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金塔:探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瑰宝

金塔:探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瑰宝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1957-1966年,是金塔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前进的十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15年左右在钢铁产量上超过英国的口号。

金塔:探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瑰宝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

1957-1966年,是金塔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曲折前进的十年。在这十年的时间里,从整党整风到“反右”斗争,从“大跃进”到人民公社化运动,从经济的整顿恢复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金塔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成就与失误并存的曲折历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业生产大跃进1957年11月,中共甘肃省委通过了《甘肃省十二年农业发展规划(修正草案)》,根据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共甘肃省委扩大会议“苦战三年,基本改变甘肃面貌,实现四十条和十二年指标,一年完成,三年过河,五年跨江”的精神,金塔县召开了规模空前的三级干部扩大会议,与会人员在各地提前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形势鼓舞下,采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方法,大反所谓“右倾保守”思想,修订通过了不切实际的十二年远景规划,使1957年反右派运动之后滋长起来的“左”倾思想,由政治思想领域蔓延到经济领域。1957年12月,金塔县确定了1958年计划粮食平均亩产250公斤以上,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和千军万马齐上阵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开展了规模空前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积肥运动、深翻改土、合理密植、工具改革等热潮。1958年1月,全国各地吹响了“大跃进”的号角。1958年春,金塔县召开了大跃进动员大会,工农业生产一时出现了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形势。工业方面,贯彻中央双反(反浪费、反保守)精神,掀起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制订了地方工业“跃进”计划,社社兴办小工厂。1958年工业总产值要比1957年提高50%以上,两年翻一番,4年赶上5年超过农业总产值。随后,浮夸风和瞎指挥迅速蔓延起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无雨大增产,大旱大丰收”等不切实际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口号屡屡见诸报刊、广播和党政机关文件之中。1958年3月至4月,中共张掖地委、张掖专署根据中共甘肃省委、省人民委员会不断修订提高的工农业生产指标,对全区“大跃进”工作进行评比、排队,致使各县连续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批判右倾保守,层层修订生产计划,不断调整“跃进”指标,经济工作中的急躁冒进情绪与日俱增,“大跃进”气氛越来越浓。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中共八届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认真贯彻执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争取15年或者在更短的时间内,在主要工业产品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全国各条战线再次掀起“大跃进”高潮。金塔县按照省、地委指示,开展了规模巨大的宣传活动,采用说、唱、写、画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八届二次会议精神。号召广大干部群众,破除迷信,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开展技术革命,把推动工农业生产和全面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大跃进”最重要的任务。金塔县委召开“大跃进”促进大会,评选出开展“大跃进”以来各条战线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模范个人,树立标兵,以模范和标兵为榜样,开展“力争上游、反对下游,多快好省、反对少慢差费,大胆创奇迹、反对右倾保守劳动”为主题的竞赛活动。

1958年6月16日,金塔县主要领导参加了中共张掖地委召开的四级干部会议。会议以总路线为主题,再次批判了“右倾保守”思想,继续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和计划。地委要求各县领导要彻底解放思想,大胆破除迷信,批判“三风”(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五气”(官气、暮气、阔气、骄气、娇气),组织领导好工农业生产。会议期间,金塔县组团参观了地委举办的工业、农业、文教卫生、财贸、交通运输、政法六大战线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展览。会后,再度掀起“大跃进”高潮。在工业“跃进”计划方面,提出了“大力发展地方工业,提前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口号。1958年4月5日,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对支援发展地方工业作出规定。要求充分发挥国营工业和现有地方工业的作用,以分区指导、系统负责、以大帮小、制造设备、培训人员等方式,在短期内建成一批新厂矿。5月上旬,中共甘肃省委召开地方工业工作会议,号召各县、乡社大办工厂。此后,地方工业上的“高指标、浮夸风”盛行起来。1958年,金塔县提出“土洋结合,抓紧进度,分秒必争,因地制宜,遍地开花”的口号,掀起大办小型地方工业的高潮。一时间全县各地创制、试制出了许多新产品,新建、扩建县、乡、社厂矿。为解决资金问题,县、乡、社分别开展了工业集资运动,向群众筹措,甚至连猪、羊、树木、砖瓦都作为集资折款搞工业,实际上是搞了“一平二调”。

