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秦朝为什么要集权
中央集权包括三个含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和郡县制,它们像三个支架撑起了秦政权的天空。关于秦国统一并产生这种社会形态的原因,我简述两个历史学家的观点就可以大概涵盖。
一个是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他认为有五个原因:
第一,水陆交通的日趋发达和贯通。陆路用车在西周时期就可以通达四方各国;水路方面,据《禹贡》记载,从黄河开始,全国九州都可以通达。
第二,水利灌溉的需要。各国建立的堤防损人利己,无法共同抵御自然灾害,灾难面前需要团结一致。
第三,战国时代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人民生活互相依赖,货物交换无法分离。商业的发达要求水陆畅通,没有各种关卡不断征收的苛捐杂税。
第四,在春秋时代,一百多个诸侯国为了地盘互相攻伐,大国吞并小国逐渐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到战国时代,原来的上百个诸侯国已被战国七雄所取代,大一统也就不远了。(www.daowen.com)
第五,共同的文化带来了趋同的心理,儒道墨法的主张并不只在一个诸侯国流传,“仁政”成了各国人民的一种内在要求。
黄仁宇代表了海外学者的一种分析,他在《中国大历史》中大致表述了下列观点:
第一,自然力量的驱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恐怕找不到比她与我们的祖先关系更密切的事物了。每年,含着大量泥沙的河水奔腾而下,既带来了丰富的灌溉资源,又将洪水泛滥带给黄河流域的百姓们。中国最早的君王禹就是在治水中建立起领袖威望的,可见洪水这种自然灾害对人们的影响之大。黄河经常性的威胁使得各国分散治水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发生以邻为壑的事情。最好有一个坐落于上游的中央集权,可以调动所有的资源和人力,使得黄泛区的人民生命与财产的损失尽量降低。地理条件往往与历史发展有极大关系,却经常为我们所忽略。
第二,文明的分界线。中国的汉民族在形成过程中,始终处于与游牧民族的斗争之中,农业文明需要一道长城隔绝开马背上的掠夺者。防止侵略的要求需要运用中央集权的力量建立国防线,单独一个诸侯国无论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难堪重任。
第三,中国农业社会的需要。周朝的社会结构是封建制,而秦朝是郡县制,这代表了宗族制向家族制的过渡。
中国自公元前1000年起,一直是以自耕农为主的庞大农村组织,城市始终没有占据主要角色。散落在小耕地上的家族必须置身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体系之下,以宗族和城市为基础的二级自治政府很难建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