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建制演变回眸
西汉建立后,被仍境县塔金今匈奴右贤王属下的浑邪王所控制。
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张骞经酒泉、敦煌出使西域。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率兵征讨匈奴,大败浑邪王、休屠王部,收复河西地区。酒泉正式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西汉王朝设立酒泉郡。今金塔县境属酒泉郡管辖。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汉王朝修筑由令居(今永登)至酒泉的长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王朝从酒泉郡中分置敦煌郡。酒泉郡设池头、乾齐、玉门、天依、禄福、绥弥、乐涫、表是、会水(今金塔县境西部)9县。敦煌郡设冥安、渊泉、广至、敦煌、龙勒、效谷6县。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西汉王朝修筑酒泉到玉门关(敦煌境内)的长城。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西汉王朝修筑酒泉至居延泽(额济纳旗境内)的长城。并发戍甲18万,置居延屯兵,以卫酒泉。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李广利从敦煌出发进攻大宛,得胜而归,被封为海西侯,食邑8000户。天汉年间(公元前100年至公元前97年),西汉王朝修筑由敦煌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的长城。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率部卒5000出居延塞(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击匈奴,兵败后投降匈奴。
公元8年,王莽篡汉称帝,改国号“新”。设辅平郡(原西汉酒泉郡)、敦德郡(原西汉敦煌郡)。辅平郡驻显德县,领显德(原西汉禄福县)、乐亭(原西汉乐涫县)、萧武(原西汉会水县)、辅平亭(原西汉玉门县)、测虏(原西汉乾齐县)、表是、天依、池头、绥弥9县;敦德郡驻敦德亭,领敦德亭(原西汉敦煌县)、冥安、效谷、渊泉、广至、龙勒6县。
王莽篡汉后,改会水县为萧武县。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复名会水县,属酒泉郡。
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河西五郡太守梁统(武威)、库钧(金城)、史苞(张掖)、竺曾(酒泉)、辛彤(敦煌)等人推举张掖属国都尉窦融“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建立起河西割据政权。建武十年(34年),窦融与东汉联兵东西夹击隗纯,隗纯投降。光武帝封窦融为安丰侯,管理河西。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及其副将耿忠率酒泉、敦煌、张掖三郡甲卒和卢水羌胡兵共1.2万骑,从酒泉出发,攻占伊吾卢城。次年十一月,窦固与耿秉率兵1.4万骑,出敦煌昆仑塞,打败车师前、后两部,重新恢复汉与西域的交通。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酒泉太守段彭率兵击败西域匈奴。汉安帝延光三年(124年),西域长史班勇发敦煌、张掖、酒泉骑兵6000人及鄯善、疏勒(今新疆喀什)、车师前部兵,打败车师后部,俘8000余人、马畜5万多头,平定车师六国。汉顺帝永和二年(137年),北匈奴侵扰边疆,敦煌太守裴岑率郡兵3000人进剿,大获全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匈奴呼衍王侵扰伊吾,敦煌太守司马达率敦煌、酒泉、张掖吏士4000余人前往救援,一举获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十二月,鲜卑攻酒泉,沿边郡县都受其侵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武威颜俊、张掖和鸾、酒泉黄华等人割据郡地,自称将军,互相攻战。
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敦煌功曹张恭派弟张华攻取沙头、乾齐2县。酒泉境内设酒泉、敦煌两郡,隶凉州刺史部。酒泉郡驻禄福,辖禄福、安弥、会水、乐涫、表氏、玉门、乾齐、沙头、延寿九县。敦煌郡驻敦煌县,境内增设宜禾县(今安西南岔六工村),辖敦煌、龙勒、效谷、广至、宜禾、渊泉、冥安七县。
西晋武帝太康年间(280年-289年)敦煌人索靖任酒泉太守。晋惠帝元康五年(295年)改禄福县为福禄县(今肃州区),增置晋昌郡,领八县,包括原属敦煌郡的宜禾、伊吾、冥安、渊泉、广至,酒泉郡的沙头,又新设立了会稽、新乡二县。玉门县分置骍马、会稽二县,隶酒泉郡。永宁元年(301年)张轨被西晋王朝任命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统辖河西。
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张骏置敦煌、晋昌、高昌三郡。晋穆帝永和元年(345年)张骏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假凉王。永和二年(346年),前凉文王张骏卒,世子张重华继位。谢艾任酒泉太守,重筑酒泉城。永和五年(349年),凉州官吏推张重华为“丞相、凉王、雍秦凉三州牧”。凉州张氏政权由晋王朝的地方政权演变为地方割据政权。晋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发兵进攻前凉,凉王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苻坚灭前凉,将酒泉一带纳入前秦统治范围。在酒泉境内设酒泉、晋昌、敦煌三郡,隶属凉州。太元十一年(386年)十月,吕光在酒泉一带设酒泉、晋昌、凉兴(今安西县南)、敦煌四郡。十二月,吕光自称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凉州牧、酒泉公。太元十四年(389年)吕光自称三河王,正式建立河西割据政权。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吕光自称天王,建国号大凉,史称“后凉”。
晋安帝隆安元年(397年),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与沮渠南成一同起事。段业被推为大都督、龙骧大将军、凉州牧、建康公,建立北凉政权。隆安五年(401年)初,段业因误杀辅国将军沮渠南成激起众叛,被沮渠蒙逊所杀。沮渠蒙逊执掌北凉政权,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改号永安。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西凉国迁都酒泉。徙江汉之民2.3万人于酒泉,分南人五千户置会稽郡,中州人五千户置广夏郡。义熙十四年(418年)十月,李歆遣使赴建康(今南京),东晋以李歆为都督七郡诸军事、镇西大将军、酒泉公。晋恭帝元熙二年(420年)七月,李歆与沮渠蒙逊决战于寥泉(今甘肃省临泽县寥泉镇),李歆全军覆没,沮渠蒙逊占领酒泉。