1959年,金塔县开始开展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竞赛活动,1960年第一季度开展了“开门红”、“月月红”活动,第二季度开展大战“红五月”活动,第三季度开展为“七一”和国庆献礼活动。同时,为了实现高指标,首先是盲目增加投资,工业生产的盲目发展,必然要求更多的人力投入,结果占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造成农业生产的萎缩。其次,大力兴办“小土群”、“小洋群”运动,提出“五小成群”(即小煤窑、小铁矿、小高炉、小转炉、小铁路)的口号。很多地方还要求兴办小化工、小水泥、小机电等,掀起了一个“以大搞半机械化、机械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浪潮。到1960年2月,金塔县冶金煤炭、机械、电力、轻工、建筑等部门的几十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赶上了全国先进水平或全省先进水平。工业“大跃进”造成的严重浮夸、乱改乱攀现象,不仅使国有资源和社会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而且助长了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风气的蔓延。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大炼钢铁”运动1957年11月18日,毛泽东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提出15年左右在钢铁产量上超过英国的口号。12月上旬,刘少奇副主席代表党中央在中国工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了这个口号;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又改为在今后5年或稍长时间赶上或超过英国,15年或稍长一些时间超过美国。这使我国的经济建设,由发展优势战略转变为赶超战略,这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科学技术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显然是不具备条件的。此后,中央把1958年的钢产量指标,由原定620万吨,增加到850万吨。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决定: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以钢为纲”成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但截至8月底,全国钢产量只完成450万吨,这就意味着要在4个月内完成全年64%的任务。于是任务指标上传下达,要求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采用大搞群众运动,“大兵团作战”,各行各业支援,以及土洋结合,小土炉、小高炉遍地开花的办法,掀起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中共甘肃省委召开紧急电话会议,强调:“进一步解放思想,扫除一切障碍,来一个钢铁生产‘大跃进’”。1958年8月20日,中共张掖地委召开各县(市)委书记电话会议,向各级党委发出紧急指示,要求年内必须完成25万吨钢铁的冶炼任务。8月23日,地委又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各县在9月10日前“炉炉出铁,遍地开花”。于是城乡职工、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组成一支钢铁大军,掀起了一个大炼钢铁的高潮。出现了白天列队上山砍树挖煤,寻找矿石,黑夜灯火通明,号声不绝,村村无闲人,户户炼铁忙的壮观场面。

金塔县成立了钢铁生产指挥部,由县委书记挂帅,建立小土炉、小高炉,组成浩浩荡荡的采矿和运输大军进山找矿,动员群众回收废铁,掀起大炼钢铁的高潮。为寻找原料,开展了收购废钢废铜的突击运动。县乡书记挂帅,全党动员,全民发动,昼夜搜寻,家家被翻箱倒柜,有的地方甚至提出“掘地三尺,搜集钢铁”的口号。短短半个月时间,各县收集到几百万公斤废铁,几十万公斤废铜。其中,一些地方把群众用的锅盆等炊具也当做废铁收购,多数地方都发生了硬摊硬派、强迫命令现象。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运动广泛发动起来了。为实现钢铁生产“大跃进”,金塔县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一是“以钢为纲”,一切人力、财力、物力均以钢铁生产为中心。各级党政领导要服从这个中心,不准与钢铁生产闹矛盾,并及时地逐级召开生产计划会,人人订计划,层层订计划,逐级提出加快钢铁生产的行动计划;二是抓思想整风,以整风促生产,运用大鸣大放大字报的办法,充分发动群众,把群众的智慧挖掘出来;三是狠抓技术革新,贯彻土洋结合的方针,发挥群众智慧,克服一切困难,加快钢铁生产速度;四是加强统筹安排,工、农、财贸等各业全力支持大炼钢铁,农村、机关、学校、厂矿参加大炼钢铁;五是开展插“红旗”,放“卫星”评比竞赛活动;六是成立钢铁生产领导小组,组织钢铁生产兵团,开展大会战,逐周逐月检查生产进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广经验。当时虽然物质基础和技术水平都不具备,特别是广大群众根本没有接触过炼钢炼铁过程,但由于党组织在群众中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广大群众又有改变落后面貌的愿望,所以很快掀起了大炼钢铁的高潮。1958年8月,金塔县开始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全县城乡职工、农民、学生和机关干部、部队共有1.6万余人组成了几十个钢铁大军,抽调汽车、胶轮车、牛车、骆驼车、骆驼、毛驴投入运输,开挖矿石3.95万吨,建炼铁、炼钢土炉1692个,产铁4412.25吨,钢139.75吨,所产钢铁均属废品,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1958年8月6日,《甘肃日报》以“土洋结合快如风,铁水横流遍地红”为题报道:“酒泉县由主管副书记安骏带领30名干部和1000多名工人到北山,发现了新的铁矿区,大炼钢铁。”这个新的铁矿区,就是酒泉、金塔协作炼钢、炼铁、炼焦炭的大本营——“芨芨台”。很快5000多人的炼铁大军涌进了这个深山老岭,采矿的、挖煤的、建炉的、修路的、炼焦炭的、运矿石的,昼夜不停,加班加点。有人曾形容这一场面是:“白天一片人,晚上一片红,车似流水马如龙,昼夜乐曲奏不停。”四个多月过去了,总算超额完成了炼铁任务,但都是“烧结铁”,只能送到“小酒钢”去回炉。9月7日到9日,县委召开全委扩大会议,学习中央北戴河会议精神,提出坚持“小土群”的生产方针,制定了全县完成炼钢3500吨的任务。全县组织了8600人的采矿炼铁大军,几乎占到全县农业劳力的三分之一。抽调大批车辆和牲畜,按军事化方式编制,分五路进山,寻矿建炉。由于大量劳动力被抽走,造成农业生产劳动力严重不足。12月19日,县委《金塔县1958年钢铁生产总结报告》总结说,截至12月15日,全县生产铁(含铁75%的烧结铁)4412.25吨,完成计划的220.16%;炼钢139.75吨(大部为废旧钢铁回炉),占任务的69.88%,回收废钢铁415.5吨。开采矿石39542.7吨,生产炼焦煤44147吨,原煤17600吨,焦炭18417吨。炼钢铁先后投入劳力5900人次,汽车38辆,其他车辆5000辆次。厂矿农村相应开展了“拔白旗、插红旗、放卫星”活动。其中,“拔白旗”422人,后来事实证明是打击了一批说真话和坚持真理的干部群众。

