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意识流小说中的指称形式与语篇结构

意识流小说中的指称形式与语篇结构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语篇指称的系统功能还是认知研究,都将自然语篇中的指称现象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并没有过多地涉及虚构类文本中的指称现象。其中最主要的挑战集中在对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关联的客观性上。指称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语言现象,毫无例外地也与小说文本叙事形式及主题意义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认知主体的认知规律正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意识流小说中的指称形式与语篇结构

上一章中,我们主要回顾了语言学界对语篇指称的系统功能及认知研究,并依据可及性、当前话语空间、心理空间等基本的认知概念对一些特殊的语篇指称形式做了详细的认知阐释。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语篇指称的系统功能还是认知研究,都将自然语篇中的指称现象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并没有过多地涉及虚构类文本中的指称现象。

语言作为虚构类文本的主要载体,其使用虽然会受到文本叙事、作家风格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其最基本的表意功能并不会因此而削弱。文学文体学便是将语言学理论应用于文学研究的一门学科,该学科集中探讨作家如何通过对特定语言形式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可以被视为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桥梁。20世纪70年代,西方文学文体学将较多的注意力转向小说文本分析,并出现了诸如“逐层推进法”“逐句推进法”“段落比较法”等不同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虽然丰富了小说文本的主题意义,但是也受到一定的挑战。其中最主要的挑战集中在对语言形式与文学意义关联的客观性上。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知名文体学者申丹认为要想证明二者间的客观性,首先有必要对文学文体分析过程的不同层次进行重新剖析,并重新将文学文体学的文体分析分为语言特征、语言特征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及语言特征以心理效果为桥梁在特定的上下文中产生的主题意义或美学效果。这一全新的划分方式不仅强化了原来被文体学家们忽视的“语言特征所产生的心理效果”,还明确了语言特征对于文学文本主题意义的作用,即语言特征通过产生一定的心理效果,并以心理效果为桥梁最终作用于主题意义。(www.daowen.com)

指称作为小说文本的重要语言现象,毫无例外地也与小说文本叙事形式及主题意义间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认知主体的认知规律正是将二者联系起来的桥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