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立李储 逊位而终
在自己的政权巩固以后,取消了酷更,政治气氛也慢慢的缓和了,但武则天没有感到舒心,因为立谁为太子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她。
武则天改唐为周,立即起用武氏子侄为宰相、为将军,臣下有功也赐给武姓,又免去天下武姓的田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先人,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给武氏子孙。
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更是跃跃欲试,甚至勾结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武承嗣对皇嗣李旦的地位提出公开挑战。
武则天意识到,解决好太子问题,是进一步稳定政局的关键。
狄仁杰、李昭德等几位有见识的宰相坚决反对立武氏为皇嗣。武则天伤透了脑筋:立本家子侄为皇储,可以保全她的武周政权,但继位的人是不会把她作为先祖供奉太庙的;而立儿子为储君,可以同夫君共享子孙的祭祀,得到名正言顺的皇后位置,但这又必然使自己重新回到她亲手打破的传统中去。
一天,74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天夜里,朕梦见一只大鹦鹉,两翼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趁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
这时,宰相吉顼(xū)为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出主意:你们兄弟俩名声不好,深为群臣忌恨,要想保全自己,现在惟一可做的是参预立太子这件大事,借枕席之便,劝说武皇复立庐陵王为皇太子。二张听从他的话,屡次吹枕边风,促使武则天做出最后决断,不再考虑立武氏子侄。
圣历元年(698)初,武则天派人把庐陵王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皇嗣李旦知趣地请求退位,李显被立为太子。武承嗣眼看太子位到手又易人,一气之下,怏怏死去。
复立李显,不仅阻止了武氏诸王图谋太子位的活动,适时压抑了诸武的气焰,使他们在武则天在世时没能像在唐中宗时那样专横跋扈[8],危害政治。
武则天的晚年,逐渐陷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甜蜜漩涡中,竟然将大权交给了这两个只会讨好女人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的势力迅速膨胀,朝中的当权者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争先恐后献媚二张。二张恃宠而骄,逐渐专横跋扈起来。文武大臣深为二张干政所惶恐。到了公元704年末,武则天一病不起,于是朝中诸事都由二张传话,担心二张乘机弄权的朝臣们决定发动政变,将天下重新交给李唐手中。
公元705年农历正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周密筹备后,宰相张柬之等人领导发动了军事政变,杀二张于宫内。病榻中的武则天被迫逊位,唐中宗复位,李唐政权再度重建。已是风烛残年[9]的武则天随后于当年年底病逝,临终前,武则天终于去除自己的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并要求归葬乾陵(高宗的陵墓)。并嘱咐儿子李显为她树碑但不须立传,从而留下了“无字碑”之谜。武则天死后,仍然受到李姓子孙的尊崇,她的灵牌,也始终摆放在李氏太庙里。(www.daowen.com)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帝,她在位数十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但她阴谋篡位、残酷杀害政敌,对她的评价或褒或贬,众说不一。
【注释】
[1]咄咄(duōduō)逼人: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以压力。
[2]逊位:让出帝王的位子。
[3]络绎(yì)不绝:形容行人车马等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4]臭名昭著:坏名声很显著,人人都知道。
[5]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6]平允:公平适当。
[7]稳操胜券:比喻有充分的把握取得胜利。
[8]专横跋扈:霸道嚣张,蛮不讲理。
[9]风烛残年:形容人已到死亡的晚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