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竹林七贤:历史的真性情

竹林七贤:历史的真性情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他的儿子阮浑也想参加竹林七贤,被阮籍拒绝。在竹林七贤中阮籍和嵇康的影响最大,而嵇康将庄子哲学贯彻到底的态度,使他更充满了浪漫而悲壮的色彩。

竹林七贤:历史的真性情

二、竹林七贤的带动作用

庄子隐士行为做给世人看的是以嵇康阮籍为首的“竹林七贤”。《世说新语·任诞》中有一段记载: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大意是:阮籍、嵇康、山涛三人年龄差不多,嵇康略小,与他们情投意合的还有刘伶、阮咸、向秀、王戎共七人,他们经常在竹林下聚会,酣畅淋漓地喝酒,所以人们管他们叫竹林七贤。据陈寅恪考证,晋人这么称呼恐怕是比附释迦牟尼的竹林精舍,他们相聚的山阳郡属于现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云台山一带,不是茂林修竹的理想区域,竹林一词未必实有。在晋朝人们心目中佛教的出世与道家的清静无为有异曲同工的含义,因此以佛比道。七贤生活的时代与何晏他们相同或略晚,何晏、王弼等人吃药,他们就饮酒,共同创造出不拘礼法的“魏晋风度”。

阮籍,字嗣宗,河南开封尉氏人,是“建安七子”阮瑀的儿子。他在七贤中年龄较大,文学造诣高,是领袖地位的人物。阮籍的思想比较庞杂,以崇尚老庄为主要精神依托,他写了《通老论》、《达庄论》、《通易论》、《乐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他的诗歌成就很高,散文辞赋也不错,他蔑视官场、追求自由的行为对后世文人的影响更大。

阮籍的个性中有游戏人间的味道,并不只是因为曹魏宗室与司马氏家族的争权夺势迫使他选择逃避现实。蒋济和曹爽也曾征召过他,他都想方设法推掉,他虽然也有点儿政治抱负,却更喜欢在思想层面上轻蔑地对待它。

一次,他悄悄跟司马昭说,东平这个地方民风特别好,我以前去过,很喜欢。司马昭正想笼络他,一听很高兴,就派他去做东平相。他骑着毛驴来到任所,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把官衙的围墙拆了,内外一览无余,政府办公透明;第二件是法令简化,几条就完,很容易明白。过了十几天又骑着毛驴回洛阳了,别看时间短却政绩斐然。李白对他佩服得不得了,专门写了一首缅怀诗:

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平。

判竹十余日,一朝化风清。

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

又一次,阮籍听说步兵营里有个厨师善于酿酒,存了三百多斛酒,一斛大概是五斗,他就主动要求去步兵营任职。司马昭难得看到他想当官,就授予他步兵校尉,这个职务相当于首都卫戍区的一个师长。他到任后就干了一件事——喝酒,喝完走人。

这个世间有为了权力父子相残的,有为了地位奴颜婢膝丧失人格的,还有为了提拔卖友求荣的,因为专制,中国的官场历来黑暗,从来没有发出过光亮,阮籍用对它的鄙夷给我们带来了一丝人性的光辉。

阮籍有两样独特的本事,一个是青白眼,另一个是长啸。青白眼就是见着世俗礼法之士就翻起白眼珠瞪着,碰到自己喜欢的才用青眼球正视。他母亲死了,嵇康的哥哥嵇喜来吊唁,他就白眼相对,嵇喜还是司马氏的重要幕僚,被搞得很无趣。嵇康听他哥一说,立刻带了酒抱着琴去,阮籍一见大喜,两人喝酒弹琴不亦乐乎,用这种方式参加追悼会的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长啸与直着嗓子喊是两个概念,啸是一种运气和导气的道家功法,练好了,可以像孙登那样声音如同鸾凤的鸣叫,响彻山谷。阮籍就经常一个人驾车在山里漫无目的地行走,直到路没了,大哭一番再回来,时不时在山上长啸一声。他的怪诞行为周围人习以为常后,反而能理解和宽容。

他的邻居有个卖酒的少妇,很美,他经常去喝,醉了就睡在这个少妇身旁。她丈夫一开始怀疑,后发现阮籍毫无歹意,就随其自然。给他母亲吊丧的官员裴楷,碰到阮籍大醉,就按照正式吊唁的礼节该干什么还干什么,出来后人们问他,主人都不哭你为何要哭?裴楷说,阮籍是方外之人,我是遵守礼法的世俗中人,各用各的办法。

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把尊崇儒家礼法的所谓君子,比喻成裤裆里的虱子,表现了对礼教的强烈抨击,他的行为正体现了他的哲学观。他的儿子阮浑也想参加竹林七贤,被阮籍拒绝。他担心阮浑只从放浪形骸的行为外表去理解,而不懂老庄哲学的真正内涵。肉体的放纵和以黑色幽默的方式来对待世俗社会并不是为了好玩,他们在追求独立之思想与自由之精神,看着热闹其实他们内心中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凄凉和寂寞,有着对现实深深的绝望。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宿州)人,是长相俊美的才子,兼哲学家、文学家和音乐家于一身。在竹林七贤中阮籍和嵇康的影响最大,而嵇康将庄子哲学贯彻到底的态度,使他更充满了浪漫而悲壮的色彩。

