这样精确的计算,不能不使人们感到惊叹。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出了“候风仪”,是一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1000多年。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ɡuī,日影器)、活动日历等。

张衡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做出的伟大贡献,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也是留给整个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1956年10月,郭沫若先生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1990年5月,严济慈先生也曾为张衡墓敬献题词:“精仪揭天地,科圣著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