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置肃州路和甘州路
13世纪初,蒙古族在铁木真领导下逐渐强大。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铁木真消灭了蒙古草原上的所有劲敌,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开禧二年(1206年),铁木真召集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举行大聚会,各部族公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政权。其范围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连贝加尔湖。当时瓜州、沙州、肃州等州尚属西夏。
肃州路和甘州路元代,今金塔县境西部隶属肃州路,东部隶属甘州路。
南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主力由北路进入西夏境内,经居延沿黑河占领黑水城、毛目城(今金塔县境东部)后,接着又进攻河西走廊腹地的肃州城。宝庆三年(1227年),蒙古军队占据肃州(辖今金塔县境),结束了西夏政权190多年的统治。
南宋度宗咸淳七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正式建国号大元。当时的甘州(辖今金塔县东部)、肃州(辖今金塔县西部)成为元朝统辖区域。之后,元朝在河西先后改设和增设甘州、肃州、沙州、永昌等路。今金塔县境东部属甘州路,西部属肃州路。(www.daowen.com)
元朝初期,蒙古族居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大规模兴办水利,开垦荒田。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开始,元朝动员民众在今金塔县“东沙窝”一带屯田。元朝把“酒泉北境”的肃州路、甘州路边塞要地(今金塔县)视作保障河西的军事重地。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筑毛目城、天仓堡、平朔城(双城)和威虏城,驻军防守,并派重兵驻守于孤红山、狼心山一线。元朝统一后,分封宗室为“王”,宗室王有独立的司法权,并拥有相当多的兵力和奴隶。北方蒙古各王、大将进驻河西主要城镇和农牧地,今金塔县境西部的王子庄为其驻地。
河西地区建制沿革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年),成吉思汗结束西征,挥师东进。东返途中发动对沙州的试探性攻击,沙州军民英勇抵抗,沙州城“逾月不下”。后蒙古军队“乘夜穴城以入”,沙州守将籍辣思义采用“纳火穴中”的对策,击退蒙古军队进攻。这次战争给当地老百姓造成十分沉重的创伤,使沙州“军民困乏,牛羊驼马殊尽”(《元史·世祖纪》)。
成吉思汗二十一年(1226年),成吉思汗亲率大军由北路攻入西夏。连续攻破黑水城、肃州、甘州、西凉府等河西地区军事重镇。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三月攻破沙州,结束了西夏政权191年的统治,河西纳入元朝统治范围。据记载,宝庆二年(1226年),成吉思汗率军进攻肃州,围攻数日,攻取不下,内心十分恼怒,欲待破城之日,杀个鸡犬不留。当时,肃州城内的西夏大户举立沙,为避免一场血腥屠杀,率众偷开城门,将城献给了成吉思汗。举立沙又协助元军剿灭西夏守军,在战斗中阵亡。因举立沙献城有功,成吉思汗封其子阿沙为肃州路世袭达鲁花赤(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元朝地方政区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在中央和地方机构之间,又有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中央派出机构。每一行省下辖若干路、府、州、县,各路一般设总管府。路、县设“达鲁花赤”,由蒙古人担任。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置甘肃路总管府,驻甘州。至元八年(1271年)置肃州路总管府。以沙州(敦煌)、瓜州(安西)为中心的走廊西部地区赐给八都大王统辖。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瓜州路和沙州路。至元十七年(1280年),沙州路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领瓜州。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置甘肃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省治甘州路,这是以“甘肃”命名地方政区的开始。甘肃行省下辖甘州、永昌、肃州、沙州、亦集乃、宁夏(今宁夏银川)、乌拉海七路,西宁、山丹二州。元朝把“酒泉北境”(今金塔县)视作保障河西的军事重地。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筑毛目城、天仓堡、平朔城(双城)和威虏城,驻军防守,并派重兵于狼心山、孤红山一线。元统一后,分封宗室为“王”。宗室王与行省并存分治,互相监督。宗室王有独立的司法权,并拥有相当多的兵力和奴隶。北方蒙古人大量迁入河西,名王、大将进驻重要城镇,一些比较集中的农业和水草丰美的牧地,均被名王、大将所占有。肃州为达鲁花赤驻地,下河清皇城、文殊山、金塔王子庄、玉门赤金、布隆吉尔、沙州等处都是元朝大小诸王的驻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