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的时代
深刻的变革,代表各阶级、层、各派政治力想家,都希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西汉初年的司马谈把诸子百家概括为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西汉末年的刘歆(xīn)又概括为儒、墨、道、名、法、阴阳、农、纵横、杂、小说十家。这十家中,除了属于文学的小说家、讲合纵连横的纵横家、讲君民并耕和农业技术的农家以及综合各学说的杂家,主要的是儒、墨、道、法、名、阴阳六家,尤以儒、墨、道、法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但儒家学派在孔子之后发生分裂,战国中期时孟子成为代表人物。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zōu)国人,三岁丧父,孟母三迁,最后搬到学宫附近。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加上孟母严格的管教,孟子小小年纪就懂得刻苦学习,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孟子拜孔子嫡孙的门徒为师,深入学习儒家思想,被誉为“亚圣”。孟子先在齐国的稷下学宫讲学,凭借他的博学和口才很快获得了学子们的拥戴,孔子门下求学之人纷至沓来。孟子成了当时稷下学宫最有影响的学者。后来,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仁政”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王道”。他对齐国实践他的思想寄予厚望,多次到齐国与齐宣王辩论,他告诉宣王:“你的目的是要开辟疆土,当中国的首领,而你的办法是扩军备战,危及臣民,结怨诸侯。以你的所作所为,想要达到你的目的,就好像爬到树上而想抓到鱼,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尽管孟子苦口婆心,用了生动的比喻来开导,但齐宣王仍没有实施“仁政”的诚意。周游列国而未能实现理想,孟子决心著书立说。他和弟子万章等人著有《孟子》七篇,记录了他的思想与言行。孟子儒家的代表人物还有荀子。荀子名况,时人尊他为荀卿,赵国猗(yī)氏(今山西安泽)人。十五岁来到齐国,此时正是稷下学宫最为繁盛的时期,学者云集,荀子立即被孟子、邹衍等各位博学、善辩、敏捷的学者所吸引。敏而好学的荀子在这样的环境里迅速成长,不久也能像著名学者一样,自由地登坛演说,并且越来越受学子们的欢迎。后来,荀子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就是校长),后来遭遇排斥去了楚国,被楚相春申君任命为兰陵令(今山东省苍山兰陵镇一带的地方官),春申君死后荀子也被罢免,但年老的荀子决定留在兰陵,著书立说,教授学生,使自己的思想得以流传。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入室弟子。孔子的中心思想为“仁”,孟子的中心思想为“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的行为规范。荀子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想满足欲望,若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发生争执,因此主张人“性本恶”,须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使人格提高。因此,他打着尊崇礼制的旗号,在礼制的基础上,以才智高下把人分为四等:第一等是大儒,先知先觉的人。如天子,三公。第二等是小儒,后知后觉,奉法守法的人,如诸侯,大夫,士。第三等是众人,不知不觉的人。如工农商贾。第四等是奸人,杀无赦。荀子在这种人伦观思想上建立了自己强调等级,尊崇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成为一种帝王之术。荀子最著名的两个弟子韩非和李斯,他们都荀子是荀子的性恶论和等级思想的传人。荀子改造儒家思想,综合了法家和道家思想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家思想更加适应社会的需要。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的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www.daowen.com)
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他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他以“兼相爱、交相利”的原则作为拯救天下的药方。公输般(即鲁班)为楚国制作攻城器具“云梯”,准备攻打宋国,墨子闻讯立即从齐国赶往郢都拜见楚王和公输般,宣传“兼爱”、“非攻”的道理,劝说楚国不要攻宋,并和公输般比试攻防战具的效能,使公输般甘拜下风。墨子最终用自己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阻止了一场不义战争的爆发。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授课笔记编撰而成的,书中的思想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墨子益和要求,是一本反映人民思想的哲学书。墨家徒众组织纪律严密,成员大多出身社会下层。首领称“钜(jù)子”,专事论辩的称“墨辨”,专事正义武装行动的称“墨侠”。战国后期继续从事墨学研究的称后期墨家;专事武装行动的则游离出去,演变为秦汉时的游侠。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道家的理论奠基于老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周。庄周是宋国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比孟子的年龄略小,作为宋国管理漆园的小官,生活经常得不到保障,时常要向他人借粟,弄不好还会发生漆中毒。但庄子好学,以恣肆(zì sì)汪洋的文笔著书十余万言,是继老子之后又一位杰出的道家思想家。楚威王得知庄子的贤能,就先后派了两拨人重金聘请庄子到楚国当官,他都没有接受。他情愿终生不仕,无拘无束快乐地活着。庄子一生洁身自爱始终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他老子继承并发扬了老子的道家思想,来说明“万物与我为一”的道理。相传,庄子妻子过世时,他鼓盆而歌,庆祝妻子返回到初始无生的大自然。庄子的文字汪洋恣肆,意象雄浑飞越,想象奇特丰富,情致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期,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成为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对后世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中、文学史上都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后人在思想史、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庄子作技巧上受《庄子》影响的,可以开出很长的名单,以第一流作家而论,就有阮籍(ruǎn jí)、陶渊明、李白、苏轼(shì)、辛弃疾、曹雪芹等,由此可见其影响之大。
法家学派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的代表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是荀子的大弟子,与李斯同学,出身于韩国的贵族家庭。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韩非目睹战国后期韩国的积贫积弱,多次上书韩王,希望改变当时治国不务法制、养非所用、用非所养的情况,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子》一书是他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成果,吸取法家不同流派的长处,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反对儒家的“礼”,反对贵族垄断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世袭特权,要求土地私有和按功劳与才干授予官职。这为后来建立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强调兴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取得兼并战争的胜利。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在秦国备受重用,引起了秦相李斯的妒忌,李斯等人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终因他是韩国宗室,没有得到信任,被投入监狱,最后被逼自杀。韩非虽死,但他的思想却在秦始皇和李斯手上得到了实施,为中国封建统一事业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愧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思想家。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思想文化韩非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