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农牧业的发展加快了手工业的发展。
隋唐时期,是屯田农业大发展的历史时期。隋代建立之初,为了抵御西部边境进犯,在北部(金塔东北部)、西部边境部署重兵防守,为了保障军队的供应,以部分士兵为劳动力,在北部(金塔东北部)、西部边境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隋文帝还针对当地人口居住分散的情况,在酒泉(含金塔全境)村庄建立城堡,发展农业生产。隋代农业的发展使国家粮食储备大幅增加,隋灭亡20年后,它储备的粮食竟然还没有用完。唐朝统治河西后,为改变从关中转运军粮劳民伤财之弊端,采取设防备战、足兵足食的措施,推行大规模的屯田,促进了酒泉(含金塔全境)农业的发展。盛唐时期河西走廊的农业开发使之发展成了唐朝所依赖的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武则天和唐玄宗时期,实行了屯田与和籴,使得酒泉(包括金塔)宜农宜牧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农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唐玄宗时期,中央政府从河西地区收购粮食多达37万余石,约占当年全国和籴总数的三分之一,故有“元宵灯会长安第一,敦煌第二,扬州第三”的说法,充分反映了酒泉(包括金塔)各项事业的繁荣。
由于隋唐时期农业的发展,加速了隋代畜牧业的发展。唐代酒泉(包括金塔)畜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毛纺织业、皮革加工业等手工业的发展。隋唐时期酒泉(包括金塔)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影响了社会经济结构,促进了军队对马、驼等交通工具的需求,对酒泉(包括金塔)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隋唐时期的手工业隋唐时期金塔手工业种类繁多。金塔流通的商品,大部分靠本地手工业生产。在金塔将具有某种技术的手工业生产者统称为匠、师、先生等。匠又作“工匠”,工匠称谓繁多,从中可见唐代金塔手工业的划分非常细致。唐代手工业主要种类有石匠、画匠、塑匠、铁匠、泥匠、金银匠、桑匠(从事丝织业者)、纸匠(从事造纸业者)、染布匠、鞋匠、毯匠、绳索匠、木匠、玉匠、帽子匠、弓匠等。除以上工匠之外,还有酒户、酒店为主的酿酒业等。
纺织机
隋唐时期的纺织业隋代,随着金塔畜牧业的发展,纺织业也随之兴盛起来。进入唐代,金塔的纺织手工业比较发达,出产的纺织品主要有布、麻、毛褐、白毡等。民间的纺织生产十分繁荣兴盛,农村按照季节和时令从事的纺织副业生产已相当规范。民营纺织作坊也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和商品流通的扩大而增多。毡行到了中唐时期已大量出现。各种手工纺织机器及结构进一步完备,效率大大提高。从手摇纺车演变而来的脚踏纺车,有的已发展到可以五锭纱线同时并捻的水平。这种脚踏纺车一直沿用到了清代。
吐蕃占据酒泉时,金塔的纺织业打上了明显的民族烙印,毛纺织业是吐蕃最为发达的手工业,“皮袄”在金塔境内比较盛行,皮袄制作一般得经过皮革的发酵、柔软处理和剪裁、缝纫等工序,需要专门的技术。另外,“靴”等生活用品也比较盛行。说明吐蕃时期的金塔皮革加工业已经显得比较重要。(www.daowen.com)
毡靴
晚唐时期,棉花在酒泉地域大量种植,金塔也是重要的棉花种植区,棉纺织业不断发展。文献曾记载晚唐时期金塔棉布种类很多,文书虽未明确记载其中部分棉布生产于金塔本地,但从文书记载的棉布征收方式等情况看,应该是生产于本地。另外,晚唐时期棉布成为当时金塔民众生活中的必需品,使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使用的量也很大。棉布的普遍使用及大量消费,都说明晚唐时期金塔盛产棉花、棉布,可以看出当时手工纺织业的兴盛。
隋唐时期的酿造业隋朝建立之初,依照北周之制,“官置酒坊收利”,而“禁百姓”染指其中。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则开酒禁,这样的做法使得“远近大悦”。因此,隋代民间酿酒手工业从此走上了恢复和发展的轨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尤其是隋代结束了北方长期以来的战争状态,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酒泉地区的酿酒业才有了发展。特别在丝绸之路畅通的情况下,对于外族或外国使节及商人的送往迎来,酒的消费量很大,由此促进了酒泉(包括金塔)酿酒业的发展。
唐代金塔饮酒习惯开始盛行,无论男女老少,大多饮酒,并且在酒业产生了酒行、酒司等行业性或政府管理机构,也出现了官酒户与酒户等专门阶层。金塔境内酿酒和饮酒情况在文献中多有记载。当时酒坊和酒肆较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酒类生产和消费市场。唐代前期,少数人占据酒业市场,垄断酿酒业及其销售市场,组成酿酒业的行业性机构即酒行,甚至还为官府宴设提供部分用酒。唐代后期金塔酿酒技术已经比较成熟,酒的品种繁多,酒肆遍布各地,已经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酒的酿造是以粮食作为基本原料的,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传统农业社会,酒往往被看做奢侈品或高级消费品。当时人们饮用葡萄酒更为普遍,葡萄酒还是当时河西地区官方往来最重要的馈赠礼品之一。唐朝诗人王翰就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的诗句,至今流传。
吐蕃占领金塔期间,青稞酒成为当地酒的基本种类之一。当时饮酒不仅仅限于上层,社会下层也饮酒,文献记载中出现了“头遍酒”、“二遍酒”、“三遍酒”。
隋唐时期的制盐业隋朝统一,为盐业生产管理和盐业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隋文帝时期至唐代前期,政府在盐业管理方面实行比较宽松的政策,促使食盐产区的面积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隋代建立之初继承北周之制,盐完全由政府垄断经营。“安史之乱”后,中央政府军费开支不断增加,食盐税收逐渐被重视,并过渡到食盐专卖制度。唐代金塔有记载的池盐在县城北部八十里处,周边百姓取食于此。
隋唐时期的采矿业隋唐时期生活在今金塔县境内的古代人类开始采金,境内产沙金、玉石、石膏、皮硝等产品。古代人类开始了玉器生产制作,他们的雕琢技术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从出土文物考证,当时雕铸的玉制酒杯,薄如蛋壳,天然纹理清晰,质地光滑细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