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字是什么意思?
把它拆开来一看,原来是一个“田”字和一个“力”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一个在田里干活的劳动力。
要种田,得要有力气才行。
以前氏族部落里主要依靠打猎和挖植物根茎、采集野果过日子。打猎在当时就是碰运气。运气好,抓住一头野兽,大家都能有肉吃,运气不好,没打着野兽,反被野兽咬伤或咬死,也是很常见的。但挖植物根茎,采集树上的果实,相对就安全和稳妥一些。那时候到处都是大森林,要想挖多少都会有把握。这样的事情,妇女就能干,不需要男子汉的大力气。加上照料部落里男女老少一大堆人的生活,都需要妇女担当,所以女性的地位非常高,这就形成了母系氏族社会。
自从原始农业萌芽后,社会就渐渐变样了。好好种庄稼,就能解决好多人的吃饭问题,生活也相对安定。但种庄稼需要长年累月辛辛苦苦地在田间劳动,没有力气是不行的。妇女承担不了这样沉重的体力劳动,只能依靠身强力壮的男子汉。谁对部落的贡献大,谁的地位就高。男子的地位一天天高起来,妈妈就让位给爸爸,于是,母系氏族社会就渐渐演变成了父系氏族社会。
这个变化大约发生在5500年到4000年前,整个部落的生活由此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爸爸在田里干活,妈妈在家里烧饭、带孩子,还要做些养猪、纺织等辅助劳动,“男耕女织”的景象从此出现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也因此逐渐下降。
这种男尊女卑的现象在坟墓里也有体现。在一些夫妻合葬墓里,爸爸总是躺在正中间,身边有石铲、骨鱼标和骨匕,佩一对象牙琮(cóng),妈妈十分委屈地蜷着身子,躺在爸爸旁边,手里仅仅握一颗獐(zhāng)牙,仿佛是一个附属于他的随葬品。即便有个别妈妈的随葬品多于爸爸,其物品也大多是纺轮、骨针、骨锥(zhuī)、石磨棒等家务劳动工具。以男性为墓葬主体和男性随葬武器及生产工具、女性随葬家务劳动工具的迹象表明,男性和女性的社会分工在4000年前就已十分明显,女性的从属和依附特征也显示了母系和父系社会的消长转化。
此时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生产力比过去大大提高了。(www.daowen.com)
这时候的石器制作得更加精致,不仅有挖土、收割的工具,还出现了施肥的工具。为了种好庄稼,人们还学会了挖掘灌溉渠、开凿水井。有了水和肥料,种好庄稼就更有保障了。
这时候的人口少,种的粮食产量比以前大大增加了。考古学家发现,当时的收割工具比耕作工具多得多,许多村子里都有储藏粮食的地窖,还发现了许多专门用来喝酒的罐子和酒杯。这必定是当时的粮食吃不完,才储藏在地窖里,还有用来发酵酿酒的。
这时候不仅粮食产量大大提高了,农作物种类也丰富了。在一些遗址里,发现了芝麻、花生、蚕豆、甜瓜籽,人们吃的东西越来越丰富了。
这一时期陶器的制造技术也大大提高了,制造出了比以前的彩陶更加精致光亮,又很耐用的黑陶。有的陶片薄得像蛋壳一样,叫做“蛋壳陶”。还有一种特殊的白陶,已经有了一些后来的瓷器的苗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候已经发明了红铜,做成了一些铜刀、铜锥,还出土了一面亮晶晶的铜镜子。
建筑技术也有很大进步,学会了用土坯垒墙盖房子。考古还发现了当时的石灰窑,证明当时已经懂得使用石灰了。
人们当时还能饲养马、牛、羊、鸡、狗、猪,“六畜”齐全。原始畜牧业已经从原始农业里分离出来,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没有多久,原始手工业也独立出来了,实现了第二次大分工。私有财产越来越明显,原始商业活动也出现了。
“爸爸当家”的时代,的确比“妈妈当家”的时代进步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