嵇康父亲早亡,只有哥哥嵇喜属于司马家族的亲信,而他自己则是曹魏宗室的女婿,这样的家庭和身份使得他很难摆脱开政治的羁绊,超脱的性格是需要远离政治漩涡的。嵇康的作品主要是诗歌和散文,最有名的文章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和《与吕长悌绝交书》,这两篇书信直接得罪了司马氏政权,并导致了他的被杀。他的思想体现在《声无哀乐论》、《养生论》、《释私论》、《管蔡论》和《明胆论》等论述中,鲁迅很推崇嵇康,专门辑校《嵇康集》,收录有他流传下来的全部作品和相关资料。

嵇康的人格魅力在于精神上的超越。他没有高低贵贱的职业选择,也没有世俗社会物质贫富的心理落差。嵇康属于极其心灵手巧的人,打铁这种粗活他居然很喜欢,于是他把铁匠铺安在大柳树下,引山泉过来形成一个小游泳池,累了就跳进池子小憩。《晋书》说他很穷,和向秀靠锻铁维持生活,他也从来没有把打铁当成做生意,给多少钱全凭客户自愿,拿酒来一起喝也行。

嵇康蔑视权贵,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曹魏政权太傅钟繇的儿子钟会很想结交嵇康。这是一个才子型的小人,少年得志,是司马昭的重要谋士。钟会到铁匠铺来拜访,嵇康只顾打铁,头都没抬,搞得钟会很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刚转身要走,嵇康开口了:

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听见什么就来了?看见什么就走了?钟会反应倒也快,立刻答道: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www.daowen.com)

听到我所听到的就来了,看见我所看见的就走了。钟会后来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害死嵇康,说明嵇康根本不去考虑世俗的利害关系。

由于他们都彻底超脱开政治现实对人生的影响,坚持不妥协的隐居生涯。竹林七贤之间关系自然不错,山涛中年出山当了司马氏政权的官,在他由尚书吏部郎升任大司马时,推荐嵇康替代自己原来的官位,谁知被嵇康拒绝,还写了一封绝交书劈头盖脸数落一顿。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详细阐述了他对世界以及人生的看法,他是以老庄思想为指导,表达了放达而自由的生活态度。他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一头鹿,从小就加以训练和教育,它自然就能服从约束,如果长大了再去管教,它不仅不会听从,还要拼命反抗,甚至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虽然驯养的人给它戴上金笼头,吃最好的饲料,但它心里想的还是肥沃的草场与自由的天空。嵇康想用道家虚静淡泊的情怀,在自然山水之间实现自己的理想人格。

嵇康的死亡是悲壮的,却被他演绎成浪漫主义的典范。吕安也是官宦人家出身,当时的名士,与嵇康和向秀是好朋友,三人志趣相投,经常一起喝酒游玩。不知为何没有将他算进竹林七贤里,他应该比王戎更有资格,或加上吕安,变为竹林八贤也无不可。

吕安的妻子貌美,被他哥哥吕巽奸污,他非常生气,本来想休妻后起诉,吕巽央求嵇康调解,看在嵇康的面子上,吕安勉强咽下这口气。可谁知恶人先告状,吕巽反咬一口说吕安不孝。嵇康很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并写了另一篇著名的绝交书《与吕长悌绝交书》。这种纠纷只是民事诉讼,并不牵扯到政治,然而,钟会的挑拨离间起作用了:“嵇康,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

钟会在拨动司马昭诛锄异己的政治考虑。但是以此为杀人借口实在太牵强,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想让嵇康做他们的老师,此时的司马昭因为嫉恨已经红了眼。

专制制度下人们无力阻止草菅人命,却可以笑谈生死,面对刑场,视死如归的嵇康看了一眼太阳,叫人拿来他的琴,弹了一首《广陵散》,弹完后淡淡说了一句,这个曲子从此绝世了。他的死永远被人们记住了,他实现了庄子“方生方死”的境界。他的琴给他洒脱的一生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没有这样的死亡,嵇康是不完美的。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河南武陟)人。据《世说新语》讲,山涛的家族和司马懿有亲戚关系,他是竹林七贤中岁数最大的。虽然他后来出任司马氏政权的高官,可他的思想基础仍是老庄哲学,他有著述,只是不如阮籍和嵇康的文采罢了。山涛性格宽厚,他更像个官场内的隐士,他的为人主要以道德高尚著称。在官位上,山涛实践着清心寡欲之风,既不受贿赂,也不纳妾,更不与别人争权夺势,山涛的廉洁甚至连司马炎都担心他能否供养好母亲,而不断赐予些日用品。西晋时代崇尚骄奢,山涛谦虚谨慎的作风和十分俭朴的生活在当时堪称楷模。

