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大名著:隐士作品的巨大贡献

四大名著:隐士作品的巨大贡献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大名著小说均是隐士的作品,他们的作者或像曹雪芹钟鸣鼎食之家而败落,或像施耐庵参加完农民起义流落江湖,或像吴承恩能写出《西游记》却居然写不好科举考试的八股文。少林和武当的和尚、道士是这部分文化的主导力量。张三丰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帝王将相们。丘处机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保持华夏文明一脉无疑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四大名著:隐士作品的巨大贡献

四、隐士的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隐士的贡献主要包括三部分。

第一部分,修身的需要。南怀瑾曾经讲:

没有出世的修养,便不能产生入世的功业。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出世与入世的关系,不要认为出世便是不问世事,是消极逃避,出世修养在于培养不同流合污的高雅情操。只有厌恶了人类的丑恶行为,才会产生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在山林中,自然可以增加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甚至提高审美的情趣。

敢于放弃世俗苟且的生活方式。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某一时期内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模式,比如,现代社会里,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一路学下来,之后寻找到合适的工作,工作好坏的标准不过是待遇的高低和工作环境的优劣以及工作强度大小等状况的对比,然后结婚成立家庭,生育儿女,直至退休和老病而死。这就像一条直线的火车铁轨,从出发便知道结果,在这趟人生列车旅行中,敢于扳道岔改变人生轨迹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也会招致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个世界上,放弃的勇气往往比争取的勇气更可贵,出世就在于培养舍得的精神,就像下围棋的弃子,不懂失去就很难得到。

在修身过程中,虚、静是提高修养进而培养智慧的必经之路,没有这个阶段的人生往往只有聪明而难谈智慧。利欲可以熏心,能够让人智昏,儒、释、道三家思想不约而同地提到清心寡欲,作为修身悟道的基本前提,出世就是培养这方面的修养。只有跳开世俗利欲对心理的羁绊,才能正确评估人生的价值体系,也才能在入世的事业中建立真正的功业,这是智者与愚人最大的一道门槛。

第二部分,文明的贡献。隐居知识分子们是民间学术的主要创造者,毫不夸张地说,是民间学术而不是官方组织的研究撑起了中国文化科技的天空,是中华文明的灵魂。可以举几个例子:第一个是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除了造纸的蔡伦有官方身份外,指南针、活字印刷和火药都来自民间的发明。蔡伦是个太监,并没有官方的指令,更没有资金的支持,他因为工作的关系,需要不断察看一些桑蚕丝手工作坊,由此发现了造纸的技术,准确讲,这不是职务发明而是个人创造。指南针和火药的具体发明人早已湮没不闻,毕昇若不是经沈括梦溪笔谈》的记载,恐怕也不会为人知晓,官方史书没有他们的地位。

文学艺术以及思想巨著,只有发自真情实感的作品才有生命力,他们大多出自民间学者。即使士大夫出仕做官,但作品经常是在贬谪的颠沛流离中创作,都是私人感情的抒发,不能归于官学的范畴四大名著小说均是隐士的作品,他们的作者或像曹雪芹钟鸣鼎食之家而败落,或像施耐庵参加完农民起义流落江湖,或像吴承恩能写出《西游记》却居然写不好科举考试的八股文

即使武术的真正创新发展,也来自民间高人。少林和武当的和尚、道士是这部分文化的主导力量。

张三丰,又名张通,字君宝,辽宁人,张道陵的后代,当过官,善于诗词书画。张三丰是武当派的开山祖师,他四处云游,或躲在武当山,神龙见首不见尾,明代皇帝很想找到他,他均避而不出,表现了不攀权贵的高尚品德。他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创立“太极”系列的武术心法,构成了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寺佛教功夫交相辉映,在民间也得到广泛流传。张三丰文武兼通,他写了《大道论》、《玄机直讲》、《玄要篇》,丰富并发展了道教的理论。张三丰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远远超过了当时的帝王将相们。

第三部分,救世的情怀。不是人出了家就心肠变冷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出家人不仅关心世事,更能为民众牺牲自己,这才是真正的菩萨行。举两个例子,一道一佛。(www.daowen.com)

丘处机,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人,是王重阳的弟子。他追随王重阳出家没多久师父就去世了,之后在陕西宝鸡一带据说是姜子牙钓鱼的磻溪苦修,六年住在洞穴里,像释迦牟尼一样一天只行乞一顿饭,打坐六年不躺下睡觉,出来就披着一件蓑衣。苦行六年还不够,他又在宝鸡的龙门山隐居修行七年,生活与在磻溪时没什么两样。史书说他:

烟火俱无,箪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独坐。……静思忘念,密考丹经。

丘处机在陕西成就后回乡传教。面对金朝、宋朝和元太祖成吉思汗三个皇帝的征召,他敏锐地感觉到蒙古人的兴起,于是不远万里,以七十多岁的高龄翻越雪山,面见铁木真,为的是能以一己之力劝止蒙古人的大肆屠戮。铁木真很高兴丘处机拒绝了金朝和宋朝的皇帝,却能不辞辛苦远至中亚来见自己,丘处机不失时机地以儒家的敬天爱民和道家的清心寡欲来启发铁木真,从此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蒙古军队每攻下一处便烧光杀光抢光的政策。丘处机从中亚返回中原之时,把身上所有的财物都分给当地穷困的人们,给从事抢劫事业的蒙古军队上了一课。

在丘处机创立的北京白云观,有一间纪念他的丘祖殿,门口贴着一副清代乾隆皇帝弘历的对联:

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神功。

丘处机悲天悯人的情怀为保持华夏文明一脉无疑是起了巨大作用的。

明末清初的和尚破山禅师,同样有济世的情怀。

破山禅师,号海明,俗家姓蹇,名栋宇,字懒愚,重庆大竹县人,佛门中的诗人和书法家。破山十九岁出家,在湖北黄梅的破头山上结庐而居。他模仿佛祖的“克期取证”,就是限定自己证悟的时间,在双峰山的万丈悬崖边,他自己立了军令状,发誓愿:“悟不悟,性命在今日了。”从上午一直站立到下午,他感觉眼前平坦,并无沟壑,恍惚间从悬崖上掉了下去。虽然摔折了一条腿,但在疼痛中他悟道了,内心的喜悦使他忘了钻心的脚痛。在破头山养好伤,他便开始了云游四方的头陀生涯,破山的名称也是由此而来。

他与丘处机一样,生活在一个百姓苦难的动荡社会里,最著名的故事是“破山吃肉”。明末清初,官、匪到处烧杀抢掠,当时破山禅师在一个首领李立阳,外号李鹞子的农民军中度日,李鹞子生性残忍、杀人如麻,破山劝导,两人打赌“公不杀人,我便食肉”,如此救了很多无辜的生灵,一时传为美谈。

破山身处乱世,历经七次大难不死,他以自己僧人的身份,不顾个人安危,在各派武装之间四处劝说上苍好生之德,尽可能保全人民的生命。崇祯政权忙着横征暴敛,多尔衮的部队杀人放火,李自成张献忠四处抢劫,这是一幅地狱的景象,这些人的行为如同互相撕咬的流浪狗,让我们体会到什么叫禽兽不如,只有破山禅师的救人之心,才使我们感受到一点点人间的温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