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助力工业发展有利条件一览

助力工业发展有利条件一览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支撑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交通网络遍布城乡金塔县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立体化运输网络基本建成。棉花种植成为支柱产业金塔县光热水土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棉花,悠久的植棉经验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促进了棉花优质高产。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金塔县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卫生条件大为改观1993年,金塔县医院被评为甘肃省首批二级甲等医院。

助力工业发展有利条件一览

支撑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交通网络遍布城乡金塔县民航、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立体化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兰州酒泉─金塔─鼎新飞机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为一条联网配套的旅游干线;北京─鼎新飞机场─金塔─酒泉─嘉峪关─敦煌形成纵横贯通的交通枢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鼎新飞机场─金塔上元、石泉子火车站与兰新铁路线接轨;敦煌─嘉峪关─酒泉─金塔─额济纳旗策克口岸成为亚欧大陆桥的一个分支。214省道、酒航公路纵贯县境,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连接辐射各乡(镇)、村,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县、乡(镇)、村主干道路全部硬化,乡(镇)通油路,村组通班车

邮电通讯快捷发达金塔县以长途通信数字通信、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和大容量程控交换机为尖端的全方位、立体化的电话通信网基本形成,电信、移动、联通、因特网“四网”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城镇农村的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有线无线结合的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直接接入国际、国内因特网,向社会提供国际国内互联网业务、分组交换、数据通信会议电视等服务。创建了农村信息化“金塔模式”,成为全国信息网络示范县和甘肃网络第一县。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金塔县是甘肃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县,县城内有建筑新颖的四大住宅新区和政治文化中心、商贸交易中心及金融、保险、医疗、供电等服务中心,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城市新格局。在远离人居生活环境地段,建起了金鑫、西川、北河湾三大工业园区。

现代农业优质高效

金塔县是个农业大县,农业在农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

种植业科技含量高1990年至2011年,金塔县围绕农业提质增效,农民致富增收,农产品竞争增强的思路,初步培育起以棉花肉羊番茄为主的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基地和日光温室、对外制种、花卉、药材、水产养殖为主的五大新兴产业基地,形成种、养、加,产、购、销,农、工、商一条龙的经营体制,推动种植业向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以杂交棉、制种棉为主体的产棉基地;以温室蔬菜、制种、花卉、酱用番茄为主的新兴产业基地;以温室花卉、托鲁巴姆嫁接茄农业基地和酒泉市最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生产制种基地初具规模。所产棉花、甜菜、孜然、豆类、瓜果等5大类90多个品种,产量稳定、品质优良。金塔县8个品种的脱水蔬菜、6个系列的脱水果蔬脆片、“金穗”牌面粉、“金星”牌胡麻油、“金雪”牌成品黑瓜子等产品名优价廉,远销国内外。2011年,金塔县建设日光温室小区,新建日光温室,发展大弓棚,并逐步调整结构,向新、特、优目标稳步迈进。

棉花种植成为支柱产业金塔县光热水土条件适宜大面积种植棉花,悠久的植棉经验和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促进了棉花优质高产。2004年,金塔县种植棉花28.2万亩,总产皮棉59.34万担,亩产皮棉110.6公斤,棉花总收入4.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8%。农民人均植棉收入279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5%。金塔县成为甘肃省第一产棉大县,名列全国百强产棉县第54位。2004年至2011年,金塔县在棉花种植上,大力推广植棉新技术,亩产皮棉96.3公斤。棉粕饲料蛋白、优质脱绒棉种、气流纺纱等生产线投入运营,提高了棉花的深加工、精加工能力,棉花生产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林果产品享有盛名金塔县在林果业发展上推广林草、枣粮和林药三种模式。至2011年,金塔县建成鼎新片优质大枣基地、金塔片葡萄长廊基地和优质梨基地,经济林成林面积约6万亩。2011年,金塔县果品早酥梨、苹果梨、锦丰梨、砀山酥梨,色泽鲜艳,皮嫩肉厚,口味纯正,产销东北及沿海地区。以无核白、黑扎玛特及红、黑提子为主的葡萄系列和以紫姻肉桃、蟠桃、油桃、李广桃、李广杏、曹杏、凯特杏为主的桃杏系列,皮薄肉厚,汁多味甜。甘草麻黄、白花、红花、苁蓉、锁阳等名贵中药材,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名,被视为稀世珍品,畅销不衰。