为了进一步掀起大炼钢铁的新高潮,根据中共甘肃省委1958年10月3日电话会议精神,中共张掖地委于10月5日在酒泉召开了各县委第一书记紧急会议,确定了在钢铁生产上组织波浪式、跃进式前进的指导思想,即五天组织一个战役,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地搞,并以跃进带动缓进,以战役的胜利带动日产步步提高为指导思想,计划十月份完成生产生铁4万吨,争取完成5万吨。计划10月5日产500吨(据称实际完成528.48吨),10日产1000吨,15日产5000吨,20日、25日、30日各产1万吨。金塔县为了完成任务,钢铁指挥部在全县党政军机关和干部中,号召捐助旧棉衣、皮衣和旧鞋袜等实物,支援钢铁战士。组织商业服务部门到工地供应生活用品,缝鞋、补衣、理发等。商业部门在保证完成国家皮毛收购任务的前提下,将多收部分组织加工,做成皮大衣供应钢铁战士。要求各人民公社除负责钢铁战士的吃饭外,每月发给3元零用钱。要求邮电局和书店把书报及时送到钢铁战士手中。县组织剧团和电影队到工地慰问演出,以活跃文娱生活,鼓舞士气。为了组织钢铁生产大跃进,放射高产卫星。全县开展了大打钢铁生产的“战役”。社与社、企业与企业之间展开了炼铁大竞赛,比干劲,比速度,人人不离炉,一日三送饭。经过20多个昼夜的奋战,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炼铁任务。

“大炼钢铁”运动,从1958年4月开始到12月底结束,历时8个多月,由于盲目上马,土法冶炼,大部分为次品,实际上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全民大办钢铁运动”虽然表面上增加了钢铁总产量和工业总产值,但这种不尊重客观规律主观蛮干的做法,不但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持续下滑,比例严重失调。为了完成这次钢铁任务,全县为解决燃料问题,砍伐了大量山林,对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很大破坏。所炼的钢铁大部分因含硫量高不能使用。动员各家各户上交的铁床、铁锅、铁门、铁盆及其他铜器用具,本来能够使用,却砸碎重新回炉冶炼,结果变成了没有使用价值的废品。同时,在大炼钢铁中,实行全党动员,全民上阵,直接和间接投入的人力几十万,造成农业第一线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和其他战线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大跃进”运动造成的损失主要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生产上浪费严重,生活水平下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交、财贸系统的整顿“大跃进”年代,由于片面强调数量增长,致使基本建设失控,工业内部比例严重失调。1961年初,金塔县开始大力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关停并转让效益低下的煤炭、冶金、建材等企业的同时,加快了日用品工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步伐。1961年8、9月间,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工业七十条》,同时作出《关于当前工业问题的指示》。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在会上作了重要报告,要求全国所有工业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恢复和发展工业生产。金塔县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张掖地委的指示,认真贯彻落实,成立工业整顿领导小组,以《工业七十条》为指针,对工业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第一,以整顿企业的生产秩序为重点,从1961年11月到1962年3月,开展了5个月的整顿企业的群众运动。主要是在企业职工中开展社会主义教育,通过学习传达中央有关指示和邓小平的重要报告,对职工进行形势、革命传统、工农联盟和共产主义风格等方面的教育,以保证《工业七十条》的正确贯彻。第二,各县制定了整顿工业企业方案,从确立“五定”、“五保”,建立健全严格的生产责任制入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所谓“五定”,就是国家对企业实行定产品方向和生产规模;定人员、机构;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主要原料、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的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协作关系。“五保”是企业对国家保证产品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并且力求降低成本;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要求通过实行“五定”、“五保”,把企业的生产条件和义务责任相对固定下来,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和按劳分配,讲求经济效益,同时限制企业党组织对生产工作过多地干预,为企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条件。第三,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开展了清仓核资工作。采取搞试点、经验交流、分类指导、检查验收等步骤,基本上克服了企业过去存在较严重的干部贪污、资金浪费等不良现象,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基本摸清了家底,找出了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种漏洞,为改善经营管理、增加盈利打下了基础。经过清仓核资,把分散的有限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使用到迫切需要的地方,既保证了重点工程和生产任务的完成,又大大增加和提高了为农业服务的工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支援了农业,增加了市场供应。1962年12月,经过调整、精减、清仓核资、企业整顿等一系列措施,工业、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改进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生产秩序逐步恢复,产品质量有了提高,品种有所增加。交通运输紧张的局面得到了有效缓解。

