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张居正的最后挣扎:为人民减免税款,无私为国家

张居正的最后挣扎:为人民减免税款,无私为国家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居正并非只顾为国家敛财,当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后,他就上书皇帝减免以前拖欠的税款,以适当减轻人民的负担。张居正的身后与王安石一样,他们效忠的王朝即将被女真人灭亡。王莽、元宏、李冲、王安石、张居正作为社会改革家理应受到历史的尊重,无论他们犯有什么样的错误,改革精神是伟大的。

张居正的最后挣扎:为人民减免税款,无私为国家

四、张居正最后的挣扎

王安石变法五百年后,明代政治家张居正进行了最后一次改革,力图挽回江河日下的大明江山,结果可想而知。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嘉靖年间进士。少年时代就显露出政治天赋,《明史》说他:

勇敢任事,豪杰自许。然沉深有城府,莫能测也。

政治家所需要的品格在他身上都具备。张居正的改革内容非常简单,帝国早已病入膏肓,别说动手术了,就是吃点儿药都很可能造成帝国的灭亡。所以确切地讲,张居正只是整顿了一下吏治,更改了征税的方法而已。

其一是制定“考成法”,对官员进行督责。考成法的核心是:

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

张居正让六部给官员们建立账本,每个官员都要制订当年的计划和任务,并规定办事的期限,根据官员们承办的情况进行奖罚和升降。张居正还强化了内部的监督系统,他让都察院六科监督、考核六部,内阁控制六科,层层考核,不合格者立刻裁汰。政治的好坏取决于官吏们的所作所为,而在专制主义制度下,君主和中央政府对官员的约束程度就成了腐败与廉洁的分水岭。王朝初期的吏治好于末期,主要在于开国君主比较强势,但人治可持续性不强,人亡自然政息。至于百姓因为没有参与的权利,对此只能干瞪眼,无能为力之余发发牢骚,还有可能被诬以诽谤官府之罪。对于大明帝国来讲,张居正在内部设计得再精妙,也是左手限制右手,起不到根本转变的作用。

其二就是著名的“一条鞭法”。古代税收主要就是两部分:赋税与徭役,张居正把各种名义的税收统一成一个,徭役改成丁银也并进去,总之,每家每户只需交一笔银子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一条鞭”。这个名字很形象,自古官府的横征暴敛就像一条鞭子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税役货币化,从此以后地银和丁银就成了政府征税的主体,官员如果需要民工劳动时就用银子去雇工。为了配合“一条鞭法”,张居正像王安石一样重新丈量土地。这项政策可好可坏,若实行得好,可以减少官府巧立名目的各种收费与摊牌,对于纳税人也比较公平;若执行不好,在实物转化为货币的过程中,老百姓再遭一次盘剥。张居正并非只顾为国家敛财,当财政状况有所好转后,他就上书皇帝减免以前拖欠的税款,以适当减轻人民的负担。(www.daowen.com)

改革从张居正当政后的万历元年,即公元1573年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他一直在殚精竭虑地推动。他希望自己精心培养的学生朱翊钧能够将他呕心沥血的成果继续实施下去,却没料到,正是这个学生,在他尸骨未寒之时就宣布了他的罪状,使张家后代家破人亡。明代的政治黑暗而苟且,帝国本已无可救药,张居正的力图振作只是夕阳下那一抹亮丽的晚霞,“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张居正的身后与王安石一样,他们效忠的王朝即将被女真人灭亡。

每一种选择都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性格。中国人演化出来的政治制度,是民族整体性格的反映,不仅仅是汉族,也包括和汉族融合在一起的少数民族。这是一个无法改动的体制,明明知道再往下走就是深渊,也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王朝往下掉。难道是因为这个政治体制设计得太好,改无可改?显然不是。那么是因为文明的早熟,而找不到任何可资借鉴的力量?抑或是中国人忍耐力太好,而不善于政治制度的设计?

王莽开始的社会改造,到王安石的变法,再到张居正的改革,虎头蛇尾不说,更显示制度已经僵死。儒家复古的政治理想对现实政治,尤其是中央集权郡县制的制度设计别说无能为力,连改进的方向都没有。儒家学者们更关心礼仪的规范性,而漠视社会制度的合理性。道家对政治理论的贡献也不多,主要是汉初的“无为而治”和主张文火慢炖的“治大国若烹小鲜”。这也不是什么政治设计,而是一种统治术。法家注意到儒家理论在法制方面的缺陷,将道家权术的一面发扬光大,形成了为统治者出谋划策的学说。

民众被统治者与各派思想家漠视,是因为农业经济下他们分散而很难形成力量。我们这个民族在政治制度上并非不思进取,主要是因为没有迫切的需要。没有极度的刺激一个人难以发挥超人想象力,一个民族没有灭顶之灾的威胁绝对想不出更好的制度来,这不是先知先觉者的迟钝,而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欧洲工业文明的进展,更多来自他们自己殊死的争斗。孟子有段话很说明问题: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意思是:没有人天生正确,每个人都会不断犯错误,犯了错才知道要改正。心中困苦,思虑梗塞才会奋发,有所作为。对于国家来讲,没有敌国外患,自己的日子也长不了。就像中国,大一统后,失去了外部敌人的压力,社会也就难以进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来自忧患,安乐之中必然灭亡。

现代学者南怀瑾曾讲,一流的人才领导变化,二流的人能很快适应变化,末流的人跟着变化走。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毛泽东有句诗“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说的就是即使坐着一动不动,也要被地球带着飞奔,想不变都不行。愚蠢的人害怕变化,生怕变化之中失去自己手里那点儿权力和金钱,这是人类贪婪的本性决定的。王莽、元宏、李冲、王安石、张居正作为社会改革家理应受到历史的尊重,无论他们犯有什么样的错误,改革精神是伟大的。没有了改造自己的勇气,人类也就变成了行尸走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