规模养殖效益提高金塔县在发展畜牧业上推行良种、良料、良法、良舍、良医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养殖。1990年至2011年,金塔县先后组织实施瘦肉型猪杂交改良、商品猪基地培育、塑料暖棚饲养畜禽、饲草青贮氨化、黄牛冻配改良、褐壳蛋鸡、三元杂优猪推广、家畜胚胎移植和人工授精等技术,全面推广应用“33151”等高效养殖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业从“增量”到“增效”的重大转变。2011年,金塔县有万元以上规模养殖户3508户,饲养骆驼、牛、马、羊、猪、鸡、兔及珍禽等50多个品种。全县肉类总产量1.5万吨。

社会各业欣欣向荣(www.daowen.com)

科技兴县硕果累累金塔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和“星火计划”、“攻关计划”,推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快了县域经济发展,提高了经济效益。农业上以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为重点,地膜覆盖、立体种植、模式化栽培、设施农业、节水灌溉、生物滴灌、新品种引进等新技术措施的组装配套水平大大提高;工业上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开发为重点;氧化球团、番茄酱、加气混凝土、新农具新产品填补了金塔县空白。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金塔县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大力发展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全面普及义务教育。2011年,金塔县城乡学前教育普及率及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为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分别达到100%、98.6%、100%、98.3%,初中各科优秀率34.86%;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53.33%。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金塔县重视文化、广播、电视、体育活动阵地建设,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形式多样。1999年,金塔县被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甘肃省文化先进县。至2011年,金塔县基本形成以县文化馆为龙头,乡镇文化中心为基础,村文化室为前沿的三级文化网络,实现了乡(镇)有中心、村有站、组有室的小康文化建设目标。广播电视网络实现了金塔县光缆与甘肃省主干网贯通的目标;数字电视和农村信息网络化建设进展良好。

卫生条件大为改观1993年,金塔县医院被评为甘肃省首批二级甲等医院。1996年,金塔县医院荣获国家级“爱婴医院”。2000年,金塔县急救中心成立。2011年,金塔县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0个,有床位395张,卫生技术人员796人。全县100%的村拥有医疗点,有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4人。初步形成门诊治疗、预防保健、卫生监督、健康教育、科研培训、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一网多用的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障的目标。

文物保护利用进展有序金塔县是甘肃省文物资源大县之一。至2011年,全县共有文物景点299处,县境内有大湾城、地湾城、肩水金关3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缸缸洼、火石梁等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金

塔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藏品5件,二级文物藏品9件,三级文物藏品39件。

旅游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金塔县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旅游名县之一。县境内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全国AAA级水利风景名胜区鸳鸯池水库、万亩原始胡杨林东晋古建筑金塔等旅游景点与神舟揽月、宝塔凌云黑河环流、碧湖映日、金关古韵、高庙清钟、林涛秋望、石城春晓等八大景观交相辉映,初步形成以肩水金关、汉长城为主的古文化研究区;以金塔寺、三元道观为主的宗教文化观光区;以“三湖一溪”为主的自然风景区;以金塔县城至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主干线的边塞风光游览区;以三合生态园为主的观光农业区等五大旅游区。

人民生活步入小康

农村小康住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金塔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居民生活逐步改善。至2010年,金塔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35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万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22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276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22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33.64%,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40.43%;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0.7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6.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日摄入热量2693大卡,人均日摄入蛋白质81.9克,人均日摄入脂肪70.5克,基尼系数0.26。农村居民人均日摄入蛋白质102.8克,基尼系数16.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7%,城市人均公共绿化面积10.8平方米。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2.05‰;政策性生育率99.54%。已通汽车的行政村比重100%。城乡饮用水达标率分别为100%和54.65%。用电农户比重100%。城镇家庭电脑拥有量36.7台/百户,农村家庭摩托车拥有量99辆/百户,居民生活由基本小康向富裕型小康逐步迈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