南朝宋武帝永初二年(421年),沮渠蒙逊击败西凉,夺得酒泉后,王子沮渠牧犍(茂虔)任酒泉太守,在会水县境内(今金塔县中东镇)修筑牧庄,以供滋牧,将此地称“王子庄”(今金塔县境西部)。
北魏太武帝延和二年(433年),沮渠蒙逊死,其子沮渠牧犍继位。沮渠牧犍以其弟沮渠无讳为酒泉太守,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太平真君二年(441年),北魏进攻酒泉、敦煌。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沮渠无讳、沮渠唐儿放弃酒泉、敦煌,率领万余人,投奔西域宗室兄弟沮渠安周。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516年),北魏废玉门、骍马、沙头、乾齐4县,改会稽郡为玉门郡,领玉门、延寿二县。正光五年(524年),敦煌罢镇置瓜州,瓜州辖敦煌、酒泉、玉门、常乐、会稽、效谷、寿昌七郡。州刺使驻敦煌。后改为义州,庄帝时复为瓜州。孝昌元年(525年),设寿昌郡。孝昌二年(526年),废会水县,按水系将今金塔县境西部并入酒泉郡,属敦煌镇;今金塔县境东部并入张掖,属凉州。
会水县遗址
西魏时期(534年-557年)酒泉一带属西魏,设寿昌、敦煌、凉兴、晋昌、玉门、酒泉六郡。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北周实行合郡并县。酒泉境内由西魏时期六郡减为敦煌、常乐、酒泉三郡。宣政元年(578年),西域突厥入侵酒泉,并架设云梯攻城。酒泉军民奋起反抗,把干柴扎成捆,涂上石油,点燃后焚烧突厥军队的登城器具,突厥终于败走。(www.daowen.com)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置酒泉镇。开皇九年(589年)改会稽县为玉门县。隋文帝仁寿二年(602年)改酒泉镇为肃州。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并入张掖郡。大业三年(607年),实行郡县制,裁肃州为福禄县(包括金塔县全境),隶属张掖郡。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司马李轨起兵反隋,攻占凉州,自称凉王。改元安乐,占领河西五郡地。改福禄县为酒泉县。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复置肃州,辖酒泉(包括今金塔县境西部)、福禄(包括今金塔县境东部)、玉门3县,初属陇右道,后属河西道。唐代宗广德二年至大历元年(764年-766年),金塔县被吐蕃奴隶主控制。唐懿宗咸通四年(863年),今金塔县境复归于唐。咸通十三年(872年),今金塔县境被甘州回鹘控制。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金塔县由“归义军”管理。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今金塔县境属西夏国,今金塔县境西部隶番禾郡,今金塔县境东部隶镇夷郡,黑水镇燕军司驻威远城(今金塔县航天镇境内)。
元世祖至元七年至十五年(1270年-1278年),今金塔县境东部属甘州路,今金塔县境西部属肃州路。
明太祖洪武九年至二十八年(1376年-1395年),今金塔县境设威远卫和威虏卫。威远卫辖今金塔县境东部,威虏卫辖今金塔县境西部。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裁威虏卫,并入肃州;裁威远卫,并入镇夷千户所。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兵备副使王仪等修葺威虏城和金塔寺古城。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今金塔县境设守备一员兼管地方。
王子庄风情
清圣祖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肃州卫守备曹锡钺驻扎金塔堡(今金塔县境西部),开垦户口坝。清世宗雍正三年(1725年),置高台县(含金塔县境东部),属甘州。雍正四年(1726年),肃州通判毛凤仪劈山引水,开垦王子庄东、西两坝(今金塔县境西部)。雍正七年(1729年),置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州同(又称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辖今金塔县境西部)。金塔县境西部按水系和地域划分为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西坝、新两野、天夹营等地方。清世宗雍正七年(1729年),设王子庄分州后,按水系和地域划分为金塔坝、户口坝、梧桐坝、三塘坝、威虏坝、东坝、西坝、新两野(新城子、两山口、野麻湾)、天夹营(天仓、夹墩湾、营盘)等地方。
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年),今金塔县境东部设毛目城屯田县丞(又称高台分县),治所在毛目城(今鼎新镇友好村),属安肃道。今金塔县境东部按水系和地域划分为毛目、双树2屯。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改金塔寺游击营为协镇营(今金塔县境西部)。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王子庄州同治所由威虏堡移驻金塔寺堡(今金塔县境西部)。乾隆五十年(1785年),王子庄州同彭以懋扩充金塔堡,改称金塔城。清穆宗同治八年(1869年),毛目县丞李彭监修营尔堡(今金塔县境东部,后改鼎新城)告竣。民国二年(1913年),改肃州直隶州王子庄分州为金塔县(今金塔县境西部),改高台分县为毛目县(今金塔县境东部)。
民国时期金塔寺堡旧城南门
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毛目县为鼎新县(今金塔县境东部)。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六月,甘肃省第七区(酒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成立,辖金塔、鼎新等县。
1949年9月26日,金塔县(今金塔县境西部)和平解放。1949年9月28日,鼎新县(今金塔县境东部)和平解放。同属酒泉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5年10月,金塔县、鼎新县隶属张掖专员公署。1956年3月9日,原金塔县、鼎新县合并为金塔县,隶属张掖专员公署。1958年11月,金塔县、酒泉县合并成立专区级酒泉市,隶属甘肃省人民委员会。1961年12月,恢复金塔县建制,属酒泉专员公署。1978年12月,金塔县隶属酒泉地区行政公署。2002年9月,撤销酒泉地区,设立地级酒泉市,金塔县隶属酒泉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