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不同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不同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并不等于两极格局,笔者以为,要破解这一点,自然还须从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提出的关于战后国际关系结构安排和战后实际形成的国际秩序说起。而两极格局实为两大体系,当人们提及两极格局时,则往往把两极的对峙与抗衡仅仅看做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行为互动及其作用。对此,笔者认为,两极格局的开启之日,应当是东西方冷战爆发之时。

雅尔塔体系与两极格局的不同

二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

雅尔塔体系并不等于两极格局,笔者以为,要破解这一点,自然还须从雅尔塔会议三巨头提出的关于战后国际关系结构安排和战后实际形成的国际秩序说起。

历史告诉人们,1945年2月初,在雅尔塔会议上,美、苏、英三巨头即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对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的确作了一定的安排。这种安排表现为:一是他们准备着手进行组建联合国组织,其宗旨是通过集体安全的形式,防止战败国德国、日本等再度挑起新的战端,以维护战后国际安全。二是在联合国内,设立由美、苏、英、法、中五大国任常任理事国的安全理事会,以确立五大国在联合国的特殊地位,并给了它们一票否决权,从而确立了它们在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中应发挥核心及主导的作用。三是制定联合国宪章,以便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联合国,其中主要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战后所应肩负的职责确立下来。

但是,战后形成的联合国并非如此,尽管它保留了三巨头原来设想中的基本框架及其中的一些主张。

形势比人强。事实上,战后形成的联合国,虽说已经根据雅尔塔安排建立起来了,五大常任理事国也各就各位,然而,联合国的作用则完全脱离了雅尔塔会议的初衷。随着冷战局面的深入发展,联合国的职能与作用便走了样,变了形。这种变形和走样主要表现为:结构上,五大常任理事国尚在,但事实是以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画线,由美苏两国牵头将战时的盟国一分为二,从而把五大中心分成对立的两大阵线。此为其一。其二,其职能本应是共同对付战败国以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而事实上,两大阵营都彼此互为敌手,在全球搞冷战,乃至局部热战。其三,联合国成为美国长期把持的工具,且为其发动诸如朝鲜战争等所利用;再者,操纵联合国,致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长期得不到恢复。一言以蔽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并不是根据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雅尔塔安排发展的,相反,它却是按照丘吉尔、杜鲁门与斯大林进行对抗的结果发展的。因而,再也不可将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与雅尔塔挂钩而把两者看做是一码事了。

据此可以断定,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历史进程,为两极格局的相互抗衡所主导。而两极格局实为两大体系,当人们提及两极格局时,则往往把两极的对峙与抗衡仅仅看做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行为互动及其作用。这种看法自然是不够全面和完整的。

历史同样表明并告诉人们,在从冷战开始到两极格局终结的整个历史时期中,两极之间的抗争既是大国之间的争斗及集团与集团之间的角逐,也是不同阵营之间的较量,以及两种意识形态和两大潮流之间的竞争。因此,对于这样一种具备多维性特点的竞争格局,仅仅理解为美苏两个大国之间的争夺,是远远概括不了客观事实的。

既然已经确认其两者并非一码事儿,那自然便引出两极格局的起始之日应当是何年何月的问题。显然,这一问题是应当弄弄清楚的。对此,笔者认为,两极格局的开启之日,应当是东西方冷战爆发之时。因为正是以冷战的发生为标志,战时同盟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发生了质的裂变,出现了东西方的分野和对立。(www.daowen.com)

众所周知,东西方之间的冷战始于1947年3月12日。这一天之所以称为两极格局的新的起点,并由此跨入了世界历史和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因为杜鲁门主义的出笼,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战胜国和盟友随之从这一天开始正式一分为二,并成为两个敌对的阵线:一方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另一方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彼此利害对立,水火不容。对立双方的主角,一方是斯大林,另一方是杜鲁门和丘吉尔。其中,斯大林和丘吉尔曾经是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中的两个,也曾经是雅尔塔体系构想的设计者,但自此两人便分道扬镳了。

今天回过头来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盟友自1947年3月12日这一天,从此无可挽回地分道扬镳并走向对立,自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其根源是东西方之间在历史中长期形成的对立的意识形态和不同政治制度之间的矛盾,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又重新暴露了出来,并上升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主要矛盾。曾记否,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在丘吉尔、杜鲁门同斯大林之间,围绕欧洲地区势力范围的利益分割,彼此之间就曾经爆发过一场唇枪舌剑、互不相让的争论。其中,温斯顿·丘吉尔于1946年3月5日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的演说便把这场争论推向了双方决裂的悬崖。丘吉尔要求听众相信原子弹掌握在美国手里,而不掌握在“共产主义”手里是“上帝的旨意”。而为了更好地利用原子弹带来的“喘息之机”,要把“所有讲英语的民族结成兄弟联盟”,以便在联合国原则指导下,但不在联合国组织内,重整世界。因为在他看来,“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的里亚海的里亚斯特,整个欧洲大陆已经被一重大铁幕分隔为两半”。这就是所谓“铁幕”之说的来历。自此,这一话语便成为美欧国家在政治上、舆论上,针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发动攻势的口实和凝聚其内部的依据,且屡试不爽。因此可以说,正是在舆论上进行了相应的动员之后,美国方以反对“共产主义”的名义抛出杜鲁门主义,开始正式介入希腊内部事务,从而首先在欧洲引发了东西方之间一场规模史无前例且惊心动魄的较量,即所谓的冷战。

回首往事,正是始于冷战,从欧洲范围而及全世界,逐渐地展开并形成北约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的对峙,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全球范围的对立,以及美国同苏联两大国在全世界的激烈竞争。而后,社会主义大家庭代替了社会主义阵营,美苏变成了两个超级大国,彼此之间的较量则更为变幻莫测。

在这一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东西方之间还同时在经济上形成了两个相互阻隔的平行市场。彼此在这一领域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不过,从一开始,西方在实力与竞争意识上都明显强于东方。这一格局显然与雅尔塔三巨头对战后国际秩序的最初安排远不是一码事儿。

总之,正是从1947年3月12日开启的这场冷战,导致两极格局的产生并逐渐走向完善。正是两极格局的存在和发展开辟并影响了战后出现的一个新的特殊的历史时代。而两极格局的终结之时也正是这一时代的结束之日。

那么,两极格局终结于何年何月,其标志是什么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