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鞅的变法:秦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商鞅的变法:秦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遭受酷刑作法自毙商鞅的变法确实给秦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另一方面又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商鞅颁布连坐法。如此苛刻的刑法,秦国贵族不免多怨。真的是“作法自毙”,商鞅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作法自毙”的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

商鞅的变法:秦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

◎遭受酷刑 作法自毙

商鞅的变法确实给秦国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另一方面又太过刻薄寡恩,设连坐之法,制定严厉的法律,增加肉刑、大辟,有凿顶、抽肋、镬烹之刑。

为了巩固君主统治,商鞅颁布连坐法。这是在户籍编制的基础上实行的。商鞅一派法家认为,要使君主政权达到“至治”,必须使得“夫妻交友不能相为弃恶盖非,而不害于亲,民人不能相为隐”。就是说,最亲密的夫妻和朋友,也不能互相包庇,而要向政府检举揭发,使得任何“恶”“非”都不能隐匿。只有这样,“其势难匿者,虽跖不为非焉”(《商君书·禁使篇》)。实行连坐法的目的,就是要使得人民互相保证,互相监视,互相揭发,一人有罪,五人连坐,即使是跖也没有办法为非作恶。《秦律》中多次提到“伍”的组织,例如说:“何谓四邻?四邻即伍人谓殴(也)。”凡是大夫以下,“当伍及人”,都应该编入“伍”的户籍,一人犯罪,“当坐伍人”(《秦律·法律答问》)。

这种连坐法不但实行于乡里的居民之中,也实行于军队的行伍之中。《商君书》说:“行间之治连以五”(《划策篇》);又说“其战也,五人来(当作“束”)簿为伍,一人羽(当作“逃”)而轻(当作“刭”)其四人”(《境年篇》),说明在作战时,五人编为一伍,登记在名册上,一人逃亡,其他四人就要处罚,这就是在军队里实行连坐法。

如此苛刻的刑法,秦国贵族不免多怨。有人劝商鞅别积怨太深,最好是“归十五都,灌园于鄙”;“不贪商、于之富,不宠秦国之教”,可是商鞅并未采纳。(www.daowen.com)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驾崩,秦惠文王赢驷即位,公子虔诬告商鞅谋反,惠文王十分清楚商鞅没有谋反的动机,更没有谋反的可能,他只是为了出气,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到秦国的边关,想要住进客店,客店的主人不知他就是商君,说:“商君的法令规定留宿没有证件的客人,客人犯罪,主人要连坐。”商鞅叹了一口气,悲伤地说:“唉!变法的弊害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真的是“作法自毙”,商鞅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商鞅塑像

他离开秦国到了魏国,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伾而打败了魏军,不肯接收他。商鞅想跑到别的诸侯国,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如此强大,它的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回秦国是不行的。”于是把商鞅送入秦境。商鞅重新回到秦国后,跑到他的封地商邑,与部属一起发动邑兵,向北攻打郑邑。秦国出兵攻打商君,在郑的黾池把他杀死了。秦惠王用车裂的酷刑,将商鞅惩处示众说:“大家不要像商鞅这样反叛国家!”车裂的刑罚十分残忍,即用五辆车分别用绳索缚住受刑者的头部与四肢,然后驱赶着马,将人活活撕成五段,令人耳不忍闻。“作法自毙”的成语也因此流传下来。

惠文王杀了商鞅,却继续执行商鞅的政策,秦国日益强盛,为赢政(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军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