山涛不仅廉洁,而且做事公正,为人宽容仗义。吏部负责选拔官员,是最容易营私舞弊的衙门,他除了不得不揣摩司马氏的意图外,能长期保持大致的公平,他对所选官员的评语几乎没有不符合实际的。嵇康死时,对儿子嵇绍说,有山巨源在,你不会成为没人管的孤儿。他给山涛写了绝交书,却仍然相信这个朋友,可见山涛的为人,山涛后来对嵇绍视如己出的行为也证明了嵇康的判断。

山涛内心向往无拘无束的自由境界,这从他喜欢和阮籍、嵇康等人交往以及酒量大得吓人可以看出来。实现老庄理想并不一定非要躲在竹林里,中国有句古话:

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也许山涛就在想着做个大隐之士呢。

刘伶和阮咸都以喝酒而闻名。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淮北濉溪)人,与嵇康家离得不远。他是传说中的酒仙,写了一篇文章《酒德颂》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的出世也很彻底。王戎推荐他当了官,他反而向皇帝提出道家“无为而化”的理论,司马炎觉得他净说些没用的废话,把他罢了官。他倒也不在乎,整天又沉浸在酒里了。

刘伶的家庭地位在七贤中最低,他个子矮小,相貌丑陋,性情却很豪迈。一天,他裸体在家,别人不小心走进来,觉得很尴尬,就埋怨他为何不穿衣服。他说我以天地为房屋,屋子为衣裤,你怎么走进我内裤来了。他常常坐一小车,边走边喝,还让仆人拿着锄头跟在后面,嘱咐,我醉死了就地掩埋。

阮咸,字仲容,阮籍的侄子,是优秀的音乐家,有一种琵琶就以阮咸命名。阮咸像他叔叔阮籍一样不遵礼法,他喝酒不用杯子,而是倒在大盆里探头喝。有一次突然来了一群猪拱酒喝,阮咸不仅不驱赶,还把头挤进猪堆里一起狂饮。后来当了官,虽受山涛推荐,但始终不被重用,他是亦官亦隐自得其乐的状态。

向秀,字子期,河内怀县(河南武陟)人,与山涛是老乡,经山涛介绍与阮籍和嵇康认识,他本人和嵇康、吕安比较投缘。向秀注释《庄子》得到嵇康和吕安的好评,可惜没有写完就去世了,他的成果被郭象继承。他最有名的文章是《思旧赋》,怀念被杀的嵇康和吕安,情真意切,极其感人。向秀被迫做官后并不积极做事,混日子只求自保。

王戎,字浚冲,是有名的神童。据说,他七岁的时候,和一群小朋友玩儿,看见路边有棵李子树,长满了李子。孩子们都跑去摘,他一动不动。别人问他为何不去。他淡淡道,路边的树长满果子,肯定是苦的。别人一尝,果然。琅琊王家在晋代是顶级的名门望族。比王戎大很多的阮籍是他父亲王浑的朋友,后来发现这个侄子辈的后生如此聪明伶俐,就喜欢上了,每次找王浑总是钻到屋里和王戎这么个小孩聊个没完。王戎加入竹林七贤纯属阮籍的介绍,但时间一长,阮籍发现他聪明之外有着世俗的一面,就常常嘲笑他又跑来败他们的兴。王戎是竹林七贤的边缘人物,他的为人和出身也注定了他不可能走阮籍和嵇康的人生道路,他更像跟着叔叔们玩了一场天上人间的游戏。

魏晋风度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褒贬不一,出世者欣赏他们潇洒而自由的人生态度以及与社会抗争的勇气,入世者则抨击他们颓废与病态。儒家学者虽然排斥他们,但内心中对自由的向往,总会流露出津津乐道的羡慕之情。春秋战国是士精神高涨的时期,他们以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的改造,由于没有一手遮天的国家和人物,因此,知识分子活动的空间是很宽松的。他们创造了百花齐放的诸子文化,并通过士们的努力建立了一个早熟的中央集权大帝国。他们没想到,这个帝国创建出来后,反而宣告了诸子思想的终结。

秦帝国用焚书的办法试图彻底铲除诸子思想的流传,这种野蛮的手段不仅没有把诸子文化消灭掉,自己倒成了短命的王朝。因为人类自从创造了文明,就不可能因为一个人或一个家族的私利而被消灭。汉帝国吸取了秦帝国速亡的经验,它不用毁灭而是禁锢的办法,来对付前代之士所创造的文化,统一思想的本身也是让人没有思想,只会盲从。汉帝国的崩溃使得这种思维惯性走到了头,人们开始挣扎着想从礼教束缚中解脱出来。

如果说诸子们是充满入世情怀的话,到了魏晋名士们就被出世的逃避情绪所左右,他们发现春秋战国之士们努力的结果事与愿违,积极争取不仅没有用,整个社会却在倒退,政治体制也越来越坏。思想苦闷中名士们只求标新立异去反对,至于坚持什么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因此,魏晋风度的变态成分就出现了。

自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这在任何一个时代均不例外,越放荡不羁的行为当事人越痛苦。这是一道中国文化与士人心态的分水岭,中国知识分子们出世的探索逐渐取代了入世的追求,这也是竹林七贤之所以影响十分深远的主要原因。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文化的演进中起着划时代的作用,表面上消极避世、实质上希望创造另一种人生境界的隐逸文化从此走上历史舞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