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皇和汉武的暴政:真实历史揭秘

秦皇和汉武的暴政:真实历史揭秘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嬴政对自己是超级满意,连别人管他叫秦王都不满足了,生硬地造了一个皇帝的称呼,以表彰自己一统天下的功业。死在统一路上的冤魂有几百万,这其中不乏妇女、儿童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保守估计,秦始皇时期服苦役和兵役的超过二百万人口。秦始皇为了延续自己的家族统治,实行愚民政策,不惜毁灭整个民族的文化。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汉武帝有才华和贡献,但残暴和穷奢极欲无异于秦始皇,这是符合史实的。

秦皇和汉武的暴政:真实历史揭秘

两千年前如果有人问嬴政与刘彻的生命重要还是普通百姓的生命重要,一定会被当成疯子,然而今天我们知道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珍贵的,也是平等的,我们需要从这个角度来审视历史上曾经不可一世的人物。

嬴政对自己是超级满意,连别人管他叫秦王都不满足了,生硬地造了一个皇帝的称呼,以表彰自己一统天下的功业。这还不够,既然是天子,他就要把自己的功劳向上天汇报,他的所作所为要得到天地父母的嘉奖,这就是泰山封禅的来源。

泰山虽然海拔并不高,只有一千五百多米,但在中原范围却属于高山,可以体现帝王功勋的雄伟和高大。公元前219年,嬴政在泰山举行了祭祀的仪式,刻了一块大石碑歌颂自己一番。所谓“封禅”,《史记·封禅书》有一段解释: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向天报功叫作封,向地报功叫作禅。自嬴政以后这种无聊的活动一直延续了千年,为了自我吹嘘而劳民伤财,成了皇权专制的一面镜子。

我们从下列几方面看看嬴政劳苦功高的另一面:

在嬴政灭六国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战争。早在商鞅变法中,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鼓励老百姓立军功,军功爵一共分二十级,一级叫“公士”,二级叫“上造”……十九级叫“关内侯”,二十级叫“彻侯”。这些军功爵对应着官位,取得军功的唯一手段就是战场杀敌,在战争中斩敌人一个首级就能升一级。嬴政灭六国,每次战争都涉及几十万到上百万士兵,可以想象斩首的敌人和被斩首的秦军有多少,为立功拿平民百姓的头颅冒功也应不在少数。孟子讲: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这是史实而绝非夸张。死在统一路上的冤魂有几百万,这其中不乏妇女、儿童以及白发苍苍的老人。孟子接着讲:

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即使是奴隶,即使百姓的生命就是草芥不值钱,但任何一个人都是母亲十月怀胎一把屎一把尿辛苦拉扯大的,他们就真的该死吗?

为了让自己生前和死后过得舒服,嬴政几乎把全民财产挖空了。除了南北军事扩张的近百万军队外,他开始建造伟大工程,最有名的就是供他生前游玩的阿房宫和死后休息的骊山。本来他是想长生不老的,还派徐福带了无数的宝贝和童男童女前去寻找蓬莱,谁知一去不返。修骊山和阿房宫的民工大军达到七十多万人,北方修筑长城以及戍边的人员超过五十万人,这期间被迫迁徙的还有近百万人。保守估计,秦始皇时期服苦役和兵役的超过二百万人口。而据统计,当时全国的人口加起来不过一千一百多万人,种田的都成了孤儿寡母以及老人,他们还要供养一个庞大的帝国开支。

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

于是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殿小……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

嬴政嫌咸阳宫殿太小,于是建造阿房宫,没来得及建完秦王朝就灭亡了。司马迁描述了一下阿房宫前殿的规模,以当时的建筑设计水平和木质结构,建造可以坐万人的大礼堂,店内还能竖起高五丈的旗子。这种建筑辉煌得让人头晕,除了炫耀帝王的威严外没任何实际用处。唐代诗人杜牧专门作了首赋来形容它: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嗟夫,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在运用诗人的想象力描述一番后,杜牧叹息,嬴政喜欢舒适,别人也同样想过好日子,你爱奢侈,百姓也顾及自己的家。为何把人民的财产一分一毫都要搜刮上来,用起来却像泥沙一样不知爱惜?

