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长平 挫赵元气
公元前260年,秦军大举北进,进攻赵国。老将廉颇率赵兵迎敌,秦、赵两军相持于长平。秦兵虽然勇武善战,怎奈廉颇行军持重,坚筑营垒,等待时机与变化,迟迟不与秦兵决战。如此一来,两军相持近两年,仍难分胜负。秦国君臣将士个个焦躁万分,却又束手无策。秦昭王于是请教范雎,说:“廉颇多智,知秦军强而不轻易出战。秦兵长途跋涉,背井离乡,难以持久,战事如此久拖不决,秦军必将深陷泥淖,无力自拔,这可怎么办?”
范雎早已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出色的谋略家,他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对赵国文臣武将的优劣了如指掌,深知秦军若想速战速决,必须设计除掉廉颇。于是,他沉吟片刻,向昭王献了一条奇妙的反间计。
范雎派遣一个心腹门客从便道进入赵国都城邯郸,用千金贿赂赵王左右亲近之人,散布流言道:“秦军最惧怕的是赵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有为且精通兵法,如果封他为将,秦军必定难以取胜。廉颇年事已高而且胆小如鼠,屡战屡败,现在已经不敢出战,又为秦兵所迫,过不了多久肯定会投降的。”赵王听了,将信将疑。派人催战,廉颇仍坚持“坚壁”之谋,不肯出战。赵王对廉颇先前损兵折将本就不满,如今派人催战,却又固守不战,又不能把敌人赶走。于是轻信流言,顿时疑心大起,竟不辨真伪,匆忙任命赵括为上将,并赐以黄金彩帛,增调20万精兵,前往取代廉颇。
赵括虽为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确实也精通兵法,但不知变通,只会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而且骄傲自大。他威临军吏,手下的将士们都不敢仰视他。他还把赵王所赐的黄金、财物悉数藏在家中,日日寻思购买便利田宅,过自己的小日子。赵括来到长平前线,一改廉颇往日的约束,将以前的将校、防位都调换了一遍,弄得全军上下一时人心浮动,紊乱不堪。范雎探知赵国已经进了圈套,非常高兴,便与昭王商议,暗派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火速驰往长平,并命令军中将士:“有敢泄露武安君是上将军的人必斩无疑!”(www.daowen.com)
说起这个白起,他是战国时期无与伦比的久经沙场的名将,一向能征善战、智勇双全,生死疆场多少次了,赵括远不能与他相比;论兵力,赵军绝难与秦兵抗衡。范雎之所以秘密行动,目的就是让赵括放松警惕,以出奇制胜。
两军交战,白起假装失败,赵括可美坏了,率兵穷追不舍,结果被秦军左右包抄,断了粮草,团团围困于长平。秦昭王听到这个消息,亲自来到长平附近;派出农家壮丁,分路掠夺赵人粮草;一面遏制住赵的救兵。赵军陷于重围达46天,粮尽援绝,士兵饿得不行,甚至自相残杀来填饱肚子,惨不忍睹。赵括迫不得已,把全军分为四队,轮番突围,都被秦军乱箭击退,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长平一战,秦军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俘虏赵兵40万,除了老年、幼者240人被释放外,其余全部坑杀。这次战役,秦军先后消灭赵军45万,大大挫伤了雄踞北方的赵国的元气,使其从此一蹶不振。
战后,秦军乘胜进围赵都邯郸。虽曾有赵国名士毛遂自荐,赴楚增援,又有魏国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只能是争得一时的生存,无法挽回赵国败亡的厄运。长平之战,在秦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与关东六国的战争,如果说秦惠文王时还处于战略相持阶段的话,至此则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此后,虽有庞暖组织的最后一次赵、魏、韩、楚、燕五国合纵抗秦,但也仅仅是困兽犹斗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