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将与血色残阳
秦昭襄王嬴则统治的时间很长,他死后仅仅四年,嬴政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是嬴则成就了秦国军事霸主的地位。他在晚年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在人类战争史上创造了难以磨灭的痕迹,这就是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3年,秦昭襄王四十四年,秦将王龁奉命进攻赵国,攻陷了上党地区,拉开了秦赵之间最惨烈的一段搏杀。上党即今天的山西长治市一带,原本属于韩国的地盘,韩国弱小,在秦军不断打击下朝野一片恐慌,欲献上党郡向秦国求和。但韩国的上党太守冯亭不愿把上党交给秦国,于是自作主张将其管辖地送给赵国。
这是一石二鸟之计,既能把赵国拖下水,又能促其与韩国一同抗秦。赵国并非不知这是个烫手的山芋,但唾手可得的巨大利益又使得赵国难以缩手。赵国自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的改革后,军事实力得到增强,尤其是骑兵部队在战国七雄中名列前茅,因此,不是太怕秦国的虎狼之师。赵国国内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还有礼贤下士的平原君赵胜,并不乏人,这也是它敢于虎口拔牙的自信心来源,赵王派去接收上党郡的人就是赵胜。秦国被激怒了,几十万大军气势汹汹而来,上党守军不敌,退守长平(今山西高平市)。赵国一开始派遣廉颇率领赵军主力驰援长平,在秦军锐利的进攻面前,廉颇选择了依据河流等有利地形的坚壁战术。
毕竟秦军是劳师远征,这样的消耗战时间长了谁也受不了。一耗三年,王龁一筹莫展,范雎的反间计有用了,赵军临阵换将,廉颇被赵奢的儿子赵括取代。赵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纸上谈兵的将军,知子莫若父,连赵括的父亲素来都不看好赵括,这场战争的胜败似乎已经可以预见了。有着丰富战争经验的赵奢说他是: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这段话是说赵括把战争这种生死攸关的事看得太容易了,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便罢了,若让他当将军,赵军肯定失败。然而,赵王正年轻,他当然喜欢夸夸其谈的人。
赵括被任命为赵军主帅成了这场战役的转折点。当赵括走马上任的时候,秦王悄悄派去了白起做主将,而王龁为副手。白起,陕西郿县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号称“人屠”,可见他杀人如麻。面对赵括轻率的出击,白起诱敌深入,伺机将赵军包围,切断了退路。困境中的赵括在突围中被射杀,赵军失去了主将,全军投降。战争中最残忍的一面开始了,面对如此众多的俘虏,白起与将领们商量:
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这是《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的记载,白起的秦军知道民心更向着赵国,害怕俘虏反水,用欺骗的办法把赵国降卒全部活埋,致使赵国家家出殡、户户发丧。在这场战役中,赵国被杀四十五万青壮年男子,只有二百四十人看着实在太年幼,才放回赵国报信。不仅仅是赵国,秦军总共将近六十万人,战役过后死亡过半,也就是说秦国也至少有三十万人命丧黄泉。这还没有完,长平之战后第二年,秦军继续进攻赵国首都邯郸,赵国面对亡国的危机,拼死抵抗,邯郸城下的搏杀死伤同样惨重。这一场大战秦赵两国死亡人数接近百万,而且大多是最好的壮劳力,按当时的人口数量计算,几乎没有不失去儿子的母亲,可以想象人民有多痛苦。
翻开白起将军的履历,仅他一个军事将领杀的人就超过百万。公元前293年,白起出兵攻打韩国,在洛阳龙门这个地方打败韩魏的联军,斩获首级二十四万。公元前273年,在河南新郑打败赵魏联军,斩首十三万,紧接着又和赵将贾偃交战,淹死赵军两万多人。公元264年,攻打韩国的陉城,攻下了五座城池,斩首五万。上述只包括了他征战的一部分。在他被范雎算计,秦王赐他宝剑自尽的时候,一开始他不服: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这个杀人不眨眼的将军临死前终于反省了。
最决定秦王朝命运的就是“巨鹿之战”了,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死伤累累之中也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威名。