在工业、交通企业全面整顿的同时,对财贸工作也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调整机构设置,加强领导。其次针对当时粮、油、布、肉等市场供应紧张的局面,将国营商业与供销社分开,增加商业网点。同时,鼓励发展农村集贸市场,放松放宽对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的政策。另外,在执行统购统销的前提下,根据自愿互利、互通有无的精神,对一些产品实行合同定销,放宽政策,激活流通。从1961年12月至1962年10月,财贸单位普遍开展了以反对商品“走后门”为中心,检查商品分配政策,检查商业政策,检查财经纪律的群众性教育运动。通过调整,财贸秩序初步好转,商品增多,价格回落,市场活跃,排队购物现象大为减少,财政金融管理工作得到显著加强。在对工交、财贸战线整顿过程中,金塔县根据“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指导”的总方针和“全党动手,大办农业”的指导思想,把重点放在动员各行各业,尤其是工业对农业进行大力支援上。经过调整,缩短了战线,充实了为农业、为市场服务的企业单位,加强了手工业队伍,减少了企业非生产人员,在企业内部贯彻了《工业七十条》,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强了经济效益。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失误和连续的自然灾害,1960年-1962年,金塔县粮食平均总产量下降,其他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持续减产。面对农业生产空前的严重局面,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地委的指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对农业进行了大力支援。1960年至1962年,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主要是帮助农业战胜困难,恢复生产。首先,工业系统的各个厂矿纷纷抽调干部、职工到农业一线参加劳动,同农民一道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其次,各工矿企业党组织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顾全大局,切实提高支援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制订了各方面的支农计划,从产品的生产到销售向农业倾斜。许多企业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组织资金大量生产农业器具。再次,号召职工和家属充分利用工厂内外的闲地,种粮种菜,养猪养鸡,争取做到自给自足,尽量减轻农业负担。另外,精简城镇职工和减少城镇人口,新增农村劳动力,这也大大充实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工业大力支援农业,在增加农业劳动力的同时,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连续下滑的局面得到扭转。(www.daowen.com)

农民收割小麦

“四清运动”期间工业的恢复与发展1963年初,金塔县制订了工业企业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计划,4月至5月,开展了大规模的增产节约运动和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努力降低消耗和成本,增加利润总额,使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大幅度提高。同时,贯彻中央、省委“支援农业、服务农业”的方针,调整工业布局,使之有利于农业和人民公社的发展。全县工交、财贸企业和单位,从反浪费、算细账入手,以“五好”为内容,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贯彻《工业七十条》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精简了职工队伍,加强了经济和财务成本核算,提高了管理水平,生产秩序步入正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1964年4月,金塔县贯彻中共酒泉地委召开的全区工业交通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号召企业以大庆为榜样,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为中心,开展“事事评、月月比”活动和“季季评,显高低,年总评,插红旗”的质量评比竞赛,总结经验,表彰先进,经常检查,吸取教训,推动各项生产建设。

