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一超多强:中欧日相继崛起冷战时的政治历史现象

一超多强:中欧日相继崛起冷战时的政治历史现象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欧日崛起冷战时这一阶段的多极化,表现为中国、欧洲、日本的相继崛起。中苏分裂乃是中国反对赫鲁晓夫集团大国主义的结果,而欧、日的崛起则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正是这一决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导致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美国、苏联战略三角的形成。应当说,欧日在经济上的崛起当时是不争的事实。阿隆教授的这一席话,即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欧日崛起的事实及西方三大经济实力中心未发生决裂的原因。

一超多强:中欧日相继崛起冷战时的政治历史现象

一 中欧日崛起冷战时

这一阶段的多极化,表现为中国、欧洲、日本的相继崛起。这三大力量的上升,既是反对美苏奉行的霸权主义的必然结果,又是它们各自力量上升的必然反映。

在两极主导的背景下,中国与苏联的决裂及其崛起,在国际政治中是具有深刻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苏分裂乃是中国反对赫鲁晓夫集团大国主义的结果,而欧、日的崛起则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

回顾战后的世界历史,既是一部两极史,也是美苏两个大国和两大集团进行对抗的历史。想当初,这场竞争是何等的惨烈,何等的惊心动魄。但是,就在东西方之间以及美苏之间在冷战中的对抗与角逐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的当儿,东方阵营,中国在政治上崛起,并与苏联的霸权分庭抗礼。正是这一决裂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导致中国的崛起和中国、美国、苏联战略三角的形成。作为核国家和第三世界的一员,中国恢复其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及其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在当时,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事件。

在西方阵营内,对美国霸权提出挑战的,一是欧洲和日本经济上的崛起,导致该阵营内出现美国、欧洲、日本三个经济实力中心;二是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可以认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有人提出了“太平洋世纪”说,实际上即“日本世纪”说,且不胫走遍全世界。所谓“太平洋世纪”说,即世界经济中心西移说。按照这一见解,世界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西欧中心西移且驻足北美后,最终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移到了太平洋即移到了日本。应当说,欧日在经济上的崛起当时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一崛起确实对美国提出了挑战。但相比之下,法国在戴高乐将军领导下,令其军队不受北约的指挥,并将北约总部赶出巴黎等,法国的这些举措,即使发生在今天也是轰动世界的大事。凡事有个度。法国与美国大闹了一番,面对强敌苏联,彼此最终并未闹翻。这正是西方政治家身处逆境技高一筹之处。因为他们闹归闹,但他们当时仍把对付苏联放在了第一位。法国著名学者雷蒙·阿隆生前曾撰文说:工业化国家之间持续的经济竞争,因增长速度放慢而激化。但它们之间并未因这种竞争而酿成战争。他认为,这是因为“时至今日,集团与集团间、制度与制度间的对抗,压倒了它们之间的经济竞争”,即使在今日,“经济战”也不会割断大西洋联盟。原因是跨国家的体制压倒因经济制度引起的种种纠葛。阿隆教授的这一席话,即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欧日崛起的事实及西方三大经济实力中心未发生决裂的原因。另外,时任美国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于70年代初就已经看到中、欧、日崛起这一不可阻挡的趋势。也正是他首先提出了多种力量崛起与并存的见解。在两极格局存在时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端于70年代初期前后,其依据正是中国、欧洲、日本的崛起。(www.daowen.com)

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欧洲、日本等日益壮大,美国迫于这种趋势,于1988年1月间,里根政府组建了综合战略咨询委员会,对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作了预测。据当时该委员会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一个取代两极格局的多极格局将于2010年前后形成。今天看来,中、欧、日的崛起,虽然导致两极格局终结的直接原因并不在此,但这种趋势的确给两极格局以强有力的冲击且为两极格局终结后历史地准备了中、欧、日这三支重要力量。

对于客观事物的发展与变化,如前所言,在认识上,总是会有先觉者、后觉者和不觉者之分野。当事者,如布什和戈尔巴乔夫,他们理所当然是两极格局终结的先觉者和见证人。对于他人则更多的是在事后才知发生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所以,在外界,一方面,由于当时东欧社会一个接一个易帜引起的轰动的事件引开了人们的视听;另一方面,由于当局者美苏双方均刻意低调处理马耳他发生的一切,所以,对于两极格局在大国未放一枪、未发一弹中悄悄终结,从而其引起的国际反响远不及此前不久柏林墙倒塌那样轰动。所以,包括国内外学界把林柏墙的倒塌看做是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自然也就不奇怪了。

然而,美国紧接着马耳他峰会的结束,便抛出了“新大西洋主义”,从而在构筑新格局的竞争中抢占先机,迈出了第一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