骊山坟墓更是惊人地奢华,《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大意是:坟墓与地下河相通,用铜的棺椁下葬,宫殿和泥塑的百官,以及珠宝珍玩应有尽有,与地上没有不同。还让工匠做成地下机关,有擅自闯入者,就会箭弩穿心。用水银做成地面江海的样子,地宫里天文地理全都具备。用人鱼膏做蜡烛,能经久耐烧。这样的建筑在今天都是个奇迹,而穷其华丽仅仅是为了一个死人,人民衣衫褴褛,忍饥挨饿,死在路边无人下葬。孟姜女,仅仅希望夫妻能团圆都做不到,人民只有用泪水去哭塌这米浆灌注的长城。

秦始皇为了延续自己的家族统治,实行愚民政策,不惜毁灭整个民族的文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李斯说过一段非常阴毒的话:

以前,诸侯之间出于竞争的需要,用厚礼招收游学的人士,今天下已成一家,法律都一样,百姓只需要做工和务农,学者们只需要懂得法令和规定就行了。如果让学生们不学现在而学习古人的知识,这些人就会批评现有的政策,让百姓迷惑。……自由的知识得以传授,却不教现有法令,一旦政府有命令下达,(学者)就会各自用所学的理论评议它,到了朝廷上他口服心不服,出去在大街上议论。夸君主是为了名,标新立异是为了显示自己比政府更高明,老师带着学生们诽谤政府。如此不禁止,君主的威势就会降低,下面也会结成党羽。……不是秦国记载的历史要全部烧掉,不是官府指定的博士官,谁也不准私藏《诗》、《书》、百家之书,都要交到官府焚毁。有敢随便说《诗》、《书》内容的问斩,举古代例子批评现在政治的要灭族,官吏见到不管的与当事者同罪,法令下达三十日还不烧书的,脸上刻字发配边疆。可以留着的是医药、算命和农业方面的书籍,谁想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老师。

李斯为秦始皇制定的政策成为中国文化的分水岭,从嬴政一直到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的两千余年帝制中,学术创造力再也没有达到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水平。

刘彻在历史上褒贬不一,班固说他雄才大略,才华固然是有,但他做事的风格更像个感情用事的人,随兴所至,谈不上深谋远虑。司马光说他:

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

武帝有才华和贡献,但残暴和穷奢极欲无异于秦始皇,这是符合史实的。我们看看刘彻的所谓雄才大略:

刘彻对匈奴用兵四十四年,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加之对边疆的征服,战争没完没了。

长城作为游牧民族与农业定居民族的分界线,从来没有隔开过他们之间的争斗。游牧民族往往逐水草而居,住帐篷,他们的生活主要依靠于放牧牛羊等家畜。沿着长城有很多集市,汉民族与游牧民族可以互通有无,交换产品,这种和谐的局面在普通百姓之间是常见到的。

战争来源于贪婪,北方少数民族贵族们觊觎汉族财富,往往越过长城,向汉族的城池发动突然袭击。尤其是北方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畜牧生产的时候,这种劫掠就会变得十分频繁。汉族的反击很困难,因为敌人的进攻大多非常突然,目的是抢劫货物和财宝,打了就跑,等派兵过去时,对方已经返回草原了。而且敌人采用的是游击战术,草原上帐篷随畜迁徙,汉族军队找不到进攻的方向。即使打赢一仗,也不过占领几座帐篷,不仅很难征服对方,更没法在草原上建立郡县等管理机构。这是一个难解的死结,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一直纠缠了中国两千多年。(www.daowen.com)

按司马迁的说法,匈奴是夏朝的遗民,是在融合北方其他少数民族后形成的。《史记·匈奴列传》中说: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草畜牧而转移。

传说当年商汤推翻夏朝后,将夏桀流放到草原上,三年后死去,他的儿子獯鬻成了匈奴民族的始祖。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考证比较靠谱,他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昆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和春秋时的戎狄,以及战国时的胡人,都是匈奴的祖先,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匈奴最强盛的时代是冒顿单于在位的时期,冒顿杀父自立后,连续打败了东胡和月氏两国,还征服了西域二十几个国家,南下河套与山西地区,这无疑将和汉政权发生冲突。

公元前201年,冒顿的四十万大军将刘邦围困在山西大同附近的白登山上,这是汉匈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刘邦用计解围后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嫁给冒顿一个冒牌的公主,每年送些吃喝用具,总算把边境安定下来。匈奴也只是想捞些好处,其实并不想消灭中原政权,冒顿的妻子跟他说:

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

匈奴与汉朝都是一样,即使占领了对方的地域,也没法建立自己的统治,所以之后能在大体上相安无事几十年。

汉初的和亲政策虽有被迫成分,但不能说是屈辱的,这里面还含有汉族人的小聪明:改造匈奴王室的血统,基因汉化后自然就解决问题了。偏偏刘彻不信邪,他要主动出击,跟匈奴人战斗,于是费尽全国财力建立的军事机器,向着匈奴人漂泊不定的帐篷进攻。

纵观汉武时期的汉匈战争,取得的成果是滑稽的,汉军的战报除了斩首数百人或数千人外,就是俘虏男女老少若干、牲口几百万头等。其实,只需继续维持和亲政策,另外派出几员上将固守边境,采取积极防御的姿态以逸待劳就行了,刘彻的意气用事除了劳民伤财外,是得不偿失的。

