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东汉尚书台阁:真实历史与权利斗争

东汉尚书台阁:真实历史与权利斗争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汉把尚书台办成了一个中枢机关,凡是机密事务都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如此相权已经支离破碎,决策者只能是皇帝一人和专为他设立的尚书台。因此,刘秀的子孙没有从中得到利益,反而是外戚和宦官们轮流通过控制尚书台而把持朝纲。

东汉尚书台阁:真实历史与权利斗争

二、东汉尚书台阁

刘秀在中国历史上一直获得比较好的评价,曹操的儿子曹植写了一篇《汉二祖优劣论》,得出的结论是刘秀比刘邦强。刘秀虽是皇族出身,但这个身份并不是他登上帝位的主要因素,在新朝末年,他的家族早已沦落为平民。他在绿林和赤眉起义中脱颖而出,逐渐削平各地诸侯,一手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朝代。刘邦的艰难困苦他一样也没少吃,他哥哥刘被更始帝杀掉后,他也像刘邦在鸿门宴上似的命悬一线。

汉代最有作为的皇帝有三个:刘邦、刘彻、刘秀,刘秀与他们相比有几个特点:

第一,他没有刘邦的流氓市井习气,曹植说刘邦“寡善人之美称,鲜君子之风采”,而刘秀是“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

刘秀有君子之风。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梁启超也说:“东汉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为儒学最盛时代。”

这都是和刘秀的大力提倡分不开的,因此,东汉名士最多,朝廷虽无科举考试的选拔,但推举孝廉的体制也能网罗到大量有品德的人才。

第二,刘秀的野心有限,刘邦见到秦始皇叹息道:“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而刘秀的叹息是:“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一比很明显,刘秀只要有首都卫戍司令那样的车马气派和阴丽华这样的美人就心满意足了。刘秀一开始没有做皇帝的梦想,他是在形势逐渐发展的情况下一步步登上皇帝宝座的。很多人觉得刘秀胸无大志,我认为这恰恰是他最大的优点,谨慎而不会自以为是。我始终觉得人生的理想一定要有,但“大志”也要有分寸,要符合时代以及自身的实际情况,并非越大越好。野心过大的帝王往往会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所以中国哲学思想里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劝统治者清心寡欲,给人民以活路。

第三,刘秀与刘邦都出身低微,又历经战乱,不会像刘彻一样不知百姓疾苦,所以在使用民力上非常有节制。刘秀上台后一直执行着“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戚”的政策,这对人民是有好处的。

王莽篡汉给了刘秀太深的印象,因此刘秀没有延续刘彻穷兵黩武的扩张政策,但在加强皇权的道路上却更加变本加厉地策马前行。东汉把尚书台办成了一个中枢机关,凡是机密事务都交给尚书,以此制约三公。因为这个官衙在皇宫内部,所以就称为台阁,尚书台的名字由此而来。(www.daowen.com)

尚书台的组织形式是:尚书令一人,相当于皇帝秘书班子的办公室主任,待遇并不高,只有以三公的身份任这个职务时待遇才与三公齐平。尚书仆射一人,即办公室副主任,是尚书令的副手,尚书令不在时,可以代行处理公务。尚书左、右丞各一人,掌管和记录各种文书以及日常事务,辅佐尚书令和尚书仆射办事,相当于机要秘书的职位。六曹尚书,针对外廷大臣,相当于秘书办公室下面六个处的处长,分管不同事务。另外就是负责具体事务的业务科——尚书侍郎合计三十六人,每个科六人,负责文书起草;还有尚书令史合计十八人,每个科三人,负责记录工作。

刘秀把尚书台的权力安排得极大,既出诏令,又出政令,朝臣选举,也由尚书台主管,这等于拥有了宰相的权力。另外,还拥有纠察、举劾、典案百官之权,这是御史大夫的职责。秘书们直接参与国家重大政事的谋议、决策,他们的意见对朝政有着很大影响,这等于是秘书干了大臣们的活。然而尚书们权力虽重,但职位却很卑微,长官不仅在九卿之下,待遇也不高。正因为这样,他们才便于皇帝控制,而作为近臣,外廷官员无法和他们竞争皇帝的宠信。

西汉末年,宰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太尉改称大司马,渐渐地大司马排到宰相的前面。如果仅仅是宰相,参与不了内廷的机要,因此就有了“录尚书事”这个职位。王莽的官职就是大司马、录尚书事,这是西汉末年以后的最高职务,有时大司马也叫大将军。如此相权已经支离破碎,决策者只能是皇帝一人和专为他设立的尚书台。刘秀以为这样就可以避免王莽式的人物出现,尚书台便于皇帝控制自然也便于其他人控制,谁控制了尚书台自然就拥有了宰相的权力。因此,刘秀的子孙没有从中得到利益,反而是外戚和宦官们轮流通过控制尚书台而把持朝纲。如果刘秀在地下知道这种局面,不知该作何想。

中国人害怕某种现象发生时,往往是拼命加强自己的力量,而不是寻找外部平衡,这就造成另一种更加失衡的局面。皇帝活着的时候还好,一旦他死了,这种失衡的恶果就会慢慢出现。另一方面是中国人自卑与自傲的心理过重,自卑就想无限加强自己的权力,渴望拥有支配别人的特权或眼巴巴盼望着别人羡慕自己,比如项羽当了王一定要在家乡人面前显摆,刘秀看到华丽的马车恨不得抢过来驾驶;自傲又使得自己很难相信别人,更不愿意接受权力被监督与被人分享。所以中国下级的权力是从上司的指缝间漏下去的,而不是合理分割的。秦汉政治下的皇权就具有下列特点:

首先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其他任何权力都是附属于皇权的,只有上下的权力,没有并行的权力,这种情况下相权对皇权的约束,是只有当皇帝不好意思开口的时候才有作用。监督皇帝的只有天,而不是人。

其次是皇权范围的无限,宰相的权力局限在政权上,军权和监察权都各有主管,然而皇帝老儿却什么都能管。皇帝们最喜欢干的事儿之一就是把年轻女子送给属下,让他们家庭产生矛盾,“吃醋”这个词就由此而来。以至于寡妇们是否要改嫁,他也要立个牌坊评论一番,皇权下没有臣民的私生活。

还有就是军队的私人性,虽然对外叫汉军,但这支军队却是皇帝的私人武装,只听命于他一人,所以一旦皇帝说不过别人急了眼,还拥有大打出手的最后一招。纵观两汉四百年,在中央集权的体制下始终没有建立起合理而又完善的政治体制,刘彻也好,刘秀也罢,他们对君权相权的调整越改越糟,这倒不是说刘邦比他们高明,只是这种政治设计的出发点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