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春秋到战国:政治历史现象一超多强

春秋到战国:政治历史现象一超多强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想起春秋到战国的变迁中国战国时代的七雄,即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这场发生在中国以在地缘上逐鹿中原为特征的竞争,从公元前475年晋国一分为三,从而以春秋进入战国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止。但是,这种因“多强”中某一强的国际地位的衰落,毕竟又难以改变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当然,如前已经提到,笔者把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大国竞争的历史,称为第四周期。

春秋到战国:政治历史现象一超多强

一 想起春秋战国的变迁

中国战国时代的七雄,即秦、楚、齐、燕、赵、韩、魏七国。在七雄中,除秦国之外,其余六国皆在崤山之东。七雄之争,曾经影响古中国的历史达两个多世纪。追忆我国古代那段历史,人们可以看到,在当时的七雄中,山东六国的基本策略是,通过合纵,即联合抗秦以自保、自强。因为它们之中,任何一个国家在力量对比上都不是秦国的对手。而强秦的大战略目标则是通过连横,破六国的合纵之策,以最终吞噬山东六国,达到统一天下,即像周天子那样号令华夏,威震四方之目的。于是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外交史上,便形成了连横与合纵相争的千古绝唱。

历史告诉我们,借用“极”当前这一最流行概念来表述,战国时代的中国,从政治上讲,在秦统一中国前,是一个多极世界而非单极世界,尽管当时秦国在力量对比上是那个时代最强大的一极。这场发生在中国以在地缘上逐鹿中原为特征的竞争,从公元前475年晋国一分为三,从而以春秋进入战国直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止。今天,把冷战后的世界与中国战国时代的历史作一比较,人们不难发现,美国,其力量、其战略与策略,与我国古代战国时的强秦有诸多相似之处。

相比之下,今日的“多强”,即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又与战国时代的六国何其相似。这样,从战略全局及目标上讲,美国图霸,与其他大国图存、争强,便构成了一对不可调和的基本矛盾。这样,美国一方施展包括外交上的连横等各种手法,以破其他大国之间的可能合纵,而其他大国则通过合纵以防有朝一日被美国吃掉而受其主宰,便构成了当今国际政治的基本特征。正因为如此,人们看到,冷战结束后,这种战略利益的相左便形成了“一超多强”相争的局面。与此同时,也正是“多强”与“一超”以不同形式之争,导致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进程得以继续,且由此导致此后“一超多强”格局的形成。但这场历史性的竞争并未因这一格局的形成而告结束。(www.daowen.com)

显然,这场在大国间展开的连横与合纵之争,对于这场迄今远未结束的历史性的较量,笔者认为,“一超多强”这一大国关系结构,将不会因美国的图谋而改变;另外,大国之间由于彼此间长期形成的政治与历史渊源,由于面临着需要共同关注的诸如环境等现实问题,这便既给“一超”推行它的连横策略,又给“多强”发挥国际作用以自强提供了各种机会。在这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现今的某个大国很有可能在政治上附庸于美国,且欲摆脱之而不能,如此前自民党统治下的日本。因为一个在政治与外交上过于依附于他国的国家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的。显然,一个长期丧失外交自主权的国家是会被排斥于“多强”之外的。

但是,这种因“多强”中某一强的国际地位的衰落,毕竟又难以改变冷战结束后形成的“一超多强”格局。当然,如前已经提到,笔者把冷战结束后开始的大国竞争的历史,称为第四周期。就某些现象言,这一周期的大国竞争,与第二周期的列强之争的确有几分相像。只不过那时的第一大国为“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不是今日“一超多强”中的美利坚帝国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