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嘲之语 千古名言
太平兴国年间(976~984),赵普第二次做宰相,朝中有人不服,讥笑他平生所读只一部《论语》而已。于是有人就在太宗面前说赵普不学无术,所读之书,不过一部《论语》。宋太宗赵光义不相信,召见赵普询问:“有人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回答:“臣所知仅此而已,确实不超出《论语》一书。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论语》辅助陛下兴天下。”后来,赵普年老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橱,果然只有一部《论语》。于是,就留下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从赵普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其强烈的情绪化色彩,这完全是一种牢骚不平之语:言外之意是说,我读书范围是不出《论语》一书,可我当年能够靠它帮太祖平定天下,现在仍然能够靠它辅佐陛下您把天下治理好。现今满腹经纶的文臣儒士遍布朝野,哪个又能有我的功劳大、能力强呢?——恐怕这才是这句话的真实含义。(www.daowen.com)
那么赵普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牢骚之语呢?纵观赵普的一生,他先后三次做宰相,这在宋代其实并不多见。按理说,赵普身居宰相高位,又是颇受倚重的开国元勋,只需照章办事即可功德圆满、善始善终,可是,实际上赵普的仕途却一波三折,并不顺利。概言之,赵普的后半生是:因专横跋扈而受制约、因贪图钱财而受猜忌、因不学无术而受轻蔑、因结党徇私而遭罢黜。就其秉性来说,来自大臣的不满,来自皇帝的约束、猜忌,甚至是罢黜,都不是不能忍受,使他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君臣上下对他的轻视。而“半部《论语》治天下”极有可能就是在他第二次为相时的一句牢骚不平之语。
淳化三年(992),为北宋的建立和国家的统一殚精竭虑的赵普三次上表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告老还乡。宋太宗还是不舍得放他还乡,又拜他为太师,封魏国公,享受宰相待遇。淳化三年(992)七月,赵普走完了生命的历程,终年71岁。宋太宗派员治丧,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谥号“忠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