1965年1月,酒泉地区经委召开全区工业支援农业建设会议,提出工业支援农业的几项任务:一是继续改进推广生产急需的农具;二是要对农田基本建设所需的挖土、起重、搬运以及平、整、耧、耙、施肥等机具进一步革新、试制和生产;三是进一步改制和推广播种机、拌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四是改革农村运输工具,力争达到车子化、胶轮化、轴承化,逐步消灭人推、人拉、牲口驮等现象;五是根据农、林、牧、副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不同要求,在各种专用机具上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和试制工作,提高小农具质量,降低售价;六是继续做好经常性的修理工作。3月,金塔县委召开工交工作会议,确定工业生产要加强三方面工作:一要狠抓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二要大力支援农业,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增加盈利;三要进行企业管理革命,精简管理机构和非生产人员,在一些厂矿,试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充分利用农闲时节的剩余劳力,达到企业增产不增人的效果。8月,召开工业交通会议,着重讨论企业开展“五好”竞赛、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改进领导作风等问题。会议强调必须把以“五好”为目标的比、学、赶、帮、超运动当成工业交通企业的中心工作,要把竞赛运动的条件与安排落到实处,要求企业领导干部要深入蹲点,与群众实行“三同”,认真推行劳动制度。会议还决定对全县工业、手工业的产品方向、生产规模、企业布局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整。成立了工交系统五好竞赛领导小组,工业、手工业调整领导小组以及工业和财贸支援农业领导小组,负责工业生产及企业布局、生产规模、产品方向、人员、设备等方面的调整工作。当年,金塔县评出“五好”集体2个,“五好”职工25人。先后组织企业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以仿、改、创相结合的办法,制造出了适合本地使用的机具。手工业系统组织职工学习后,找到差距改进操作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工交企业通过参观学习,重点学习了外地先进企业艰苦奋斗、克勤克俭、精打细算、自力更生的经验;学习了干部参加劳动、与群众同甘共苦、打成一片的作风;学习了坚持依靠老工人,通过老工人的言行教育新工人的工作方法;使企业管理更加科学、细微、严格,执行制度做到认真、到位,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金塔县“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工业发展(1958-1962年)1958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904.45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810.02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93.43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178.76万元,重工业725.69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全民所有制冶金工业458.00万元,全民所有制电力工业0.26万元,煤炭工业249.0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224.0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25.02万元),机械工业33.6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8.41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5.20万元),建材工业57.56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7.0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40.56万元),集体所有制森林工业9.92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11.00万元,纺织工业85.0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81.35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3.73万元)。

1959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659.81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558.09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01.72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272.75万元,重工业387.06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全民所有制冶金工业26.49万元,全民所有制电力工业0.21万元,煤炭工业342.96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303.18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39.78万元),机械工业47.1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7.4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29.78万元),集体所有制建材工业31.29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22.97万元,纺织工业188.7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87.84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0.87万元)。

1960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318.30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278.04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40.26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133.94万元,重工业184.36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全民所有制冶金工业11.63万元,全民所有制电力工业0.18万元,煤炭工业154.3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42.37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1.97万元),机械工业40.3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29.84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0.50万元),集体所有制建材工业14.79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20.62万元,纺织工业76.40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73.4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3.00万元)。

1961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146.63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30.57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6.06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114.99万元,重工业31.64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全民所有制电力工业0.18万元,煤炭工业22.7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3.71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9.03万元),机械工业13.2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8.2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5.02万元),森林工业全民所有制0.29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5.12万元,纺织工业104.8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02.5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2.29万元),其他集体所有制工业0.25万元。

1962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52.46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9.99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2.47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38.98万元,重工业13.48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煤炭工业5.4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2.78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2.70万元),机械工业8.59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8.0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0.59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16.09万元,纺织工业21.21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3.1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8.09万元),其他集体所有制工业1.09万元。

金塔县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工业发展(1963-1965年)1963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45.31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7.34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7.97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36.19万元,重工业9.12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集体所有制煤炭工业2.92万元,机械工业6.80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6.2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0.60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13.41万元,纺织工业22.1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17.73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4.45万元)。

1964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49.15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0.60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8.55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40.97万元,重工业8.18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集体所有制煤炭工业1.28万元,机械工业6.90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6.3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0.60万元),全民所有制食品工业8.10万元,纺织工业31.2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26.20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5.05万元),其他集体所有制工业1.62万元。

1965年,金塔县工业总产值55.28万元。按所有制分,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43.64万元,集体所有制企业11.64万元。按轻重工业分,其中轻工业44.38万元,重工业10.90万元。按工业部门分,其中集体所有制煤炭工业2.88万元,机械工业9.88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8.0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1.86万元),纺织工业42.52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35.62万元,集体所有制工业6.90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