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怒武后 身首分家
武则天等得心急,就亲自召集党政军领导人扩大会议,征求大家对徐敬业起兵反对中央的意见:“现在扬州闹得很凶,我们该怎么讨伐呀?”
在中央决策会议上,裴炎听武太后问大家怎么应对徐敬业反叛这一突发紧急事件,脑袋一热,想孤注一掷,以当前危局来要挟太后,于是“诚恳”地说:“臣以为用不着讨伐。当今皇上年龄已渐渐大了,一直未能亲自执政,所以徐敬业那家伙自然振振有词。假如你把实权交还给皇上,叛贼无需讨伐就会自散,不攻自破。”话一出口,简直是石破天惊,整个朝堂顿时鸦雀无声。他不但不谈如何平叛,反而敦促太后交权,几句话说到了武氏的痛处。裴炎以为武则天这个“女流”遇到这样的兵变一定会惊慌失措,自己趁势一逼,就会使她丧气而放弃大权。正在得意待变之际,忽然,一个声音打破了朝堂的沉默:“裴炎为前任领导服务二十来年,大权在手,如果没有什么意图,为什么要请您交出政权给李唐家呢?”这话是谁说的呀?大家定睛一看,原来是监察御史崔察,一个小人物。但就是这一句话,替武则天解了围,武则天长舒了一口气。
崔察不知怎么知道了这次军机会议的内幕玄机,一语破的。武则天对裴炎的磨磨蹭蹭早已有疑,崔察这话更把她一下点醒,于是不顾平叛战争在即,“攘外必先安内”,恼怒地指示对裴炎实行“双规”,命监察部的御史大夫骞味道、御史鱼承晔亲自审查,既而批捕入狱。堂堂首相裴炎因为“异图”罪,一夜之间就沦为了阶下囚。武则天明白,当日废中宗时的政治盟友,现已成为抵制她临朝称制的大敌。裴炎的逼宫也太不是时候!若义军已占据了半壁江山,说此话也许有出奇制胜的效果。现在形势尚未分明,平叛的讨伐大军已经集合,说这话不是自找倒霉么?真是白读了一肚子书!尽管很多大臣纷纷上奏营救裴炎,武则天都置之不理。裴炎在狱刚烈不屈,有人劝他委曲求全,说点软话,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裴炎却不愿折节苟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现了威武不屈的气节。他说:“当此国家危机,作为宰相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既然进来了,哪还有全身而退的自保之理?”他知道,这一关是过不去了,双方没有妥协的余地。通过几次较量,裴炎已深知武则天难以制约的本性和觊觎皇权的野心,知道无法让她主动让权还政了。裴炎被上上下下公认为社稷元老,受遗诏辅政,被捕下狱自然引起朝野震动。
批捕裴炎,是李武唐周鼎革之际牵动政治全局的一件大案,尤其是与徐敬业扬州起兵在时间上又相契合(扬州起兵10日裴炎就被逮捕下狱),人事上也不无联系(裴炎外甥薛仲璋参与了密谋兵变),所以裴炎是否真的谋反历来为人们争执不一。当初扬州叛乱的消息传来,朝士们尚能稳得住架势,待宰相裴炎入狱,他们却如同炸开了锅,在朝堂上发生激辩。当时除了少数官员认为裴炎有谋反的主观动机外,多数还是认为裴炎不是“反革命”的。裴炎的副手、凤阁侍郎胡元范,还有裴炎的搭档、侍中刘景先,都先后给武则天上奏,坚持说裴炎不可能通贼谋叛。他们说:“裴炎是国家高级干部,有功于国,全心全意为领导服务,我们可以证明他不是反贼。”紧接着,满朝文武纷纷表态,为裴炎说话。(www.daowen.com)
面对群臣来势汹汹的质疑,武则天对他们说:“裴炎谋反是蓄谋已久的,非自今日始,有他的思想和历史根源,你们不知道而已。”这意思很明白,裴炎谋反是有证据的,只是你们不知底细罢了。可是既然武则天手里攥着裴炎谋反的证据,就应该拿出来给大家看啊,武则天却又拿不出来。这样一来,大臣们便不依不饶了,纷纷说:“如果说他会反叛,那我们大家也都是造反派了。”这等于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裴炎作担保。有那么多人愿意力保裴炎,说明他的官意支持率很高,能团结同志凝聚人心。武则天却说:“我知道裴炎他确实是谋反了,但你们没有谋反也不会谋反。裴炎是裴炎,你们是你们,你们跟裴炎瞎搅和什么?”
还有一种说法,是武三思设局,通过严刑逼供,做了一个谋反的大口袋意图把朝中重臣包括裴炎都装进去。拿到供词后,武三思迫不及待进宫向其姑母汇报,武后淡淡一句“知道了,你去办吧”,转而问身边的上官婉儿:“你认为裴炎会谋反吗?”似乎武后自己也不太相信。
裴炎到底有没有反迹?两边的人都只是推论。说他谋反的拿不出过硬的证据,说他没谋反的也只是凭义气经验。反正无论谁说,武则天一概不理,最后听得忍无可忍了,索性将裴炎判了斩首之刑,在洛阳都亭驿前街执行。武则天做事,快刀斩乱麻,她不能容许朝堂上这样纷争不休。裴炎临刑时向受株连的兄弟亲属诀别说;“你们的官职都是自己努力得来的,我没有帮上半点忙,今天却因为我而受株连,我对不起你们啊!”话音未落,只听铡刀“咔嚓”一声切下去,那老僵的脖颈皮肉再硬,哪能抵挡得住冰冷铡刀的锐利!此时距裴炎下狱不过10天工夫。
武则天为什么要在扬州叛乱还没有平定的时候就杀掉裴炎呢?首先,扬州叛乱对于武则天来说是肢体之患,而裴炎逼宫是心腹之患。如果中央出现了反对派,它的危害远远大于一场地方叛乱。其次,只有中央高层统一了思想,才能投入全部精力去平定反叛;只有把裴炎洽罪处决,整个朝廷才能统一认识,上下全力组织平叛。所以,武则天临阵换将,看起来是触犯了兵家大忌,但这也是无奈之举,这样确保了政局的稳定和战争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