王离的爷爷是赫赫有名的王翦,父亲王贲也是著名战将,他们为始皇嬴政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除韩国外,其余五国全是王家父子俩灭的,这是一个军事世家。王离曾跟随蒙恬北筑长城,与北方匈奴作战,然后又组织民众戍边。秦统一后,威震六国的秦军主力分成两部分,北边就是对付匈奴的三十万蒙恬部队,南方五十万秦军攻打征服现今广东、广西等地的岭南。南方军的统帅是屠睢,副将是赵佗,屠睢因为滥杀无辜而被当地人杀死,嬴政又任命任嚣为主将。在秦末大乱中,这支部队因为路途遥远而没有回京勤王,赵佗借机自立为王,建立南越国。(www.daowen.com)
蒙恬被秦二世胡亥陷害致死后,北方部队的指挥权遂落入王离之手。当匆忙组建的章邯军队对起义军不断取得胜利时,王离也接到南下命令,向河北进军镇压重新叛乱的关东六国。在赵国都城邯郸东北部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王离将赵王歇的部队团团包围,从此拉开了巨鹿之战的序幕。
章邯,字少荣,任秦国九卿之一的少府。本来是一个文官,主管税收和皇室的供应,恐怕章邯自己都没想到,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居然是在军事上。胡亥不喜欢听不好听的话,以至于秦王朝遍地烽烟,无人敢报告也无人敢过问。当陈胜的周文部如入无人之境逼近首都咸阳之时,胡亥才像大梦初醒一样问手下该怎么办。章邯出了个主意,这时候调兵为时已晚,不如赦免修骊山陵墓的刑徒和奴隶,临时组成一支军队迎击农民军。从此章邯改行成了将军。
这本来是一支没有任何训练的乌合之众,好在农民军同样没有军事素养,而秦国由于长期征战,首都卫戍部队中尚有一批相当善战的指挥人员跟随章邯。周文参加起义前是个算命的,无论他本人还是农民军指挥官的文化水平及个人能力都没法和章邯他们相提并论,因此,章邯军能轻易地接连战胜周文和其他起义军的部队。当章邯杀死项梁后,他的秦军已经几乎战无不胜了,于是向北与王离军会合,王离攻城他负责保证后勤供应。这两支秦军加起来接近五十万人,远远超过了前来参战的义军总和,这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争。
项羽,江苏宿迁人,年轻的军事天才。家族是楚国的贵族,他跟随叔叔项梁在吴中(现在的江苏省苏州市)起事,在所有的义军中项梁这支部队应该是战斗力最强的。巨鹿之战爆发前,项梁刚刚战死,不仅各路义军处于低潮,项羽失去了叔父这座靠山,前途也相当不妙,对于项羽来说,这是个危机四伏的时刻。
赵歇急了,四处求援,大家知道不救赵国下一个就轮到自己,于是十几路援兵纷纷来到巨鹿,可一看秦军人数众多、阵势威武,都吓得不敢出战,历史把机会给了项羽。楚国也派兵增援,宋义是主将,项羽为副将,带着大概六万部队出发了。走到山东曹县这个地方,宋义逡巡不敢进,项羽愤然杀掉宋义,掌握了这支反秦武装。项羽之所以敢这么做,主要是楚军大部分是项梁旧部,类似于项家私人部队一样,能听从他的号令。
取得军事指挥权后,他开始行动了。项羽派遣英布和蒲将军带两万兵马切断章邯把守的粮道,死死拖住章邯部队,不让他增援王离。自己则带领近四万主力渡过漳水,直扑巨鹿,过河后命令兵士把船全部凿沉,每人只带三天的干粮,表明了项羽拼死一战的决心,这就是成语“破釜沉舟”的由来。
王离毕竟是名将之后,秦军的战斗力更是毋庸置疑,这场战役进行得异常艰苦。项羽的楚军与王离的秦军反复厮杀了九次,作壁上观的各路诸侯部队在看清形势后,也从背后冲杀出来,秦军终于抵挡不住了。三员主要战将王离被俘、涉间自焚、苏角被杀,二十余万部队全军覆没。
消灭了王离后项羽转回头全力对付章邯,此时章邯以骊山刑徒为主的部队尚有二十多万,实力不容小觑。在对峙阶段,秦王朝自毁长城的行为又发生了,赵高猜忌章邯,要杀章邯派去探听虚实的司马欣。章邯在秦王朝内部的处境都已进退维谷,更何况面对项羽咄咄逼人的得胜之师,他只有投降一条路了。公元前207年,在长平之战发生半个世纪后,同样用欺骗手段坑杀降卒的事件再一次发生,只是被坑杀者变成了秦军。
本来他们只是奴隶,如果没有战争他们也要累死在修陵中,他们稀里糊涂卖命的王朝是虐待他们的罪魁祸首,然而他们却成了这个王朝的陪葬品。这场大战秦军战死和被活埋的有四十多万人,如果算上楚军等其他部队的伤亡,以及攻城中死伤的无辜百姓,巨鹿大战阵亡的人员应该在五十万以上。“血流漂杵”这个成语并不是夸张,而是战争的真实写照。
唐代诗人曹松写过一首诗: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诗人慨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出现一位名将就意味着成千上万普通民众的尸骨堆积如山。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称王称帝的事业,都是建立在血腥屠杀的基础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