在平定闽越国后,他下令毁灭原有城池,将闽越人全部迁入汉人控制区域,十室九空,数十万人流离失所。这仅仅是一个例子。

刘彻不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对长生不老更是乐此不疲,还到处巡游求仙。带着一支庞大的随从队伍,今天去黄帝陵祭祀,明天去泰山封禅,以显摆自己穷兵黩武的功劳。这支队伍比蝗虫还可怕,所到之处老百姓的家产被抢掠一空。为一访仙人,刘彻带着文武百官拉长了脖颈,在蓬莱海边翘首仰望个没完。他不断扩大长安的未央宫,还嫌不够,又在未央宫西面长安城外的上林苑修建了“建章宫”,这个建章宫与阿房宫几乎一样华丽。《史记·孝武帝本纪》记载:

于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余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

大意是:建章宫有上千个门上万间房,前殿比未央宫还高,东面建“凤阙”,高二十多丈;西面叫“唐中”,围着几十里方圆的虎园;北面挖了个大池塘,湖中的渐台高二十多丈,取名“泰液池”,还修了蓬莱、方丈、瀛洲、壶梁四座岛屿,模仿海中的仙山,用石头刻上龟鱼之类的样子。

在陕西淳化县北甘泉山附近,他在嬴政“林光宫”的基础上又修了“甘泉宫”,作为他夏季避暑的宫殿。唐代的《括地志》中还有对它的描述:

宫周十九里,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官皆有邸舍。

富丽堂皇不亚于建章宫。有个叫公孙卿的方士告诉他“仙人好楼居”,于是他在建章宫造了一个高五十多丈的神明台和井干楼,楼台之间还能通车。甘泉宫建的通天台可以一眼望见三百里外的长安。他为了求仙祭祀到处乱建的宫阙楼台更是不胜枚举。

刘彻的茂陵号称“中国的金字塔”,是汉代皇陵中最奢华的。为此,他把全国的名门大户迁居于此,陵墓周围人口迅速达到30多万,为了陪一个死人,全国人民不得安生。

战争、修陵、盖宫殿,没有不花钱的事,他物色了一个极会搜刮民脂民膏的财政部长桑弘羊,开始了与民争利的国有政策,主要有下面一些名目。

算缗和告缗

算缗就是对商人、手工业者以及车船主所征的财产税,凡是工商业者需向政府申报财产,并交出10%给政府,车船主也根据车船大小、用途按一定比例交钱。告缗就是鼓励告发不实申报者,告发者可得被告一半财产,而被告发者除财产全部没收外还要发配边疆。算缗已经是明抢了,而告缗更是杀人灭口。结果稍有资产的工商业者全部被告发破产,政府国库充盈的同时,人民惨不忍睹。

盐铁官营和把铸币权收归国有

垄断经营使得老百姓不得不高价购买政府生产的产品,官吏更是借此敲诈和敛财。铸币权收归国有更多的是让政府在发行货币中多了一道盘剥而已。这还不够,桑弘羊看卖酒赚钱,就制定了酒类由政府专卖。他还把没收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农民向政府交地租,官府成了一家敛财的巨型公司。

人民交出一部分自由和收入给国家用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和生命,然而在天朝体制下的皇权社会中,只有皇帝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官僚集团的利益受到重视,国家的概念是颠倒黑白的。此时大部分民众破产的破产,戍边的戍边,服役的服役,守陵的守陵,迁徙的迁徙,朝廷已成大盗,百姓已无路可走。

汉武帝初年,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人口已经达到五千万人左右,经过他的折腾,人口下降一半,也就是说非正常死亡的人数超过两千万,这还不包括正常条件下人口的自然增长。早在汉宣帝时期,夏侯胜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刘彻对民众的伤害:

……多杀士民,竭民财力,奢泰无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

刘彻迷信鬼神不仅危害民众,更是让自己也家破人亡。巫蛊,顾名思义,巫是巫师做的法术,蛊是一种毒虫,可以毒害别人,也可以解释成蛊惑。总之,这是一种古老的诅咒术,希望谁早死或倒霉,就用桐木做这个人的人形模具,写上他的名字和生辰八字,埋在被诅咒者的住处或旁边,让巫师念咒作法,古人认为这会起作用。

由于刘彻迷信,于是互相告发巫蛊之术就成为政治斗争和后宫争宠的手段之一。第一次巫蛊之祸,皇后陈阿娇被废,牵连而死三百余人。第二次巫蛊之祸绵延数年,牵连而死的人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刘彻的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以及三位皇孙;杀死两位宰相公孙贺和刘屈氂,刘屈氂是刘彻的侄子;还有很多重要公卿大臣等。被诬陷的先被处死,后来刘彻回过味儿来,诬陷者和当初执行他追捕命令的人也全部处死,一个一个的家族被灭,死亡达数万人。自己老婆和儿孙的惨死终于伤了他的心,老泪纵横之余,他下了《轮台罪己诏》反省自己给人民带来的危害,然而一切都为时已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